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颐看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化精粹展》下篇

杨乐艺 2024-05-03 05:11:51

大唐宝藏

法门寺地宫文化精粹展下篇

南京城墙博物馆特展

周子颐分享

《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化精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法门寺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年间,原名阿育王寺。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2000余件大唐皇室珍宝震惊世界,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隋唐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本次展览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主办,南京城墙博物馆承办,法门寺博物馆协办,共展出39套42件精美展品。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1日。本次特展作为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开年大展,力求再现“大唐”这一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社会生活、文明成果及价值追求。

本次展览的展品涵盖金银器、秘色瓷、玻璃以及雕塑艺术等等。展现了唐代社会在茶艺、香具、服饰、生活方面的审美旨趣、生活风俗与工艺技术。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

和鎏金团花银碢轴

此为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和鎏金团花银碢(tuó)轴。茶碾由碾槽和碾轮组成。碾槽中间有凹槽置碾轮。碾轮又叫“碢轴”,可来回滚动碾压,便于在茶碾中粉碎饼茶。

系链银火箸

鎏金飞鸿纹银则

鎏金银波罗子

鎏金团花纹葵口圈足银碟(右)

鎏金团花纹葵口圈足银碟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鎏金银龟盒

出土时,龟盒腹内还残留有香灰,背盖内可见熏香残留的烟炱迹。

鎏金卷荷圈足银羹碗子

鎏金人物画坛子(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通高24.7厘米,口径12.3厘米,重901.5克

钣金成型,纹饰鎏金。带盖,直口微敛,深腹,圈足。盖纽为宝珠形。盖面隆起,以竖向的凹棱将盖分为四瓣,每瓣内模冲出一只飞鹿,底部衬以缠枝蔓草,鱼子纹地,每瓣凹棱侧饰“s”状二方连续纹样。坛盖与身以子母口扣合。银坛子腹壁划分为4个壶门规范,壶门中分别錾刻二十四孝中的四组画面。其中有一组为两人对弈图。喇叭形圈足,圈足与杯底焊接。

《茶经》中列有“鹾簋”条:“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晕、贮盐花也。”因法门寺为皇家茶具,以银制之,不为奇怪,银坛子也是茶具中的贮存“盐花”用的。

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左)

素面圈足圆银盒(右)

鎏金坐佛纹云头银如意

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鎏金摩羯三祜杵纹银阏伽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