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两大罪人,一位险些让中国被瓜分,另一位差点让汉人绝种

瑛悦谈历史 2024-08-22 02:11:35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罪人,可能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

从石敬瑭到安禄山,从到秦桧到李鸿章,这些人都对汉民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都可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不过与以下两个人相比,上述这些人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这两人一个差点让汉人绝种,另一位则险些让中国被瓜分。

那么,这两人究竟是谁?他们又做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儿呢?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同时也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于次年逼迫皇帝曹奂退位,自己称帝建立晋朝。

司马炎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三国的统一,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然而,司马炎晚年的所作所为却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并让整个国家陷入了内乱的深渊。

西晋建立初期,司马炎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大肆分封诸侯王,试图通过加强皇族的权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这一看似聪明的做法,却充满了风险和危机。

司马炎活着的时候,尚能凭借自己的威望,让那些诸侯王不敢有非分之想。但等他死后,这些诸侯王便开始野心膨胀,终于酿成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从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至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八王之乱”共历时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对西晋王朝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就在司马炎临终前的289年,他的几个儿子刚刚被封为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而这几个儿子恰恰就是“八王之乱”的主力成员。

八王之乱不但导致中央政权的瓦解,还使得军阀割据,政局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并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事实上,“五胡乱华”发生之前,司马炎对北方胡人的政策就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当时,胡人往中原迁徙已蔚然成风,盘踞在华北和关中一带的胡人已经开始对西晋首都洛阳呈包围之势,而司马炎却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八王之乱”爆发后,胡人正好趁乱对中原地区进行蚕食。

胡人南下后,又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杀戮,千万余汉人死于屠刀之下。一片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要知道,当时西晋人口才1600多万,五胡乱华后,汉人已不足500万。如今全国最庞大的汉族人,在当时差一点就不复存在了。

司马炎另一个错误是选错了继承人。

司马炎所选的继承人司马衷堪称政治白痴,其执政期间朝堂也一度被他的皇后贾南风所控制。

贾南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心狠手辣、独断专行而闻名。

司马炎在世时,贾南风还有所收敛,不敢太过放肆,当司马炎死后,贾南风便迅速展现出了其狠毒的一面。

她的残暴行为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并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司马炎选了个傻儿子来接班。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于1852年入宫,起初赐号兰贵人,之后晋封为懿嫔。

在1861年的辛酉政变中,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将咸丰生前任命的顾命八大臣全部诛杀,随即开始垂帘,并开启了对清王朝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

长期以来,慈禧太后的历史形象一直备受争议。在慈禧太后执政初期,她整顿吏治,废除科举,支持洋务,为中国迈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慈禧太后工于心计,独断乾纲,极度自我的本性,也造就了她历史的局限性。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大清在经过了一番垂死挣扎后,最终还是沦落成了一个国弱民贫,行将就木的腐朽帝国。

在主政期间,慈禧太后可谓是昏招连连,既短视又无能。而她所犯下的第一个重大错误,就是让大清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

在中法战争初期,清军原本是占有一定优势的。然而,慈禧却不顾国家利益,执意与法国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将到手的胜利拱手让于敌方。

此后,慈禧太后又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相继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尤其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开出了4.5亿两关平银的天价赔偿条件,而慈禧不仅全盘接受,唯一的请求竟然是让列强将自己从“战犯名单”中删除。

有人做过统计,慈禧每次大肆操办自己的“大寿”时,都会有割地赔款的情况发生。清末思想家章太炎还专门作了一首打油诗对慈禧进行讽刺: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历史上,关于慈禧好大喜功,生活奢靡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最著名的要数“挪用北洋水师经费修颐和园”了。那么这件事是否是真的?慈禧究竟冤不冤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洋水师的经费从何而来。

当时,北洋水师的经费主要由海军衙门负责。而在海军衙门成立初期,颐和园就已巧立名目开工了。

当时北洋水师每年军费大约是250万两白银。然而,公元1888年时,这250万两白银却有四分之一不翼而飞。好巧不巧的是,那一年颐和园方面急缺的一笔60万工程款窟窿,却正好被堵上了。

由此可见,“慈禧挪用北洋水师经费”之事并非是无中生有。

从全球范围来看,慈禧执政期间恰好是列强竞逐的时代。各国之间在社会制度、生产力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比拼,进步稍慢一点,甚至停滞不前的国家就会逐渐落伍,并最终沦为被征服或瓜分的对象。

彼时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的出生、当政、死亡时间几乎一致。英国在她的统治下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并创造了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

而慈禧太后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对满清这个破败不堪的机器敲敲打打,缝缝补补,终于在瞻前顾后中错失了挽救国家的最后机会。

历史学者张宏杰曾对慈禧做出过一番一针见血的评价:

“慈禧是一个有权术无见识的人……在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的晚清,慈禧却把中国带进了沟里。”

客观地说,慈禧能够掌握满清朝政四十多年,其智商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她的智商几乎全都用在了权术上,即便有对社会改良的意愿,也是在被逼无奈下进行的,目的只是为了延续满人的统治,以及保住自己王座。

而一旦发现变革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慈禧便不再希望有任何变化,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统治的国家一步步滑向深渊。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