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旧俗——呼和浩特地区汉族旧俗述略(2)

可我明媚 2024-12-18 07:44:21

婚嫁旧俗——呼和浩特地区汉族旧俗述略(2)

宁昶英

同时,由于呼和浩特地区经济基础落后,婚姻形态也较落后。许多原始的婚姻形态,几乎都有所流行。如:人赘婚、表亲婚、交换婚、转房婚、包办婚、买卖婚、指婚、童养婚、冥婚、朋锅婚、荒婚等,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

其中,最为盛行销,是一种包办婚与买卖婚相混杂的买卖包办婚,其他若干种婚姻形态,差不多都要受这种混杂婚的制约。

满族婚礼中的一些仪式和思想,也不同程度地被吸收。其婚姻程序大体如此:

一、换帖子。这是婚嫁的第一个程序。当男女双方年龄都到了十二岁至十八岁之间,双方就可以议婚了。一般是男家看对了哪家的姑娘,即委托媒人去道达,这叫“求婚”。

女家父母经过考虑,若同意这门亲事,点头认可,这便叫“允婚”。允婚后,双方就要选择良辰吉日“换帖子”。

帖子为红绸或红纸写成的个人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生辰八字等。男女双方各写一份,互相交换。

换帖子时,男家要以食盒盛白米二合,还要携红枣四两,酒一壶,羊一只,银镯、戒指、耳环各一只,簪子一只,喜饼、喜面、搭手各24个,兔子两只或四只。

富有之家,还要加银锁、单夹棉衣各一套。最忌讳送裙子。因为“裙”、“穷”谐音,恐其婚后贫穷。还要送饼子、馓子各32个,其他则是聘金了。

聘金一般需70元至160元不等,把这些东西一一都送到女家。女家则答以绮一端,银子五两,或戒指一枚。这样,帖子就可换过了。

换帖是婚姻仪程的第一步,十分重要。若让行家看后,男女双方生辰八字为相生命相,如水生金,木生火等,则为大吉大利,婚事便可构成。

反之,若为相克命相,则可商议解除婚约。

二、下茶。也叫“下会”。在娶亲的前一月,男家遣媒人到女家去问成亲的日期。女家将吉日告诉媒人,喜日子就在这天定下了,这叫“下茶”。

这一天,男方除了不再给女方衣服外,换帖子时所带的其他东西,尚需如数再带去一份。

另外,尚须送去铜制钱二千枚,或银元二圆,是为“长命钱”,有祝贺新妇长命吉意。若男家贫穷,下茶时媒人可与女家商榷,将仪物酌量折价。

也有兼送两方块肉、100个馒头的。从此,两家可分头准备,至期男家迎娶。

三、迎娶。迎娶的前一天晚上,要把娶亲的民间乐队(鼓匠)所用的铙、钋、鼓、链等乐器放到布置好的喜房中,以代替敲锣打鼓,迎娶新人之意。

有的地方还真的“冬齐冬齐”热闹一通,这叫“聒喜房”。到了迎娶这一天,女婿家需准备肉、煮肉各一方,馒头、黄米糕各50个,多的可到100个。并送去“离娘面”若干,新衣服一套,这叫“催装”。

新娘子换了新衣服后就上轿。来催装的人,则以鼓乐火把在前引路,新郎盛装骑马去亲迎,一直把新人迎到“礼堂”。

礼堂上早已设好天地神祗的位置。桌上面置一粮斗,内装五谷。粮斗旁立着五把箭,箭上粘着五色纸,在箭上横挂着弓。

弓箭下面,则放着镜子、剪刀、尺子、戥子,靠前陈列着花烛。新郎簪花披红,胸前系着铜镜。新妇脚踩红毡,来到新房门前,面向喜神。

这时,爆竹轰响,气氛一下热烈起来。傧相当众诵唱吉语,并把五谷、红枣、核桃、制钱有节奏地向新妇掷去,这叫“撒帐”。

此后,女婿的母亲或弟妹手捧面人、冰糖、脂粉,把冰糖送入新妇口中,并为新妇画妆,这叫“点粉”。

点粉之后,由早已择好的两名妇女扶着新妇,脚踏红毡,来到礼堂拜神。

四、入洞房。礼堂拜神后,就开始入洞房。新妇重新梳妆,将少女头梳成媳妇头,头上插上扁簪,然后静坐喜房之中。其偕来的家人,象征性地将窗纸撕去一、两孔,这叫“开风气”。

坐一会儿,新婿、新妇相偕,去拜祖先、翁姑、远近戚友。

到了晚上即“合卺”。北地苦寒,无卺之产,即以对杯酒代替。合欢床上供着喜神、香烛,夫妇相对,默坐床上,这叫“守喜神”。

守喜神后,亲戚邻里男女青年要“闹洞房”,或将新妇衣物、鞋子偷去,或令新妇与丈夫接吻,或令其同食一物等等。

大家热闹一阵后,分别散去,新郎、新娘这才共度良宵,然而,在他们的窗外,往往布满了听房的人,大家都悄悄窃听他们的求爱“活动”。

五、婚后礼。婚后第二天,新夫、新妇要相偕去岳家拜谒,这叫“回门”。到了晚上,不管路途多远,照例要返回夫家去(那时,与远处人家结亲的很少,个别特远的,则改礼)。

到了第三天,新夫、新妇再次相偕,到岳家去拜谒,晚上返回。这时,新妇要到厨下去切面,这叫“试刀”。

到了第九天,岳家要宴请女婿及女儿,并媒人,叫做“唤九”。

新婿一月后,新妇要到娘家去一个月,这叫“住对月”。住够对月后,婚嫁大礼即全告完毕。

续娶媳妇,礼仪略同正婚。再醮的,稍有不同。娶时,婿家在神位前需备谷子一斗,谷中暗藏首饰若干。等新妇来到后,即与新郎同拜天地、高堂。

礼毕,令新妇取出斗中的首饰。再醮者多在夜间迎娶,事前多保守秘密,据说此举实是怕新妇过多地索取首饰财礼,故与满族夜婚不是一回事儿。

其实,这是对再醮新妇降级处理的一种等级观念的反映。

到了三十年代,受新思潮影响,结婚的多到饭店中去包饭庆祝。省城(归化)中迎娶多乘轿子、马车或汽车,坐轿的越来越少了。行礼多行鞠躬礼,不再行跪拜礼。不过是读读结婚证书,夫妇盖章,交换饰物。

宴毕宾客,则夫妇相偕而归。也有不备酒宴,只以茶点、糖果宴客的。旧中国的新式婚礼是对旧婚制的一个很大的冲击。可惜广大农村、市民,仍旧礼相沿,直到解放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