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目与调目之间,有3大逻辑关系,掌握了怎么调漂都精准

老谢钓鱼啊 2024-11-19 01:17:24

调漂是每位钓手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调漂的技巧也有很多种,但比较基础的流程分为四个,分别是找底、确定调目、称饵重和确定钓目。

其中,调目与钓目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哪3大逻辑关系呢?

如果掌握了,那么无论怎么调漂都能做到精准,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调目与钓目的三种逻辑关系。

1、调目大于钓目。

这种情况适合在水深以及流速较大的地方进行钓鱼操作。

当水面有波浪时,钓手在投放漂的时候,应该将路亚的漂面向上方倾斜,并且入口要处于水面之下。

相对来说,漂的分子量比较轻,漂的重心都会移动到靠近漂尾的地方。

这时眼尖的钓手可能会注意到了,如果将调目的6目换转为4目的话,那么相对来说停留在下面的深度会更深。

随着调目的变化不断增大的话,停留的位置也会越来越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调目大于钓目”。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轻微浮出水面的漂来调漂,可以让漂停留在比实际水面位置更深的位置,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遇到风浪时,这样能够有效增强漂的抗风浪性能。

而且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垂钓的时候,特别是在边上有很多水草或者底部有沉积物的时候。

大家可以尝试在这个情况中将浮漂稍微上调2~3目,看下鱼口的情况,再判断出鱼口是否比较好。

如果感觉鱼口不好的话,就可以再次将浮漂上调2~3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找到调目的最佳点。

2、调目等于钓目。

这种情况一般适合野钓,此时我们的饵料用比较轻,一般与浮漂相差不多。

这种情况下,我们无论如何都不用上调,只要保证浮漂与实际保持一致,鱼上钩后一般也会拉起来很干脆。

3、调目小于钓目。

当我们遇到非常多的杂鱼干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将浮漂下调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随意设置一个水深即可,在这个情况下,只要能够使底层的鱼很容易上钩即可,我们暂时不考虑鱼口的问题,先解决响应问题。

如何判断调漂?

首先第一步就是找底,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找不到底,那么后面的步骤就失去了意义。

找底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将浮漂和铅重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将饵料装入钩子上,将铅坠扔到水中,听到坠击水声后,再观察浮漂的浮沉情况。

如若出现小范围的上下沉浮,这就表明我们已经找到水底了,此时可以将铅坠上提至水面,然后用手去感知铅坠下滑,如果下滑触底慢说明水并不太深,如果下滑触底快说明水比较深。

这里也为大家总结了三个经验值:

1、如果铅坠下滑大概 5 秒左右为浅水区,若 10 秒左右为中水区,而一般达到 15 秒以上计为深水区。

2、如果铅坠触底之后所产生的漪涟圈多且大的话表明水较浅,而漪涟圈少且小表明水较深。

3、一般铅坠触底之后若产生声音越大说明水越浅,而声音越小说明水越深。

第二部则为确定调目,一般情况下根据各种情况下面给出的数值可以判断出具体的调目。

例如:如果水位较高且清澈并且没有杂物等,大片区域没有障碍物,此时一般情况下用 6-7 目的做参考。

如果水位较高但有大面积障碍物影响路由人的正常找到此时建议用 4-5 目的做参考。

或者如果水位较低且清澈但没有杂物,大片区域没有障碍物此时建议用 7-6 目的做参考。

如果水位较低且清澈还有杂物存在,大面积障碍物影响路由,引导人正常找到此时建议用 6-5 目的做参考。

第三部则称饵重,根据来决定用多大的饵量,而饵料分大中小三种,饵料重量依次为 13g/9g/7g,通常情况下普通曲跟饵料可以直接使用。

如果是粘稠型曲饵按照大中小三种大小分配使用 13/9/7 g 的重量,否则容易引起钓目纠正不准确。

此项操作可以通过铅坠下入水中,下滑触底时注意观测沉降时间及所产生涟漪大小,以此作为判断的一项依据。

最后确定参数通过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钓目的确认为 (1 + 一个字数/总字数) * 总浮力 /Notice maximum depth modulus 总浮力 = 钓目;

如 4:20 钓具对照变换表去查找得出最大浮力为 F(浮力 ) = 10.68 g

最终结果为: 钓目 = (1 + 4/20) * 10.68 g = 13.35 g <等于13.35 g> 钓屌。

上述公式可以换算成以下形式: 钓目 = (1 + 3/20) * N

N: 等于大中小三种尺寸对应的13g/9g/7g。

总结

我们先需了解接受浮力大的钓具,合结大的铅块重和细天秤线组,并结合下述简单易懂的方法,就能准确计算钓目。

用歪嘴天平悬挂悬挂漂杆长竖直检查下行沉度,而后借助天平称量铅块重,用铅块挂在眼睛高处手之通道上,比较静态状态下和动态上下状态下各自所占高度差,即可知钓目的准确值。

上述方法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所以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同时,在调整过程中还有许多实际情况存在,如天气、季节和个人经验等众多因素。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