啃了13本书,还原玄武门之变真相...

咩咩爱历史 2023-09-20 09:07:14

01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一,唐廷接到急报,突厥50000铁骑,穿过大漠,突破长城防线,兵锋直指乌城(今陕西定边县南)。

按惯例,对付突厥人的都是李世民,别人玩不转。

但李渊听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率人驰援。

一向听到打仗就尿裤子的李元吉,这次没有推辞,还向李渊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从秦王府借调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四员大将,连同他们的本部士兵随同李元吉一起出征。

李渊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这段史情,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这里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猫腻——

李渊——不想老二再拿军功,怕制衡不了。

李建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与李元吉密谋,借机把秦王府的重将抽走,远离长安后,李建成就在长安将李世民连根拔起。

李元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哥和二哥终于图穷匕见了!

只可惜,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东宫密谋这一切的时候,隔墙有耳......

被东宫的太子率更丞(负责计时的小官)王晊,偷听个一清二楚!

王晊的另一重身份,是天策府驻东宫办事处的峨眉峰(划掉)!

李建成的太子府,早被李世民渗透的千疮百孔。

王晊只是其中一枚。

在接下来的事件中,这些埋伏在东宫的棋子们会一个个浮出水面,为李世民得登大位添上一把柴......

这是后话。

《旧唐书·李元吉传》:建成谓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付吾国务。正位已后,以汝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时坑之,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闻其谋,密告太宗。

02

当晚,王晊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李世民,天策府里立马炸锅。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已经不仅是李家兄弟之间的恩恩怨怨。

一旦失败,不但李世民会被打入历史的另册,团结在李世民身边的关东归附功臣集团也将被连根拔起,包括各自家属,都会人头落地。

先发制人,后发则制于人!

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催促李世民早下决心,其他人附和。

可李世民心里没谱:李建成在京这么多年,根基深厚。真要干起来,单单东宫刚补充的2000多长林卫兵,天策府的800名卫士就不一定拼得过。

李世民一时心乱如麻,便拿出了龟壳,卜上一卦看吉凶。

正准备卜卦的当口,李世民的亲信幕僚、大将张公谨赶到。

老张见状,劈手就夺过龟壳,重重摔在地上:“现在局势这么明了,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难道占卜的结果不吉,咱们就束手就擒了吗?!”

《旧唐书·张公谨传》载: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不拼一把,等待你的就是死路一条;拼了,说不定峰回路转。

一语惊醒梦中人~

03

下定决心后,李世民令长孙无忌,去把之前被李渊赶出天策府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找来,共同商量对策。

可长孙无忌去了半晌,愣是没把他俩带回来,只带回了房玄龄的一句话:

“你老爹不让我们私下见你,不然我俩小命不保。”

“敕旨不听复事王,今若私谒,必坐死。不敢奉教。”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俩浓眉大眼的,这么快就背叛革命了吗?

并不是。他们只是担心李世民的决心不够坚定,故意拿话激他。

果然李世民的火气腾一下就上来了,立马递给尉迟敬德一把佩刀:“你去,这俩人还是不来,就全杀了,提着人头来见我!”

“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尉迟敬德黑着脸,往房玄龄和杜如晦身旁一站,三人对视过后,立刻就明白:决战的时刻到了!

换完两身道士服,两人便一前一后,从后门溜进了天策府......

04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这天,李渊收到一份奏报,是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傅奕连夜递上来的,十万火急地汇报了2件大事:

1、六月初一和六月初三,老百姓在大白天看见金星;

2、金星出现的方位在西北,按地域划分,属于古秦地。

古人认为,金星代表兵戈战乱,不祥(太阳明亮,金星稍暗,预示着天有二日),天象示警啊!

秦地,刚好对应在秦王身上!就变成了“秦王在不久之后恐怕会成为一国之主!”

实际上,傅奕是李建成的人,之所以上这份密奏,就是为了给李建成即将发动的“昆明池政变”计划再烧上一把火,提供理论支持。

05

武德殿上,李渊将傅奕的奏本重重摔下,厉声质问李世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接过奏本一看,李世民又喜又惊。

喜的是,自己上应天意,果然将有天下;

惊的是,老爹一旦翻脸,那就不好收拾了。

略微思索一番,他决定择日不如撞日:

“儿臣绝没有谋反的心思,倒是大哥和四弟,他们的部下多是窦建德和王世充的人,他们把儿臣往死路上逼,就是要替窦建德和王世充报仇!”

这显然唬不住李渊。

李世民再抛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哥和四弟向来与张婕妤、尹德妃两人勾搭成奸,秽乱后宫!父皇不可不察!”

没有那个男人能忍得了头上被戴了绿帽子,何况还不是一顶。

李渊果然把天变的事抛诸脑后,因天色已晚,李渊决定,第二天一早,再召三兄弟到御前对质。

06

东宫。

李建成得到消息,不禁哑然失笑,老二现在是越过越回去了,连这种一句话就能戳破的谎言都用上了。

无论你说什么,我都抵死不认,然后再告你反诬,你能奈我何?

李元吉却怀疑起李世民的动机,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建议:

1、密令宫里的自己人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动手;

2、向老爹请假,就说身体偶有小疾,没办法入朝参见,观察观察局势,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李建成挥挥手,否了他的意见:“现在缩头,不正坐实了老二的胡言乱语,反而引来父皇的无端猜疑。咱们宫里有张尹二妃做内应,宫外有几千人卫队,他李世民再厉害,又能把我怎么样?”

07

接下来,大戏登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的现场。

以下内容是老王根据《两唐书》拼接而成

时间上或许与史料记录前后次序不符

但一定是最接近真相的

六月初四的凌晨,天快亮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达玄武门。

他们此时并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先他们一步进了宫。

《新唐书·李建成传》载:张婕妤驰语建成,乃召元吉谋,曰:‘请勒宫甲,托疾不朝。’建成曰:‘善,然不共入朝,事何繇知?’迟明,乘马至玄武门,秦王先至,以勇士九人自卫。

跟着李世民的,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除了长孙无忌,全是武将出身。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08

注意:

李世民带这些人进入玄武门,并不是为了伏击李建成,而是奔着李渊去的!

为什么这么说?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在海池上钓鱼。

《旧唐书•尉迟恭传》载:“是时,高祖泛舟于海池。”

《资治通鉴•唐纪七》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

这种记载,假的不能再假了。

哪有三个儿子在北边城门下面领着几千人互相开片,当父亲的却全程冷眼旁观,一点反应也没有?

当天夜里守卫在太极宫里的几千禁军都是睁眼瞎?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李渊并不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已经被人软禁在海池的那条船上!

当时护卫李渊的,全是李世民的人。

李渊的命令根本发不出去!

关于这一点,老王还有一个佐证,来自《大唐故右武卫大将军使持节都督凉甘肃伊瓜沙等六州诸军事凉州刺史上柱国同安郡开国公郑府君墓志铭》。

墓志铭的主人,正是李世民“九人小组”里的郑仁泰。

墓志铭里不经意间吐露了一句话:

“于时储闱阶乱,祸极戾园,季邸挺妖,蠹殷傲象。兵缠丹掖,沴集紫辰。公奉睿略于小堂,肃严诛于大义。二凶式殄,谅有力焉”。

“丹掖”一般是指宫殿,“紫辰”则是指皇帝!

细思极恐!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俩睡大觉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控制了李渊,再传皇帝诏令,由天策府接管太极宫内的宫防门禁。

不然实在没办法解释: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李渊的直属禁军为什么全部都在作壁上观?!

09

控制李渊、稳定宫内局面后,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等人回到玄武门,等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对于李建成而言,入宫这条路他不知走了多少回,可这天自打进了玄武门,他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

具体哪不对,又说不上来。

再往前就是临湖殿了,马上就能见到老爹李渊了。

骑在马上的李建成一脸狐疑,若有所思......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变了脸色:不好。老二要动手!

当即招呼李元吉:赶快回马!回东宫!

10

李世民当然不会给他们机会,紧紧拍马跟在后面,大叫一声:“大哥!”

这声“大哥”,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定住了马。

老二既然要动手,那他们二人是无论如何都冲不过这城门了。

既然冲不出去,那只能回马死磕!

李元吉摘下弓,瞄准李世民,biu~ biu ~ biu~

李元吉或许太紧张了,又或许骑射水平太烂,三箭,一箭没射中。

反观李世民,只一箭,李建成便应声落马。

李建成下线。

李元吉,被尉迟敬德带来的70骑骑兵乱刀分尸。

《旧唐书•李建成传》载:“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咦?

之前进宫的不是只有9个人吗?

这70人,哪来的?

原来,李世民早就将天策府的800卫兵撒到了宫里。必要时一声令下,无需从宫外调集,以免打草惊蛇。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载: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王纵不从敬德言,请自决计,其如家国何?其如身命何?且在外勇士八百余人,今悉入宫,控弦被甲,事势已就,王何得辞?”敬德又与侯君集日夜进劝,然后计定。

11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消息,很快传回东宫。

解散?投降?

不!士为知己者死!

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随即集合全部府兵:“弟兄们,太子往日对我们不薄,我们怎能不替他报仇?”

起兵,攻打玄武门!

东宫、齐王府精兵共2000余人,杀气腾腾,开到玄武门下。

形势骤然微妙了起来。

天策府能调动的人马只有800人,无论如何,也抗衡不住叠加了复仇buff的东宫卫队。

千钧一发之际,张公谨冲了出来,抢在东宫卫队之前,冲进玄武门,把城门顶死!

被挡在外面的东宫卫队没有携带重武器,只能用刀枪拳脚冲击大门,有什么用,玄武门纹丝不动。

12

这时,守卫玄武门的禁军首领——云麾将军敬君弘,就成了左右局势的重要砝码。

他帮谁,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那他帮谁呢?

从放李世民进玄武门开始的一系列事件,无不说明——敬君弘是李世民的人,不然他完全可以背刺李世民。

危急时刻,敬君弘和内府中郎将吕世衡,带着禁军冲了出去,跟东宫卫队厮杀。

不幸的是,他俩被东宫卫队所杀。

战事再次不利于天策府。

薛万彻(时为齐王府副护军)见局势好转,准备分出一部分军力向西杀去。

玄武门的西边,正是秦王府!

秦王府主力此时全在玄武门,一旦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可李世民再善战,也变不出守家的兵来!

怎么办?

李世民急中生智,命令尉迟敬德去给东宫卫队准备一份礼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

果然,见到两颗人头,激战正酣的东宫卫队懵了,也不知是谁带的头,一股脑儿作鸟兽散了。

《资治通鉴•唐纪七》载: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率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

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俊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13

接下来,我们说说常何。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玄武门之变中,常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原因在于:法国人希伯和盗取的敦煌文献里,有一份编号为P2640的唐代抄本,内容为《常何墓碑》的墓志铭。

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九年六月四日, 令总北门之寄。”

因常何曾经跟着李建成征讨刘黑闼,通常认为常何是李建成一党。

从“总北门之寄”来看,常何是当时守卫玄武门的禁军最高将领,这也是李建成敢从玄武门经过而不加防备的原因。

但常何真起到决定性作用了吗?

没有。

至少《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少有记载。

李世民登基之后,给常何的例行封赏也很少,直到玄武门事变过去了两个月,常何才因为抵御突厥有功,被封折冲都尉、开国县男。

而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的那9个人,除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名列凌烟阁24臣外,其他5个人全是一步到位,全封了公爵。

其实,还是那个“总北门之寄”迷惑了大家的眼睛,实际上常何只是在敬君弘和吕世衡死后代理了一下玄武门禁军老大的位置。

敬君弘惨死,常何也不敢随便押宝李世民,就这么在城楼上干看着,直到尉迟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提来......

玄武门之变结束以后,常何很快被调离了禁军系统,他的位置由李世民的亲信周孝范替代。

之后,常何也再没管过禁军一天。

14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完蛋了,李渊的局面自然也好不了多少。

到了“他要体面就让他体面,他要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的时候了。

如果李渊表露出丝毫的不情愿,跟在李世民身后的尉迟敬德,会毫不犹豫,帮李渊做个“体面人”。

没得选,只能立李世民为太子。

还得苦笑着说一句:

“善!此吾之夙心也。”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六月初七,李世民被正式立为皇太子。

紧接着,李渊下诏:今后一切军国大事,全部报送太子宫,处理完了,该我盖章的,我再配合一下。

八月初九,李渊正式禅位,退居原秦王府所在地弘义宫(后改为大安宫)。

父子俩掉了个个。

属于李世民的时代,正式来临......

参考来源:

(唐)刘餗《隋唐嘉话》

(五代)刘呴《旧唐书》

(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

(北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岑仲勉《隋唐史》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毛汉光《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

胡戟主编《珍稀墓志百品》

陈尚君《全唐文补编》

13 阅读:1772
评论列表
  • ICARUS 34
    2023-11-21 16:16

    最大的疑点就是通风报信的人,把李建成的计划讲的那么详细,连他本人的职务姓名天下人都早知道,这可能么?明显是李世民放风找借口、要杀大哥理由的把戏,更说明李世民想当皇帝是真的

  • 2023-09-20 21:39

    李二喜欢改史书也是出了名的,从他的眼线布局之深可以看出,应该是早有想法了

    你跌 回复: ヾ浅、渡
    不用都杀了,历史最终是看史书记载,当时可能有知道的,可随着知情人的逐渐生老病死,只剩口口相传,下去几十年上百年,这些就都划归流言野史。再下去五百年,就全按史书记载为准。
    ヾ浅、渡 回复:
    你是怎么想的,直接参与或者间接被动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有多少?李二能全部杀光吗,这些人不死光这件事就会传出去
  • 2023-09-20 22:28

    再英武的人,在政变那一夜,也许身体一直控制不住地发抖。

  • 2023-10-16 00:26

    除了点[点赞][点赞][点赞][点赞],不知做咩!

  • 2023-11-11 04:41

    [点赞]

  • 2023-09-20 21:34

    要是能有夏商周的史书就好了

    ( ̄^ ̄)ゞ 回复:
    夏商就别想了,现在出土的甲骨文都还没认完
  • 2023-09-21 00:58

    玄武门之变最大的疑点是:明明说好第二天早上议事,可进宫的只有太子和老三,大臣一个没到,李渊更是大清早去划船。这似乎不是商议朝中大事该有的样子。因此玄武门之变当天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正常进宫,李渊也没有和大臣商量什么大事,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一天。这才是李世民成功伏击的前提。

  • 2023-09-20 17:23

    看再多史书也是被篡改过的,能说明什么呢?成王败寇罢了!

  • 2023-09-20 10:50

    要是拍出电影来该多热闹啊!

  • 2023-09-20 18:36

    唐改史开了个坏头李建成,杨广被黑的体无完肤

    leekey 回复:
    杨光治国,天下大乱,被臣下勒死。实在没必要更黑了。
  • 2023-09-21 00:12

    总有人能在一团乱麻当中抽丝剥茧,寻找一丝丝的草蛇灰线,也是一种本事![红脸笑]

  • 2023-09-20 22:40

    史书都是宣传材料。只要大家分析的合情合理。都有可能是历史真相

  • 2023-09-20 22:04

    李世民不是一个好儿子,甚至也不算一个好兄弟。但是于百姓而言,他算是一个好皇帝

  • 2023-09-21 02:29

    很有深度的文章 作者费心了[点赞]

  • 2023-09-20 09:13

    我就想知道,秦琼是不是骑着黄骠马去的

  • 2023-09-20 12:44

    唐太宗李世民,弑杀亲兄弟逼父让位,他是如何带大唐走向兴盛的

    用户10xxx56 回复:
    自知罪孽深重,对治理国家更上心,使国家走向强盛,国泰民安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朱棣也是如此。
  • 2023-09-20 12:45

    篡改史书,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大笑]

  • 2023-09-20 18:35

    觉得时间线略有不对,解决李渊禁卫绝对不可能是悄悄进行的。长林军攻打玄武门那么久,李世民麾下重将一个也没露面,应该是在全力解决禁卫,控制李渊,因此导致差点失守。完事后回师,才打退长林军。

    ( ̄^ ̄)ゞ 回复:
    这个不可能,笔者的观点应该才是对的,应该是已经处理完了,要么是换防完了,要么是买通完了。不可能都第二天玄武门之变了这边还在抓紧时间搞宫廷政变吧?这是真正的裤腰带栓在脑子上干啊[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