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以后去哪儿,
通勤幸福感更强?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了2010-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口增加最多的16个城市,挖掘25岁以下职场新人的通勤特征和职住需求,为吸引青年人才,优化青年群体在城市的工作、生活、社交环境提供素材与思考。
报告选取了中国45个主要城市,针对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9项指标,呈现出2022年中国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变化。
职场新人通勤距离更长,
依靠轨道通勤更多,
45分钟通勤比重更高
报告显示,成都职场新人的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最高,达到40%,高于城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形成面向职场新人、青年人群的轨道生活圈。在成都生活的职场新人,轨道通勤的幸福感会不会更高一些?
深圳、重庆职场新人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也接近40%。相反,武汉具有较高轨道覆盖通勤水平,但职场新人轨道覆盖居住、就业、通勤比重显著低于城市平均水平,武汉轨道交通对职场新人需求匹配不足。
43%职场新人选择居住在轨道站点周边,追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生活。成都、深圳、重庆超过55%的职场新人都能够居住在轨道周边,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但越近轨道住房成本越高,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职场新人轨道车站居住比重难以显著提高。
郑州和西安
是连续3年幸福通勤比重下降最多、
平均通勤距离增加最长的城市
报告还显示,2020-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平均通勤距离普遍增加,郑州和西安是连续3年幸福通勤比重下降最多、平均通勤距离增加最长的城市。
2022年,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占69%,值得庆幸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同比略有提升。
长沙保持良好的职住平衡
而武汉职住分离持续加剧
报告指出,长沙、武汉是近两年人口增加最多的城市,但集聚和扩张两种发展模式下通勤特征呈现较大差异。武汉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15%,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武汉城市通勤空间半径30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随着空间拓展,武汉职住分离持续加剧,平均通勤距离达到9.1公里,是年度增加最多的城市之一。
同时,武汉5公里内幸福通勤比重47%,连续3年下降。虽然武汉轨道建设成效显著,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达到33%,仅低于深圳、成都位列全国第三,但整体公交通勤保障能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武汉45分钟通勤比重仅有71%,也处于超大城市的较低水平。
同为人口增长城市,长沙保持良好的职住平衡,而武汉通勤恶化严重。长沙职住分离度3.7公里,优于武汉、郑州,连续3年保持职住分离度没有增加。长沙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比重51%,优于杭州、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保持特大城市中较高幸福通勤比重。长沙45分钟通勤比重79%,同比没有降低,也高于特大城市的平均水平。
长沙始终保持特大城市中较高水平的公交服务,45分钟公交通勤服务能力占比49%,优于武汉、郑州、杭州等城市。长沙年度新增轨道52公里,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达到2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分析,武汉之所以呈现出极端通勤比重上升的趋势与近年武汉人口增长与城市的虹吸能力有关,另外,武汉独特的地形也是通勤时长增加的原因之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表示,一座城市对青年发展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这项研究为发展适应青年人群的住房保障提供了很多思考和依据。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新人,
你更想选择哪座城市工作和生活?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