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历史回顾——祸国太师董卓的传奇人生(完结)

映天评历史 2023-02-24 10:14:04

如感觉故事缺乏连贯性,可先阅读前传,第一章讲述入雒阳前,第二章讲述入雒阳后,第三章讲述群雄讨董。

孙破虏名动天下

史书记载孙坚乃兵圣孙武之后,世代在吴地为官,但这大概率是孙家掌控江东后为统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从孙坚早期为县吏来看,他顶多算是寒门地主出身,靠着自己悍勇的身手一点点闯出了名堂。黄巾起义时,受到朱儁的推荐,奋勇杀敌,报国立功(黄巾军就是乱世枭雄的经验包,很多人都是靠打黄巾起家)。后值西北羌乱,主将皇甫嵩遭陷害被罢免,司空张温接任,并推荐孙坚担任军中参军,随行出征。

入驻长安后,副将董卓刻意迟到,遭到责备后,反而出言不逊。孙坚对此颇为不忿,力劝张温以军法将董卓处斩,借以立威。但张温考虑到董卓在军中根基深厚,颇有威望,不敢动手。而孙坚与董卓的梁子却就此结下。

后来孙坚调离西北,担任长沙太守,平定了区星之乱,被封为乌程侯。

群雄讨董时,孙坚已经35岁了,在官场摸爬滚打了18年,他看懂了很多事情。没有出身,没有名望,单靠个人勇武,成就是有限的。而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终将大乱,这正是上天赐予他改变孙氏命运的最好机会,他不能错过。

经过一番权衡,依附袁氏,助其成事,成为了最佳方案。这也是那个时期,绝大部分人最好的选择。

袁绍在河北寄人篱下,袁术在南阳名不正言不顺,二袁皆还未迸发实力,此时投靠如雪中送炭,必受重用。

袁术乃嫡子,袁绍虽然过继到二房顶门,但终究还是庶出。两相对比,孙坚还是选择了袁术。

孙坚拥有成大事者的必备素养——聪明睿智与强大的执行力。既然决定将孙氏命运与袁术绑定,那孙坚就必须纳投名状,以获取袁术最大的信任与支持。南阳郡属荆州,所以孙坚在北上途中,找借口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为袁术将来夺荆州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是没想到会让刘表占了便宜。行至南阳,孙坚又伺机杀死了南阳太守张咨,袁术得以顺利掌控南阳。

两颗人头外加数万兵马以及一员绝世猛将从天而降,袁术由衷欢喜,当即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光武帝刘秀当初曾受封此职),兼领豫州刺史。孙破虏之名由此而来。

董卓当然不愿让袁术做大,立即任命汉室宗亲刘表担任荆州牧。而南阳属荆州,刘表要想收复全境就必须与袁术敌对,二者矛盾由此而生(董卓还是具备一定政治智慧的)。

当然,刘表也不傻,直接表奏袁术为南阳太守,让其合法占据南阳,以缓和彼此对立关系。同时,拒绝参与讨董联盟,严守领地,防备袁术突然发难。

顺利投靠袁术后,孙坚决定向董卓发动进攻,他要借讨董的机会赚取足够的声望,为孙氏的未来打下基础。何况,他与董卓本就有旧怨,若是令其做大做强,孙氏将不复存焉。

得知孙坚到来,董卓无名火起,当即派遣大将胡轸率数万大军前往破敌。彼时,孙坚准备不足,眼见敌众我寡,遂于鲁阳城下摆了一出空城计。胡轸无能,被孙坚军严明的军纪,旺盛的斗志所震慑,硬是生生给吓跑了。

公元191年初,准备充分后,孙坚率领豫州兵马向雒阳进军,结果出师不利,跟曹操一样碰到了猛将徐荣,一败涂地。逃跑途中,孙坚令祖茂戴上自己的红头巾引开追兵,侥幸得脱。祖茂鸿福齐天,也幸免于难。不过,颍川太守李旻(孙坚被封豫州刺史,李旻自然成为部属)就没那种命,被徐荣烹杀(煮了)。其他被俘士卒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虐杀,甚为惨烈。

徐荣先后大败曹操与孙坚,颇有点名将终结者的意思。

首战不利,孙坚并未气馁,收拢残兵,进驻阳人(今河南临汝)休整,准备伺机再战。董卓自然不会给孙坚喘息之机,立即以胡轸为大督护,率领骑督吕布及多位都督,进攻阳人。

胡轸在军中不得人心,各都督皆有意掣肘,不愿其成事。尤其是吕布最为歹毒,多次假传情报,致使胡轸大败,都督华雄亦被孙坚斩杀。

阳人之战,令孙坚名声大噪。于是便有小人故意在袁术面前挑拨,致使袁术生疑,断了孙坚的后勤。眼见军中无粮,孙坚不得已星夜驰奔鲁阳,面见袁术,陈清利害,表明心迹,终于说服袁术恢复了粮草供给。

看到孙坚难以对付,董卓便派李傕前往游说,想通过和亲及高官厚禄策反孙坚,为其所用。孙坚对此嗤之以鼻,严词拒绝,随即继续进军,直逼大谷关(雒阳南大门),距离雒阳城仅九十里。

眼见孙坚咄咄逼人,董卓便亲自率军与之交战,结果大败亏输,留吕布断后,自己撤往渑池。孙坚进攻雒阳,吕布不敌败走,孙坚顺利进驻雒阳。

眼见堂堂大汉帝都,满目疮痍,生机全无,如同鬼域,孙坚内心百感交集。他命令部队清扫宗庙,修葺陵寝,决定最后做一次大汉臣子,以太牢之礼(牛羊猪三牲齐备,乃祭祀最高之礼)告慰历代先帝。

传闻孙坚在雒阳意外发现了十常侍之乱时被丢入井中的传国玉玺,真实性大大存疑!

丢失雒阳后,董卓已无意中原,引兵折返长安。同时调遣诸将屯兵各要隘,以阻拦联军西进。

孙坚整饬军队后,本欲继续追击,岂料后方已然打成一片。讨董联盟在二袁的挑动下,分崩离析,天下就此大乱,群雄割据,征战不休,再也无人去管董卓死活。

仰天长叹一声,孙坚调转大军,回师豫州,开始为袁术卖命。只可惜,天妒英才,讨董第二年他奉命征讨荆州刘表,结果于岘山之战,被黄祖射杀,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令人唏嘘。

纵观整个讨董之战,孙坚所部是唯一一个数次与董卓正面交锋且胜多败少的军队,最后甚至攻克了雒阳,将董卓势力逼出中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扬名天下。

除此之外,就曹操主动打了一次,王匡被动打了一次,剩下的基本都是打酱油的混子。战争后期,名将朱儁曾在徐州刺史陶谦的支持下,攻打过董卓,但被李傕、郭汜击败。当然,这股势力与讨董联军并无关系。

对那些幕后玩家来说,讨董只是个名头,掂量对手,寻找盟友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孙坚送走董卓,加速了天下格局的转变,二袁争霸的时代就此降临。

董卓的尾声

公元191年二月,董卓自封太师,位在三公及诸侯王之上。

同年四月,董卓入长安,令得脱囹圄的仇敌,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作羞辱(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听儿子的话,宰了董卓这个魔鬼)。

重掌朝政后,董卓对宗族子弟大肆封赏,连小孙女董白都被封为渭阳君。满朝公卿,拜见董卓,皆行跪拜之礼,董卓无需回礼,俨然以天子自居。

时局纷乱,董卓继续推行极端暴政,动辄杀人,以刑立威,意图维持其治下稳定。

当初平定西北羌乱,卫尉张温与董卓不和,适逢天象不祥,董卓便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以勾结乱党之罪,将之弃于闹事以鞭刑处死。

为了掠夺更多财富,董卓令人铸造劣币,致使关中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征战了大半辈子,如今位极人臣,到了该享受的时候了。反正关东已然大乱,一时半会消停不了,他可以休养生息,以待天时。于是,董卓令人在郿县(董卓封爵郿侯,郿县乃其封地)修筑坞堡,被称为郿坞,里面存放了他多年搜刮所得以及足够享用三十年的粮食储备。

董卓的暴行引起了诸多不满,越骑校尉伍孚甘当刺客,结果被抓身死。同党何颙(南阳名士,曾评价荀彧为王佐之才)、荀攸(荀彧的族侄,曹操的谋主,一生为曹操献奇策十二道)入狱,郑泰(荥阳郑氏,汉末名士)、华歆(汉末名士,支持曹丕篡汉,封侯拜相)等人逃亡,投奔袁术。

想杀董卓的大有人在,这其中谋划最久,意志最坚定的莫过于出身太原王氏的司徒王允。早在董卓入主雒阳后,王允便开始积极谋划,为国除奸。他通过曲意逢迎,受到董卓重用,成为心腹,由此进入权力中枢,伺机而动。王允的恭顺,让董卓甚为满意,故加封其为温候(这个时候的吕布还只是都亭侯),以示褒奖。

经过多年筹备,王允身边的反董力量已经颇具规模,而这个时候,反骨仔吕布的投效,直接让成功率倍增。

吕布是并州五原人,所以王允对这个老乡一直比较礼遇。而吕布平民出身,一介武夫,能得到王允这样的名士厚待,自然也是感激莫名。

董卓知道自己作恶多端,颇遭人恨,所以出入皆有吕布相伴,护其周全。入长安后,董卓查处了多宗谋刺案件,疑心也愈加深重。一日,因些许小事,突然暴怒,朝吕布掷以手戟,幸得吕布身手矫健,及时避开,但怨恨之心也就此种下。

董卓有时外出,会让生性好色的吕布看家。望着府中无边美色,吕布难以自制,于是便给自己这个所谓的义父戴上了一顶颇为环保的帽子。事后,吕布也是心有余悸,一旦东窗事发,自己定然十死无生。为求活命,吕布找到王允,陈述详情。王允抓住机会,当即策反了吕布,约为内应。

公元192年四月,汉献帝刘协病体初愈,于未央宫大会百官,董卓在吕布的护卫下乘车入朝。行至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被骑都尉李肃(吕布同乡)刺伤,跌落车下。董卓大惊,忙喊吕布救驾。吕布闻声暴喝:奉诏讨贼!随即手刃董卓,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董卓被杀后,皇甫嵩奉命攻打郿坞,将董卓灭族,以泻心头之恨。当初对董卓阿谀逢迎之辈,尽皆下狱,论罪处死。

事后论功行赏,王允录尚书事,吕布任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原属王允的封爵),与王允同掌朝政。这可算是吕布一生的高光时刻了,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估计他也会青史留名。

两个月后,董卓旧部在乱国毒士(值得商榷)贾诩的鼓动下,反攻长安,杀死王允,逼走吕布,重新掌控东汉朝政。可怜的汉献帝,再次沦为了军阀的玩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