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出息,一看便知”:没出息的人,多半有这4个穷习惯

同过桥 2024-09-22 16:56:21

好多事儿,干起来挺顺溜,瞧上去挺平常,实际上是些坏毛病都渗到人的骨头缝里了。

短时间内,咱感觉不到习惯的作用,可时间一长,习惯造成的后果就显现出来了。就像那句话说的,纸终究包不住火。

要是一个人没啥出息,不是因为运气差,也不是家里条件不好,而是下面这几个“穷习惯”在捣鬼。

老是嫉妒别人:这人心胸狭隘,没啥大格局。

明朝的解缙,打小就是个有才的人,周围百里的人,都很看重他。

咱这儿有个财主,一瞅见解缙,那是气不打一处来。

某天,解缙家贴上了一副对子:门对着千根竹子,家里藏着万卷书籍。

财主特生气,他家的竹林在谢家门口呢。生完气后,他就叫人把那竹林给砍了,连竹子根都给拔出来了。

没过多久,财主又去瞧,解缙家的那副对联,不一样了——门对千根竹短没,家藏万卷书长有。

财主越发来气了。

要知道,财主家虽说富有,可也没离开当地,解缙倒是进了官场,还受到了器重。

站在人性的层面来讲,咱着实不想别人过得比自个儿强。

瞧见有能耐的人,立马就心生嫉妒,还想着把人家给拽下来。这就是穷带来的毛病。

真正有好习惯的人,会沉着点儿,瞧瞧别人啥地方是自己能学着点儿的。这样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他人那儿汲取智慧,可比嫉妒强太多了,然而好多人都弄反了,说到底就是心眼儿跟针鼻儿似的,格局太小。

间歇性努力这习惯,是耐力不足的表现。

老是有人发牢骚说:“我挺努力的呀,咋还是没成功呢?”

在家考了好些年公务员,一次都没考上;投了好多份简历,可都没回音;有过几回工作经历,结果还是没了工作……追了个异性,也确实动了心,可没结成婚。

总有人,都走了九十九步啦,就差那么一步,结果却不干了,实在是太遗憾了。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快撑不住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撑住的时刻,这意味着“物极必反”的节点到了。

好多人都盼着自己能“涅槃”,这挺了不起的。但涅槃那过程的痛苦,把好多人给拦住了。

农村有这么句俗话:“想成功,不死也得掉层皮。”这就能感受到人生有多难了。

老话说:“有志向的人树立长远的志向,没志向的人常常立下志向。”

一回回给自己打气,可一回回都不成,真不如就一次性加把劲,跟它死磕。

找借口这习惯:缩手缩脚的。

咱没啥出息的时候,老是能找出些客观理由来:“多数人都是平常人,可不就那样嘛。”

我有个朋友,特别想出去闯荡闯荡,有人提议他去上海,干汽车清洗的活儿。

朋友讲:“我压根儿就不会开车,那咋能行呢!”

后来,有人提议让朋友干烧烤这行。

他觉得,自己又不是厨师,估计干不了。

连试都不去试一下,还想着发大财,那根本没门儿。

试试之后,要是坚持不了,那就是白费劲。

要是前功尽弃的事儿多了,人就容易变懒,也就没那勇气去追那些老远的东西了,人生的目标也跟着不坚定了。

《自控力》中有这么个说法:“咱打算干某件事或者学某项技能的时候,咱的本能就会犯拖延,效率也不高。不光会在脑子里想象各种失败的后果,还会琢磨身边人的反应呢。”

咱设想了好些个结果,多数都是失败的。这么一来,开头就没啥太大意思了,接着干下去的劲头儿,也就不足了。

为啥咱能找着退步的托词,却找不着坚持的理由呢?这也太奇怪了。

好面子,爱逞强逞能的习惯。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理儿,咱都明白,可好多人呢,还是拉不下那个面子。

人呐,容易习惯性地脸红,要想不脸红,那得脸皮厚点,还得有点真能耐才行。

没啥真能耐,还非得要顾着面子,这样一来就养成了爱显摆的毛病。讲白了,就是瞎吹一通,买些假的奢侈品,给自己撑场面。

南宋有个叫牧溪的画家,是四川那地方的人。

蒙古军把蜀地攻破时,他啥也没多想,撒腿就跑,奔杭州去了。

也不知道啥原因,他把权臣贾似道给得罪了,结果就遭到了追杀。

他藏在个谁也不知道的地儿,连名都给换了。

六年匆匆而过,贾似道没了,可他还在,而且名声愈发响亮。

好嘞,只要保住根本,就不怕没后续发展。

我服软,我认了,我躲着,我溜了,我没啥面子,可我挺乐呵,能养精蓄锐。这是有志向,不是瞎混日子。

你没啥真能耐,还非得装腔作势,那会让人笑话,还会被人压制。这样一来,可就彻底没盼头了。

就人生的发展来讲,总有那么些时候,得示弱,在夹缝里谋生存。

富兰克林讲过:“得把坏的习惯给破除掉,好的习惯得好好培养起来,这样咱们才能盼着自己的举止能一直稳稳当当不出错。”

要是你觉得自己没啥出息,可别灰心丧气,这时候开始改变,还不晚呢。重要的是,得从心里觉得自己不行的那种人,变成有信心、肯积极做事的人。

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书本、他人来汲取智慧。

养成坚持的习惯,就能在众多竞争对手里冒出头来。

养成少说话的习惯,心能静下来走得更远,对名利看得淡些志向更明确。

养成脸皮厚的习惯,大丈夫就得能屈能伸。

别担心,养成好习惯,啥都会变好的。

图在文中的配用是从网络来的。

1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