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双方代表在北京连谈六天,这一次,中方拿下首轮胜利,欧盟对华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直言不希望与中国打响贸易战。那么,中欧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谈判进展如何?欧盟又为何选在此时转变对华态度?
11月月2至7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5轮磋商,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欧盟正式开始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的当下,欧盟代表团来华磋商无疑为双方增进互信,尽快达成共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我商务部透露的消息来看,中方还在这场持续六天的谈判中取得了首轮胜利——即欧盟方面不仅同意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上整体推进磋商,还与中方一道讨论了如何为这种复杂的产品确定最低进口价格,以及监测和执行该承诺的工具。这一举动这意味着中方终于撬开了欧盟一道口子,中欧电动车磋商正向着中方期待的方向发展。
有分析认为,中方能在新一轮谈判中占据主动,甚至说服欧盟方面转变立场,或许要“归功于”特朗普胜选,给美欧关系造成的冲击。此前,特朗普就在竞选阶段放出风声,称上台后会让欧洲国家“付出代价”,这意味着新一轮美欧贸易战或许就要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盟国家还要冒着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同中国打一场贸易战,欧洲只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处境,欧盟经济也会受到沉重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重新认识到对华合作的重要性后,不少欧洲国家领导人也作出了来华访问,借机深化双边经贸往来的决定。这些国家中,甚至包括了终裁投票时力主对华征税的法国和意大利。而在日前,时隔七年再度来华访问的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就在访华第二天作出重要承诺。他表示,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迅速的巨大变化,为此需要一种和睦相处、共同探讨的氛围。他还强调,对意大利来说,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欧代表在磋商中取得的进展,让欧洲国家明白,加征关税并不是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唯一的结果,双方经过磋商还会有更多可能性可以探讨。如今,欧洲多国政要来华寻求同中方扩大合作,也是因为不希望“关税战”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像马塔雷拉这番表态,就是希望中意合作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不会因为关税问题陷入低谷。
除了为本国企业寻求合作机会的这些欧洲政要,11月9日,欧盟驻华大使也表示,欧盟不希望与中国打贸易战,这与欧盟委员会此前执意对华电动车征税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已成事实”,但如果发生“情势变迁”,证明所谓中国补贴并没有伤害欧盟汽车产业,相关制裁还是有望被终止的。
简单来说,如果欧盟还想在欧洲白兰地、乳制品、猪肉产品反倾销调查问题上寻求谈判余地,就应该抓住谈判窗口,并拿出足够的合作诚意。因为只有在协商中解决分歧,才能避免双边经贸摩擦陷入螺旋升级的风险。继续跟风美国遏华,打压中国出口业发展,只会给中欧经贸合作造成更多负面影响,让欧洲企业承担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