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同行拒绝校园霸凌鄂州市十八万名师生聆听“开学安全第一课”

心灵捕手小哲 2024-09-05 01:45:22

守护成长 向阳而生

——在鄂州市2024年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上的辅导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博士 郭凯燕

(2024年9月3日上午,根据录音整理)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们、市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领袖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市平安校园创建。今天上午,我们开展全市同上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守护成长 向阳而生”。本次活动由鄂州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融媒体中心举办;鄂城区教育局、鄂城区公安分局承办;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鄂州市分公司、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鄂州市分公司、市官柳小学协办。防范校园霸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平安校园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市政法、教育、公安等部门主动担当,携手奋斗,为全市校园及师生健康成长筑牢了安全屏障。今天,全市同上开学安全第一课就是教育引导学生远离校园霸凌,拥抱幸福的金色童年,健康快乐成长。今天的开学安全第一课通过媒体客户端直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组织全市十八万名师生广泛参加,并积极邀请广大学生家长和市民朋友参与,以最大范围的扩大讲座的影响面和师生的参与度。今天,为我们授课的郭凯燕讲师是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博士,北京德海心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国华人才测评工程研究院特聘心理专家,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郭凯燕讲师从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工作十八年,常年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培训、团体心理督导的工作。郭凯燕讲师在全网拥有两百多万粉丝。今天为大家授课的题目是“守护成长 向阳而生——防霸凌·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顶级大师授课,相信今天的讲座肯定让全体师生家长们受益。下面请专家上台讲课,我们掌声欢迎。

非常感谢鄂州各单位的领导对我的信任,才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是开学安全第一课,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向阳而生 守护成长——防霸凌·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共分成四个内容: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二是青春期孩子或者是小学生和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解析。三是青少年校园霸凌的原因以及应对。四是“家校社医”联合共筑心理健康防线,其实现在不仅是“家校社医”,还要加上“家校社医警”。今天非常感动,鄂州市委政法委和鄂州市公安局的领导也来到了现场,一起为今天这堂讲座活动增光添彩,增加力量。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在座的各位学生,虽然我们还在校园里,但我们依然要关心国家大事,依然要学习国家的政策。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心理健康的内容放在了国家安全体系治理中,“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党和国家已经把心理健康、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纳入了社会治理体系。在这样的高度引领下,我们还有相应的指导纲要的指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要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解析

(一)发展心理学——人生心理八阶段。

刚刚提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上称为发展心理学,最早的时候叫儿童心理学。中国有一句俗语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实际上在心理学上把人生分成了八个阶段,当一个孩子在七岁的时候,其人生已经走进了第四个阶段,所以叫事半功倍,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当一个孩子六七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大概率已经看得见了,他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潜意识模式已经看得见了。在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七岁决定一辈子”,当然现在前沿的心理学都和脑科学紧密结合,现在最前沿的心理学认为,“可能一个人在没出生之前,很多的思维方式已经决定了”,俗称为“娘胎决定一辈子”。早期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也在2016年把心理学院和脑科学研究中心合并成立了心理学部。今天在座的官柳小学的小学生们都在六到十一岁,还有屏幕前的很多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都在十二岁到二十岁期间,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意味着人生在这里会有个转折,会有一个重新出发的过程。

今天到场的有很多家长,还有我们的教师们在取得教师资格证时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很多的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还不甚了解。其实,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经常有家长跟我说,“郭老师,我们家的孩子上小学时还很听话,我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后来别说上初中了,五年级就开始跟我犟嘴了,上了初二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这是为什么?”。我说,“其实你可能会觉得很意外,但实际上按照他的心理发展阶段,他到了这个时间点,就进入这种心理特征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特征?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在怀孕到一岁年龄阶段,对一个孩子而言,对他影响力最大的是母亲,所以有一句话叫“有奶便是娘”。现在有很多的家庭父爱缺失,或者说同学们跟父亲的互动没有那么好,因为一岁以前只认识母亲,不认识父亲,母亲是怀在肚子的时候就开始当母亲了,但是父亲而言,是在孩子一岁以后可以走路、可以互动的时候,他才慢慢的找到当爹的感觉,这就是发展规律。一个孩子一岁以前最重要的是母亲,母亲对他影响力是最大的,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形成的良好的品质或者说是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才会对未来怀有希望,才会有干劲,他才会有“这个世界我来了,我要干点什么的积极动力”。我从2011年就开始从事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后来也有城市城镇的留守儿童的研究,其实留守儿童过早的离开了母亲或者父亲,他的安全感是缺失的,所以现在有很多的社会隐患实际上来源于这些长大后的留守儿童。因此,一岁以前妈妈最重要,一岁到三岁,爸爸最重要,一个孩子有没有坚强的品质是由父亲决定的。现在屏幕前收听讲座的家长们应该是妈妈多于爸爸的,但据耶鲁大学长达十二年的研究表明,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更优秀,我们在现场和屏幕前的同学们要注意和爸爸的互动,有时候我们要主动一点跟爸爸互动,我们要从父亲身上学习到坚强的品质,而且在座的各位妈妈也不要对爸爸带孩子过于苛责,因为母爱和父爱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父爱就是粗糙的、是坚毅的,它没有办法像母爱那样呵护的。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摔倒了,妈妈就赶快把孩子抱到怀里,“我的乖乖,你有没有摔伤,妈妈好心疼你!”,这是不是爱?这当然是爱,这是温柔的爱,妈妈的爱像大海一样。但是,爸爸的爱像高山一样坚毅。如果一个孩子摔倒了,有些爸爸就用脚踢一踢,“快起来跟我走,快爬起来”。所以有的时候有一些妈妈就会觉得爸爸怎么会这样带孩子,对爸爸的爱也有颇多的苛责,但实际上这样的爱能给孩子带来力量感,孩子可能很疼,但他一看爸爸那个样子,算了还是我自己爬起来,他就获得了一次勇敢的力量、坚强的力量,所以说父爱本身就是粗糙的,父爱本身就是要把孩子这样抛起来,或者说父爱本身就会跟孩子攀爬跑跳,这就是父爱的意义,我们有些妈妈对孩子的保护明显过度了。现在有时发现,有时我们孩子的内心没有那么坚强和坚毅,就是一到三岁的时候,父爱的力量不充分,这就是一到三岁年龄阶段,重要的影响人物是父亲。四到五岁的时候,孩子处于运动发展——创造阶段,空间想象力、创造力、玩具等等这些就要跟上来了,孩子的社交圈子也大了,七大姑八大姨、邻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孩子就要开始练习他的人际关系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幸福的生活。幸福心理学的结论是一个人百分之七十的幸福感、快乐感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层次,只要周围的人际关系很好就会很幸福,就像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一些,有些同学成绩普通一些,有一些可能没有那么理想,但是没关系,只要在学校里有快乐的小伙伴,就觉得这日子过得还是很舒服的,能够心安得住,能够快乐的享受校园生活。六到十一岁这个年龄阶段就上小学了,这个时候孩子生活的领域又扩大了,开始有了老师和同学,此时对孩子影响最深的就是老师和同学,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特天分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基因所带的独特天分和特长。当然,孩子在校园里以学习为主,以一次一次的考核测验为主,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没有那么优秀,是不是代表着失败?代表着不优秀?并不是这样,比如有些孩子踢球踢得好,有些孩子口才好、朗读好,有些孩子音乐感受力很强、艺术绘画能力很强,有些孩子甚至是人际关系很好,这些都是独特的天分和特长,同学们,我们自己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家长和老师们也要看到孩子的独特天赋和特长,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985和211高校,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科技报国,但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社会上做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奉献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有时候找准了自己的特长和天赋,找准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就是幸福的,就是快乐的,我们对社会就是有贡献的、是有意义的,并不仅仅只有考上北大清华人生才有意义、才成功。在六到十一岁的时候,是通过我们的勤奋来获得我们这种能力的认可,也许我的成绩一般般,但是我可是我们班上的小百灵鸟,能够作出我的贡献。学校老师、同学们自己也要发现这种天分和特长,特别是家长一定要提早的发现孩子的特长天分,加以培养,不是不“卷”,当然了也不能盲目的“卷”,要有的放矢的“卷”,才“卷”得有意义有价值。十二到二十岁是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是让家长最头疼的时间。我经常讲“可能会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同学会觉得自己怎么一天天装着那多的事似的,心里特别别扭”,但实际上家长也觉得孩子怎么一到了青春期就这么难搞,因为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长关键点就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什么是自我同一性?什么是角色混乱?青春期是孩子人格的第一个整合期,人生一共有三个人格整合期,第一个整合期是青春期;第二个整合期是中年期,叫第二青春期也叫更年期;第三个整合期就是六十五岁以后,这三个时期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有的时候,同学们作为初中生、高中生,你们在青春期的时候不好过,可是为你们的父母想一想,可能他们也处在第二青春期,情绪、各种习惯等等都会有一些挑战。为什么青春期会觉得很焦躁,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原因,生理发育是直线,心理发育是曲线,半成人半儿童、半成熟半幼稚,这两条曲线是冲突的。再加上青春期对自己就开始有渴望、有认知了。什么叫人格整合,就是对自己的再认识。以前不认识吗?以前小的时候,妈妈说我是什么宝宝我就是什么样子的,妈妈怎么说,我就是什么样的,是从妈妈的角度看自己,上学的时候是从老师和同学的眼光来反馈自己。但是青春期以后,会问我是谁。当然了你要说我是谁,我是郭凯燕,但这是一个标签,“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颓废的、我是一个勤奋的、我是一个内心有点邪恶的还是我的内心是正义的,我是阳光的还是忧郁的,有很多个自己,像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一样,它要往一块统一的整合,相当于是在捏橡皮泥,而且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放在一块块一捏,经常有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来找我咨询,他说“郭老师,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怪怪的,我是不是怪胎呀”,我说,“你绝对不是,只是不同的自己”。“什么才是真实的我”,“都是真实的你”,但是要放在一起整合,就像你捏橡皮泥,刚开始捏橡皮泥,是各种颜色在一起。所以为什么角色危机混乱的时候,孩子会有一种心理危机,觉得自己四不像,还不如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孩子,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实际上不是的,我们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再捏,捏到最后,橡皮泥的颜色就统一了,就是一个颜色了,属于你独特的颜色。说简单一点就是回答三个问题,要积极的去思考并且回答人生的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我,认识自我。第二,我要成为谁?第三,我未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一旦这三个问题想明白,青春期的危机就走过来了。如果想不明白,可能就会发生心理危机了。青春期是十二到二十岁,实际上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危机的高发年龄段,这个年龄段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要重点关注,而这个年龄段家长对他的影响力降低了,老师对他的影响力也降低了,谁对他的影响力大?就是他的同伴和小团队。

(二)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是对权威的反抗,怼天怼地。谁是权威?家长是权威,老师是权威,怼家长怼老师。所以在场的各位家长和屏幕前的家长,如果你们家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又老在你的面前发脾气,你应该高兴。当然了你说“我怎么会高兴,天天冲我喊叫吼我还高兴”,至少你知道你们的亲子关系是安全的,这个孩子能够冲自己的爸爸妈妈发脾气,因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比较焦虑,心里有火,他把火发出来就不会冲老师发了,就不会把这种愤怒、烦躁释放在别人或者同学身上了,是对权威的反抗。可能有家长说,“郭老师,要不要把他压下去,把他摁住、把他教训一顿”,我觉得这个是生命的力量,你是摁不住的,我们应该疏导,我们不应该堵,应该疏。比如,当大树长大后,树大分叉,一定是跟主干不一样的方向,才能够独立出来,才能够长成一个独立的。家长老师说一我就说二,说东我偏说西,我就给你对着来。虽然我知道你的一是对的,但是我也要说个二,这其实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用跟青春期的孩子太较真,要去关注他的情绪和他的心理需求,而不要因为一两个字去跟他蹦跳。有的时候老师也会绷不住,如果说我们跟一个孩子在情绪上计较,到底他是孩子还是我们是孩子?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认知肯定是高于孩子的,应该降维、低姿态去接应孩子,而不是跟他硬碰硬,跟青春期孩子硬碰硬,多半收到的效果都是糟糕的。

二是对外貌的焦虑,假想观众。“我今天头发是不是没洗干净,是不是别人都在看我?我今天穿的这个衣服,别人都在看我,我今天的穿着怎么样?我长得这么不好看?我是单眼皮”,其实没有那么多观众、没有那么多人自然关注你,青春期的学生就会对外貌会产生焦虑,不一定是对自身长相的焦虑,其实是内心的焦虑让他焦虑,不是他的单眼皮让他焦虑。

三是人际关系的危机。我给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的班级上过心理健康课,她们班的心理健康课一直就是我上的,所以从小学一直到初中高中,我都很熟悉,经常在学校跟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般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人际关系危机了,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回家后可能就会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今天谁骂我了,谁欺负我,我好难受”,这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危机处理不好,后面也会教给大家一些处理人际关系危机和冲突的方法。人际关系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表面上看作用不大,但实际上非常大。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心理学范畴,人和人都是要打交道的,这样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更顺畅。比如,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躺平宅家不上学,核心的原因就是人际关系危机,不一定是学习压力,一般都是学习好的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中等而普通的孩子反而会松弛一点。还有像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比如,爸爸妈妈吵架了,孩子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或者爸爸妈妈给我生了个妹妹,然后就不管我了。这里我也多讲一句,多胎的孩子、多子女的家庭一定要格外关注老大的心理健康,因为这对老大来说是一个心理伤害的举动,本来他是家里唯一孩子,爱都给他了,有了一个弟弟或妹妹,这样给他剥夺了,就有被剥夺感。而家里的第二个、第三个孩子不会,本来就是后来的,从基因的概率来说,一般老二老三都比老大聪明一些,机灵一些,有的时候在爸爸妈妈面前故意的搞一点小动作,博爱、竞争爱,故意的争个宠,当父母的一定要火眼金睛,要看得明白,一碗水要端好,否则对老大心理健康也会有损害。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一些心理危机的孩子,因为家里有了老二,又加上很多其它的原因,最后就出现心理危机了。

四是情绪波动大。

五是对批评过度的反应。

六是孤独感增强。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经常一个人在家里时,把房间里的灯关了,把窗帘拉上,一个人猫到那儿,好多家长就觉得这是不是心里不阳光?这实际上是孩子孤独感增强,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会自己享受那种独处的感觉,就这一段时间,这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表现。

(三)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

第一,心理危机的概念。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心理健康有七个标准:悦纳自我、正确合理的表达情绪情感、意志品质良好、智力正常、人格完整统一、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相对应的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自救)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法来解决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很多大人或者家长或者老师会觉得,就这点小事你就不行了,你就脆弱了,玻璃心了,就躺平了?这是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其实可能这件事情对大人来说是个小事情,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件事就是一个卡点,卡住了。心理危机的评判标准是由当事人的感觉决定,而不是我们任何人。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

第二,心理危机的分类。一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一般性心理危机:父母吵架、成绩下降、社交危机、适应不良¨¨¨。二是严重危机:比如父母闹得很厉害了、家里发生了重大事故、孩子躺平在家、校园欺负、校园霸凌、网络安全。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一定要警惕网络安全,郭老师现在遇到了很多这种情况,有一些QQ群微信群或者有一些网站、博主刚开始是教你打游戏,慢慢的就让你做任务,你觉得挺好,但实际上他就是在慢慢的PUA(全称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俗称“恋爱大师”,原指一方为了发展恋情,系统性地学习如何提升情商和互动技巧以吸引对方,直至发生亲密接触。目前多指在一段关系中一方通过言语打压、行为否定、精神打压的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操纵和精神控制)你,甚至最后会让你干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事情,同学们一定需要警惕。同时,初中生、高中生非常渴望自我价值存在,所以现在青春期的危机多半就是自我存在的危机,搞不清我是谁,搞不清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有一些群当你进去了,有一些同龄人或者一些学长们带着你去探索人活着是为什么?“生与死的意义”,看起来挺好的,很正常,跟他聊着聊着就开始跟你约死了,约到一块去,或者说就开始引导你,这个很可怕,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警惕,要保持跟孩子的良好沟通。比如,孩子说我自爱网上看到了什么,想分享一下,当然了家长也别觉得孩子只要说在网上看什么了,马上就否定,要静下心来跟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判断一下,因为现在的网络是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不可能隔绝手机,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真的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我们的同学们带偏了。三是重大危机:多重叠加、长期积累、极端事件,等等。

第三,“躺平宅家”是不是心理健康问题?

这个是心理健康问题。一个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环境。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不跟社会打交道,不接触人,一个人猫在家里就只管吃喝打游戏,那他就是不健康的,失去了正常的社会功能,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恶化下来就会产生精神疾病,不能大意。比如,身体会感冒,如果感冒发烧不及时调整和治疗,就会变成大病,心理感冒也是这样,心里面感冒了没治,拖了就会变成大病,这就是需要全体师生以及家长我们都要关注的点。

三、青少年校园霸凌的原因与应对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大概有2.43亿名学生遭遇校园霸凌,占学生总数的32.5%。在中国的一项青少年调查数据中,至少有30%的中小学生曾经、偶尔被欺负,6.1%经常被高年级学生欺负。其实西方的校园霸凌比中国要多,中国很多人大多数的欺负,是在语言上的欺负,比如,“我说你了或者我拖你了”,几个小伙伴这边就完了,不算是学校的霸凌。因为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西方有的时候就很彪悍,我辅导的一些在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就讲,可能国外的学生喜欢玩极限运动比较普遍,但我们其实还真的挺好,但是会有区别。

(一)霸凌他人的学生是怎样的心理?

我们现在讲的比较严重一点内容们,就是霸凌,霸凌他人的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霸凌行为往往与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比如说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冷暴力、语言暴力,甚至是打骂或者说过于任性、过于溺爱、过于保护,所以肆无忌惮,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怕,养成了这种行为习惯,这种孩子就容易在学校中通过霸凌行为来寻求关注和宣泄情绪。

第二,霸凌行为也可能与孩子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有关。有一些孩子会觉得自己打压别人就显得自己厉害,通过打压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打压别人,显示自己的扭曲的价值观和认识。一般像这种心理可能也源自于孩子的心理创伤和早期的经历,缺乏正确的引导。

第三,社交压力也是导致孩子霸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孩子就觉得我们几个是小伙伴,他们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跟着他们一起去欺负别人,别人就不会欺负我了。他们都打了他,我要是不打他,别人是不是就瞧不起我,认为我不勇敢,会产生有这种社交压力,最后导致了盲从,用霸凌行为去融入所谓团体。但是实际上我想告诉在座的各位同学,是非对错是原则问题,跟社交没有关系。

第四,孩子自身独特的特性。有一些孩子是天生的性格气质类型,受大脑兴奋区域差异化的影响,难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每个人的大脑兴奋区域不一样,每个人的性格气质类型是由基因决定的,他的情绪表现的比别人强烈一些,很难控制。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人,这类人品行也很好,平时也挺好,他父母的教育也没问题,但他就是喜欢戳一下同学,说一下同学,一会给大家专门讲一个个案。其实有时解读了霸凌别人的人的心理状况,也能更好的去避免被霸凌。我的女儿在上初二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经常在语言等各方面欺负她,语言说的话很难听,让人很难受。我的女儿回来就和我哭诉,在座的各位的家长,我们千万不要在孩子跟你哭诉的时候,你第一时间说,“他咋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做的不好”,千万不要用这样的话去伤害我们的孩子,他已经够受伤了。家长们要认真的听孩子讲,讲完了以后我就帮她分析这个孩子的心理,原来这个孩子就是父母离婚了很痛苦,他内心积压了很多的负能量,所以每天没人跟他说话,他父母都不在身边了,各自都成家了,把他丢到爷爷家,爷爷就管他吃喝,所以他有时候内心积满了愤怒,就戳击别人,我就跟我的女儿分析,我女儿说“原来是这样,其实他还蛮可怜的”,她就从委屈、愤怒、难受变成了理解他。其实那个孩子的爸爸还是个法官,品行并不差,就是因为家庭的变故,我说,“他以后再欺负你的话,你就跟他说,‘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但是你也不能用这种方式伤害我,我看不到你的强大,我反而看到了你的痛苦’”。因为我女儿从小跟我学心理学,她就能说出这样的话,但是普通的孩子我们就可以说,“我知道你是难过的,不开心的人才会欺负别人,痛苦的人才不希望别人开心,都希望大家痛苦”。我女儿说,“我以前觉得他干嘛要这样对我,我要怎么样?我心里面愤愤不平,后来妈妈你给我分析了以后,如果一个人我不认为是伤害的时候,任何人伤害不了我”。你说的一些难听话是为了让我痛苦,但是我告诉你,我并不痛苦,我只是看到了你的痛苦,这是很高级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之后,这个孩子不欺负她了,我说,“他不欺负你了,还欺负别人吗”,“他有时候还欺负被人,我看别人在哭”,我说,“你有时候也要帮助一下别人。”“好的,妈妈。我会的,我是我们班的心灵天使”,

(二)如何区分是否被欺负还是正常的嬉戏打闹。

如何区分是不是被欺负,还是几个小孩子在正常的嬉戏打闹,主要有三个原则。

第一,是否主观敌意。是故意的还是只是普通的打闹,你弄我一下,我弄你一下,还是我就针对你。当一个学生单方面故意挑衅对方时,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敌意。例如,如果两个学生在下课时玩游戏,其中一个故意推搡或威胁对方,这可以被称为欺负。但如果两人互相推搡而没有恶意,那就只是普通的嬉戏打闹。

第二,是否持续性。通常情况下,欺凌行为是持续进行的。很多霸凌者会在第一次欺负别人后会感到愉悦,随后多次伤害受害人,暴力行为也会不断升级,这就是霸凌的特点。

第三,是否多人联合。拉了几个人一起孤立你,一起让你难受。霸凌往往是强者欺凌弱者,多个人联合欺负、孤立一个人。被欺负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伤害。

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这就构成欺负了。如果还有行为上的,那就要酌情考虑,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告诉学校、告诉家长来帮助解决了,可能我们自己解决不了,如果更严重,要及时向警方求助。

(三)当我们被霸凌时应该怎么做?

被霸凌的第一时间,不要怂,你觉得他打一打我就算了,他骂一骂我就算了,那不好,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我感觉到不舒服,我感觉到你伤害我的时候。第一,旗帜鲜明的拒绝:“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请你停止。”第二,留有余地的劝解:“如果你现在停止,这事儿就算翻篇了”,免得影响我们的朋友关系,初中、高中的时候小朋友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是恶意的,但是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请你停止。如果你现在停止我们这个事就翻篇了,我就既往不咎,我们还可以继续好好的玩,给他一个余地,留有余地的劝解。第三,义正言辞的威慑:“如若不然,我也不是好惹的!”你信不信你再动一下我就打110报警,我告诉老师,我跟你过不去,不怕我们就来,言辞上的威慑并不是让大家真动手,任何时候我们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果我们受到了人身的伤害,最关键的是两个字“保命”,最重要的是一个字“跑”,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我们的生命安全第一位的,是大于天的。有的时候我们的面子、所谓的财产都是第二位的,任何时候我们彼此让对方不舒服了,你就立刻说我不喜欢,对方说对不起,你一定要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这样弄我不喜欢”,要打得出去收得回来,要威慑它,要打心理战,要不然我们从一个被霸凌者又变成了一个霸凌者。郭老师可是辅导过这样的,本来那个小朋友是被别人欺负,后来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最后他就把对方给伤了,最后他还被判刑了,大家会觉得他好可怜,他好冤枉,但是他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他从一个被霸凌者到最后变成了一个霸凌者,有法律在等待惩处他。

(四)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一是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积极地解决问题,缓解冲突。有的时候我们自身也不要失控,也不要成为无意识的霸凌别人的人,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是故意的,但是我们就让人家不舒服了,要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积极的解决问题,缓解冲突,这是一个人际关系的水平,这是未来我们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必备的技能。二是必要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一定不要说“我妈肯定嫌我烦,我给老师添麻烦”,不能这样,因为这样的事情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安全,那是比天还大的事,必要的时候要跟家长说,和老师说。三是平时要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运动爱好,提高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素质。你练得壮壮的,晒得黑黑的,往那一站就有气势,没人谁敢霸凌你,谁敢欺负你。我自信、我大方、我心里阳光,我只要向阳生长,一般邪气就不会侵扰我们!

(五)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

第一,当孩子遭受到校园霸凌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第一时间聆听、安慰、关怀,让他们感到安全感。聆听他们的经历,不要孩子没说两句,家长就“你应该这样,你咋不这样?你傻呀”,如果说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都不敢跟妈妈说,不敢跟家长说,我觉得我们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有问题,我们当爹妈的到底在干啥。有的时候我也经常辅导这样的情形,孩子在学校里面出了事,然后家长在学校里面这样那样的,有作为第三方,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的家长早干嘛去了?”有的时候要和孩子之间加强沟通,有的时候借助第三方来沟通。

第二,联系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必要时家长也可采取报警处理,校园暴力并不是小事。家长要了解情况,和学校共同处理问题,必要的时候要报警,因为有时校园霸凌会有一个爆发点,因为他情绪本来就不稳定,情绪管理有七个等级,一般来说到警察叔叔那里,好多人的情绪都是第六级第七级了,都有点魔怔了,那种情况真的是需要公安民警来给我们帮助了,必要的时候要报警,但最好还是能够多方一起解决最好。

第三,教导孩子如何面对校园霸凌。鼓励还在遇到霸凌时寻求支持和帮助,不要默不发声,教导他们如何判断情况,及是否需要报警或寻求其他法律帮助。

第四,平时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孩子与家长分享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

第五,当孩子遇到霸凌,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个会造成阴影,有的时候这种阴影是一生的,比如,马斯克在幼年时就受过霸凌,现在讲起来还会流泪,有心理阴影。有很多名人在小时候也被霸凌过,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能马虎的。

(六)哪些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高”:一是高智商(脑子快),信息量大,太多了,超载了。二是高敏感(想得多)。三是高期待(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总之,高能量(对内对外冲突都很大),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出问题的孩子,有一些孩子是很优秀的,其实有时优秀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一些状况和心理问题。改善点在于自我价值认知、情绪管理的能力、沟通表达训练、自我规划与发展。总之,就是要完成“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未来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建立。

(七)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其实我讲的都是很核心的点,我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整整十八年,郭老师在还没有成为妻子和母亲的时候,就进入了心理学的行业。家庭三高:一是高控制(压力与压抑),有的时候有一些优秀的家庭,优秀的父母的孩子还容易出问题,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爹妈太优秀了,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二是高溺爱(无边界、无规则)。三高分歧(自我认知分裂)。改善点:家庭及亲子沟通模式、建立家庭教育系统认知、增强家庭系统支持。总之,要建立学习型家庭、成长型家庭才能相互赋能、彼此给力。在座的各位,学习型的家庭,成长型的家庭,需要我们家庭成员每一个人都要付出努力,包括父母和孩子。

四、“家校社医”联合共筑心理健康防线

(一)校园心理教育四级防护。

校园的心理健康四级防护:一是学生心理委员。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关怀、关心、关爱,同辈心理疏导,及早、有效。二是班主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收集、分析信息,细化转诊。三是校园心理咨询师。缓解问题,不恶化,避免发生危机事件。有的时候校园心理咨询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有的时候是整个家庭的问题,校园心理咨询师解决不了,但是可以缓解问题,不恶化,如果恶化了出现危机了,在学校里也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四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大夫。解决严重及危机问题。

(二)“家校社医”共同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一是学生家长。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前哨”,更是孩子的终身的心灵导师。二是全校师生。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社会各界。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四是医院及专业机构。必要时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危机问题。下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今年四月我接到了一个个案,这个孩子是西安的,十四岁,正在上初二。这个孩子的老师就发现这个孩子上体育课,包括跟孩子们打闹的时候两眼发红,很可怕。这个孩子也觉得他可能上不了学了,心里面一天到晚毛躁的很。十四到十六岁这三年是高危阶段,在座的各位家长们、老师们,特别是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千万要留个心,不要跟他硬碰硬,这个年龄段你可不敢硬碰硬,到时候造成了悲剧,都要自己买单的。这个孩子自己也觉得他不能上学了,要休学,老师也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点不对劲,劝他的家长,建议他休学,家长就说不行,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跟学校有争论。因为家长很信任我,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就是懒,不想学习不想上学”,我也以为是这样,但我跟这个孩子一交流后就发现不是,就是问不出来,你说他什么,他就是“嗯,好像是吧,就是这样”,这个时候我就有点担心了,我就用了一点心理学上的一些技术,就进入到他潜意识,我说真的不得了,这个孩子的潜意识真的是有很可怕的东西,具体我就不讲了。我当时就问他,你怎么脑子里面会有这些画面,他说“郭老师,我买了一只兔子给他解剖了”,我说“你怎么会”,他说,“我在网上学的,我刷视频学的”,所以说现在网络的这种负面信息太泛滥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我说,“你不害怕吗?”“郭老师,说实话我兴奋”,我就知道这个孩子其实是大脑的兴奋区域跟我们普通人的不一样,但是他的妈妈是不能接受的,“我的孩子天生坏种,不能接受的”,当然了我们作为心理学或者作为教育者,我们也不会这样看,我说“你很独特,你如果当兵,就是个特种兵、兵王、战斗英雄,如果做公安刑侦,更是一把好手。这个孩子就算是当医生,哪怕是当个兽医,都比一般人有天赋”。他妈妈是个会计,爸爸是个大卡车司机,当然他的妈妈也不是拥有注册会计师那么高水平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大专专业毕业的会计。这个孩子如果说让他学会计,他可能还有点难受不好弄,但是他要真的是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定是比别人更优秀的,我甚至还给他举了一个我的朋友,是一个三甲医院的外科主任,他是跟着我学的心理学,他其实比我大一点的,他私下就跟我说,“郭老师,我这个人是不是有点怪胎”,我说“怎么了?”“我就喜欢救死扶伤,别人不喜欢值夜班我就喜欢值夜班”,结果他就是一个五一劳动奖章模范,他说“我处理这样的事情我很冷静,我很从容”,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天分,每个人都有上天基因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有的时候要学会去看见、发现,我后来给这个妈妈讲,这个妈妈依然不能接受,她依然准备跟学校去理论,当然这也有老师和学校跟妈妈沟通的一个小小的问题,但是后来我就只说了一句话,我说“别的孩子养猫养狗,你们家的孩子养蛇、养蜥蜴,你不会不知道吧”,她说当然知道,就是她买的,她那一瞬间就接受了,她的孩子可能有独特性,这叫独特的特征。当然了,因为这个孩子对这个开发的太早了,所以他很燥。当时为什么说“家、校、社、医”,我就建议他去看一下医生吃一点药,让大脑不那么兴奋,因为这个孩子开发的太早了,手机网络也没办法控制,我都没有刷过这样的视频,要控制一下,如果他再大一点就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力量了,他现在太小了,我说这个孩子我觉得挺好的,调整一下,其实这个孩子很聪明,他未来当个医生都非常棒,或者去保卫人民财产的安全,去当一个解放军特种兵都非常棒。这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一个内容。

最后,送给在座的各位、所有全体的师生教育工作者一句话,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有可为,任重道远。与大家一起共勉。谢谢各位。

主持人:刚才郭专家通过理论的讲解,案例的剖析,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校园霸凌的特点及预防措施,“家校社医”协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相关内容。虽然只有40来分钟时间,但信息量大、指导性极强。感谢郭教授的精彩授课,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