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后,昔日红军“太上皇”李德,命运如何

爱吃凉历史 2024-10-18 03:42:28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即红军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这一时期中国的红色运动并不是孤立成型的,而是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国际发展壮大息息相关。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当时的革命活动得到了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者支持。中共也曾有许多人前往苏联,欧洲各国学习,考察,苏联及其它欧洲共产党人也经常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物质援助,这其中,免不了有许多人员往来。

奥托·布莱恩,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李德”就是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在华派遣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到来对红军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影响,人们常常能记得他在中央苏区时的不少事迹,但对他的早年和离华之后的生活却鲜有所闻。

1,早年生涯

李德,或者说奥托·布莱恩是德国人,他于1900年出生在巴伐利亚州的伊斯马宁,这话地方靠近慕尼黑。他自小丧父,在孤儿院里长大,少年时代考上了慕尼黑的一家师范学院。

1918年,布莱恩被征召到即将战败的德国军队里准备参战。但没过多久德国就战败了,布莱恩也因此免于战火。也正是在大学和军队里,他接触了许多共产主义思想,并在1921年成为了德共党员。

一战失败后的德国百废待兴,曾经爆发过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但被魏玛政权所镇压,共产党人的活动遭到了限制。此时的布莱恩是一位积极活动的共产党人,他在德共的宣传机构工作,并参与了亲德共的民兵活动,他还曾秘密搜集过一些机密文件,并因此被魏玛政权判刑。

1926年至1928年4月,布莱恩在德国莫阿比特监狱服刑,但很快,他便被德共的劫狱活动所救,并在随后和他的情人奥尔加·贝纳利奥流亡到莫斯科。

在苏联生活期间,布莱恩在列宁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了教育。

1932年,布莱恩完成了在伏龙芝学院的学业,他的女友此时已经和他分手,这让他决定把心思全部放在革命事业上。

这一年,由于先前和中共联络的共产国际人士雅各布·路德尼克(牛兰)夫妇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共产国际原先向中共和越南共产党传送情报和经费的渠道被切断,共产国际急需向中国派遣新的人员。因此,李德在这一时期被理查德·佐尔格选中,带着2万美元的经费辗转前往上海,就此踏了中国的土地。

1932年,他又被共产国际指示要前往苏区。随后,他与刚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博古,以及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尤尔特接头,以军事顾问的身份于1933年9月进入了中央苏区,李德这个名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起的。

当时,按理来说李德是需要接受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共产国际上海总军事代表曼弗雷德·施特恩的领导。但在博古的操作下,李德的权限被大大提高了,成为了可以参与苏区军事决策的重要人物。

当时,博古和李德在军事决策上的权限很大,前线发来的电报都要经过他的批阅才转交给其他人。

也正是在1933年秋季,蒋介石纠集了50万大军发起了第五次围剿活动,势要占领中央苏区。李德和博古等人抛弃了以往红军诱敌深入,打运动战的战术,不顾红军和敌人在武器装备,兵力上有巨大差距的现实,搞冒进路线,认为只要够勇敢够有意志就行,要实现“御敌于苏区之外”,主动向敌人进攻。

李德命令红1军团和红3军团主动向抚河与闽西北地区进攻。结果,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红军没有拿下敌军重兵坚守的闽西硝石地区,敌军反而在江西攻陷了黎川,并以大量碉堡封锁苏区。

面对敌人的碉堡战术,李德说应该也用碉堡战术回应敌人,并再次展开主动进攻,结果又遭遇了挫折,损失不小。而且,此时蒋介石又在1933年冬季镇压了闽变,控制了福建的军队,让苏区的东侧也面临了威胁。

而在1934年第三阶段的战事中,李德又错误的用集中兵力对集中兵力,碉堡对碉堡的战术迎敌。在防守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的战事中,红军面对火力,兵力都更占优势的敌人,在这种硬碰硬的情况下损失惨重,接连丢掉了大罗山,甘竹,延辐嶂等阵地,敌军最终于4月27日攻破了广昌县,让当时包括毛主席,彭德怀,周恩来在内的许多人感到心急如焚。

6月份以后,李德等人又进行了分兵6路抵御敌军的作战计划,结果敌军很快就拿下了苏区北部的大片土地。经过商议,红军不得不执行了5月份商议的撤离中央苏区的计划,而有趣的是,制订撤退计划时,李德选择了支持。

最终,中央苏区大部分人员约8.6万人被迫撤离到雩都县,然后渡过贡水西进,开启了长征之徒,只留下陈毅等人带少量部队留守苏区。

李德在此后参加了长征的全程,他在长征前期还是有不小的权限的,在后来红军突破赣西,粤北包围圈,以及湘江战役期间的,李德也有参与。1935年,红军一方面军离开湖南,进入贵州之后,经过四渡赤水后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纠正了战略和战术理念。

李德此后也跟着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抵达陕北延安。此后,李德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延安担任教育工作,在红军大学和抗战大学教学战术,这一时期的他表现还算不错,不少战术课程很受喜欢。

直到1939年,他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返回苏联,李德这才匆忙登机,于这一年9月彻底离开了中国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李德的前半生有过三段姻缘。第一个与他关系亲密的女性是奥尔加·贝纳利奥。此人来自巴伐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后来在1931年与李德分手。奥尔加后来在英国和巴西活动,嫁给了一个巴西共产党员,后来她被巴西认为是苏联特工,在1936年被巴西逮捕,后来又于1938年遣送到德国的集中营里,最终在1942年被纳粹杀害于毒气室中。

李德在中国的第一任妻子是萧月华,他在1933年博古要求将李德的婚姻当做重要工作的背景下,与李德相识并嫁给了他。两人生有一个孩子,并一起走完了长征之路。但后来二人生活理念不和,语言不通,婚姻破裂,萧月华后来独自抚养儿子,并成为了一位开国大校,最终于1983年去世。

第二任妻子是李德在延安认识的李丽莲,她长得漂亮,是演员,还会英语,因此很受李德的青睐,李德对她进行了追求,并最终结婚。但在1939年李德回苏联的时候,李丽莲并没有拿到签证,因此也只能和李德天各一方,再也没有了往来。李丽莲后来于剧作家欧阳山尊结婚,建国后担任过全国妇联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最终于1965年去世。

2,李德的晚年生涯

李德回到苏联以后,一开始的日子并不顺利。他受到了共产国际的调查,让他解释中国革命为什么会在第五次反围剿以后受到严重损失。当时还有刘亚楼和周恩来传达了相关情况,让李德一度感到非常紧张,害怕因此受罚。

后来,共产国际方面从轻处理了李德,李德不再负责与中国相关的研究方向,转而从事德国方向的研究。

此后两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莫斯科担任编辑和翻译,过着较为平稳的生活。苏德战争发生后,李德成为了一名审讯俘虏的特工,凭借德国人的身份和德语能力,策反和安抚被俘的德国人,甚至后来还对日军俘虏进行了同样的工作。

二战结束后,他一边到莫斯科的情治机构相关院校担任教师,一边在一家外文出版社担任编辑。这一时期的李德,没有什么权力,但乐得自由潇洒,经济状况也不错,他时常表示想念在中国的岁月,并出了一些有关中国革命的作品。他还时常表示想回德国的意愿,但被当时的斯大林政府所拒绝。

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他才获准回国。这一年,他前往东德,成为了东德一所马列主义研究院的研究员。1961年以后,他又加入了东德作家协会,翻译了不少俄语文学作品,他还在同一时期撰写了一部《中国纪事》。

当然,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德人和西方世界并不知道那位“李德”的真实身份,只是把身在柏林的他当成是一位寻常的文字工作者。直到1964年东德报纸《新德国报》披露了这一消息,人们才知道李德原来就是奥托·布莱恩。

1974年8月,李德在保加利亚城市瓦尔纳港度假期间发病离世,享年73岁,就此结束了其奇妙的一生。

参考资料:

1,2021.3.29-学习时报-1933:高天滚滚寒流急——中国共产党在反“围剿”斗争中的奋勇抗争

2,2021.6.24-澎湃新闻-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征中的外国人

44 阅读:42287
评论列表
  • 幽灵 40
    2024-10-26 20:18

    李德一个原本团级指挥官,冒然一下子指挥一个集团军,而他的对手是赛克特,德国国防军之父,有趣的是俩个德国人开始的身份都是军事顾问,

    火鸡味锅巴 回复:
    军校毕业,没有实战经验,撑死一个中尉排长
    幽灵 回复: 火鸡味锅巴
    李德参加过一战
  • tony 16
    2024-11-04 21:07

    差一点,这个德国人改变了中国的进程。

  • 2024-11-17 10:41

    苏联出的大资源,否则单靠根据地难以为继的

    宇宙飞虹 回复:
    都是外围人员控制的
  • 2024-11-17 20:09

    纸上谈兵的家伙!

  • 2024-10-30 12:56

    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