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曾是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翻脸之地,南海争端可利用此地缘政治

白莲看世界 2024-09-18 12:04:32

最近,在中国南海,菲律宾不断挑事,其他国家似乎较风平浪静。

但是,菲律宾《问询者报》近日突然披露了一份文件,打破了地区平静。这个文件是2月份中国向马来西亚发出的外交照会,内容主要是马来西亚在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侵犯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

自此,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南海领土争端再次浮出水面。而马来西亚似乎也想借菲律宾在中国仙宾礁疯狂搞事情的时机,向中国龇一下獠牙。中国派出1艘053H3型护卫舰和1艘海警船直奔马来西亚在南海的非法开采石油的钻井平台,与马来西亚海军发生对峙。中国053H3型护卫舰舰头的主炮曾卸下炮衣,离开火只差最后一步。

自此,菲猴拉拢马猴和中国对着干,达到了一定目的。但是,马猴拒绝继续与中国大闹下去,菲猴还是很失望的。当前,马猴急需菲猴冲在前面张牙舞爪,借以转移中国注意力,方便自己在南海大肆盗采中国的石油,闷声发大财。

马猴并不急着响应菲猴的号召亲自下场,历史上两只猴子一直在争夺一只香蕉——加里曼丹岛东北部的沙巴地区——马来西亚联邦中的一个州。两国均声称拥有对沙巴地区的主权。

沙巴地图

沙巴,面积约7.45万平方公里,有着独立于马来亚和菲律宾诸岛国的悠久历史,过去长期被称作北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现在仍然被马来西亚称为婆罗洲。菲律宾与马来西亚关于沙巴的主权纠纷是目前东南亚地区领土争端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

一、中国史书记载的沙巴历史,证明南海诸岛一直在中国政府管辖范围之内。

元代江西南昌人汪大渊曾两次“附舶东西洋”,至正九年(1349年)以亲身经历写下《岛夷志略》一书。他根据朱熹“海外之地与中原地脉相连”的学说,写道:“石塘(我国南海诸岛)之骨,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越海诸国,俗云万里石塘。……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勃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

这段话讲述中国控制南海诸岛以及中国南海的范围,其中南海一段海界到达文莱(勃泥)和古里地闷。雍正八年(1730年),陈伦炯撰成《海国闻见录》,在“四海总图”中,在加里曼丹岛东北与文莱相邻的是吉里问,应是是吉里地问的讹称,也就是《岛夷志略》中的古里地闷。据《海国闻见录》记载——吉里问东邻苏禄,西接文莱,从“吕宋至吉里问三十九更,至文莱四十二更”。其位置就是今天的沙巴。

《海国闻见录》中的“四海地图”中的文莱与吉里问的位置

这些记载证明了中国南海的疆域到达今天的文莱和沙巴岸边海域。看到这里,你就知道南海九段线也有坚实的“自古以来”的历史依据。

中国史书对沙巴的记载并不止这些。

沙巴与其西边相邻的沙捞越一样,隔着南中国海与中国遥遥相望,很早就与中国有着交通、贸易往来。

沙巴与沙捞越在中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都属婆利(也作婆黎),入宋以后属勃泥(也作渤泥、浡泥)。一般认为,勃泥和婆利存在继承关系,婆罗洲北部和西部均在其版图之内。

据《宋书》《梁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和《玉海》等书记载,婆利国先后于南朝宋后废帝、梁武帝、隋炀帝和唐太宗时多次遣使中国,与中国关系十分友好。因此也有很多华人移民到这里。

清乾隆时蔡永薕所著《西山杂志》的“林銮官”条记载:“唐开元八年(720年)东石林知祥之子林銮,字安东,曾祖林智慧航海群蛮,熟知海路。林銮试舟至勃泥,往来在利,沿海畲家人,俱从之去,引来番舟,看江南人竟相率渡海。”

宋人赵妆适《诸蕃志》记载,当时仅勃泥都城,即有“居民万余人”。市场上充斥着从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来的货物,“用货金、货银、假锦、五色绢、五色茸、琉璃珠、琉璃瓶子、白锡、乌铅、网坠、牙臂环、胭脂、漆椀棵、青瓷器等博易”,交换当地的梅花脑、速脑、金脚脑、米脑、黄腊、降真香、瑇瑁等物资。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对爪哇用兵,军队往返经过婆罗洲,其中部分士兵因故滞留在婆罗洲东北部的基纳巴唐岸河地区。他们后来与当地妇女通婚,后裔延绵不断。该河被称为基纳巴唐岸河,意为中国河。现在沙巴不少土著民族明显带有中国血统。当时当地居民对中国人十分友好和敬重,“尤敬爱唐人,醉也则抚之以归歇处。”

宋元时期的勃泥(渤泥),明初称为渤泥(也称婆罗),1430年以后多称为文莱。文莱在明初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友好,永乐时期两国使节来往频繁,其国王和王族多次访问中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访问中国时病逝于南京,明成祖特命以王礼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冈。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莱版图差不多包括整个婆罗洲,包括巴沙,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大批中国人到文莱从事贸易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据16世纪西方人记载,当时文菜的都城及其附近的华侨有三万人之多。

16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多次入侵文莱,使中国与文莱地区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受到严重破坏。西方殖民者经常袭击中国商船,使中国商船无法在文莱地区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文莱虽然在1578年和1580年两次打退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进攻,但也遭到严重破坏,国家自此衰弱。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有一部分余众逃往国外,其中有的辗转来到沙巴,至今山打根、古达、哥打基纳巴卢(亦称亚庇)等地尚有太平天国余众后裔。曾任山打根副市长的洪日升,就是天王洪秀全的侄儿。

后来又有大量来自中国福建的华人接受英国殖民文莱当局的招募,来到文莱垦殖,对建设包括沙巴地区在内的婆罗洲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沙巴在历史上曾被割让给苏禄国,这为后来的主权之争带来了困惑。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从中东地区兴起,通过陆路和海路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马六甲海峡处在东西方交通线上,最早在7-8 世纪这一地区开始出现商人带来的伊斯兰教。

15世纪之后伊斯兰教在婆罗洲岛的文莱深深扎根,15-17世纪文莱势力达到顶峰,控制了婆罗洲岛大部分地区,还包括今天属于菲律宾南部的苏禄海部分地区。

1405年苏禄苏丹国建立,势力最强大时,领土东起棉兰老岛,西至巴拉望岛,南到婆罗洲东北部,构成一个环苏禄海的广袤国家。

到中国朝贡时病逝,葬于山东德州的苏禄东王墓‌,苏禄东王管理禄群岛、巴拉望岛和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北部地区

1662年文莱发生内部叛乱,阿都睦宾和其堂弟穆希丁杀死苏丹穆罕默德·阿里后,两人为争夺皇位发生内战。穆希丁为打败阿都睦宾请求苏禄苏丹军事援助。随后在苏禄苏丹的帮助下,阿都睦宾被打败,穆希丁成为新的文莱苏丹。1704 年,为感谢苏禄苏丹的军事援助,穆希丁将大片领土割让给苏禄苏丹。穆希丁割让的领土包括整个婆罗洲的北部,包括沙巴,还有苏禄海的部分岛屿。

这就成为后来马来西亚与菲律宾领土纠纷的由来。

三、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关于沙巴的主权之争,是“割让”还是“租让”各执一词。

16世纪以后东南亚地区出现多股西方殖民势力。1542年,西班牙殖民者从墨西哥启程向西横跨太平洋,把西太平洋上的一片群岛命名为菲律宾群岛,以表达对国王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王子的敬意。

19世纪初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展开贸易竞争和领土扩张,不断划分势力范围,签署了一系列外交条约和协定,初步形成了现代东南亚国家的疆域轮廓,领土纠纷由此引发。

1819年英国人斯坦福德·莱佛士爵士在马来半岛南端建立新加坡,加剧了英国和荷兰之间在东南亚地区的冲突。1824年英国和荷兰签署条约,荷兰宣布放弃反对英国对新加坡的占有,马六甲海峡以北地区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作为交换条件,英国方面同意马六甲以东及以南地区为荷兰的势力范围。

1824年英荷条约塑造了现代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英国和荷兰势力分界线成为今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国界线。但1824年的英荷条约并没有对婆罗洲的政治地位给予明确划分,因为当时荷兰并没有完全占有婆罗洲。这种模糊的条文,引来殖民者下一轮的殖民地抢夺。

文莱苏丹阿卜杜尔·穆敏企图依靠其他强国遏制英国势力扩张。1865年,他向英国领事查尔斯·李·摩西斯提供北婆罗洲(今沙巴)作为租让地,租让期为10年。摩西斯得到在香港的美国和中国商人的支持,成立美国贸易公司以开发北婆罗洲。1875年,奥地利驻香港总领事古斯塔夫斯·巴隆·德·奥弗贝克和英国商人阿尔弗雷德·登特合作收购了该公司。

1877年,文莱苏丹表示只要能够每年领取王室酬金,愿将北婆罗洲主权让予该公司。奥弗贝克和登特知道文莱苏丹实际上已无力控制这一地区,于是在1878年1月22日,在苏禄岛苏丹皇宫里与苏禄苏丹签订《割让北婆罗洲条约》。这一条约名称后来被菲律宾方面翻译成《租让婆罗洲条约》。

苏禄苏丹国鼎盛时期的领土范围,包括沙巴地区

《割让北婆罗洲条约》原始版本以爪夷文书写,爪夷文是一种使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的马来语文字,后来由一些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翻译成英文版本,成为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产生领土争端的依据。

英国翻译版本——

“……基于自由意志和同意,我们以此方式将所有领地的全部权利和权力,永久性地授权和割让(Padjak / Grant and Cede)给来自香港的古斯塔夫斯·巴隆·德·奥弗贝克和来自伦敦的阿尔弗雷德·登特先生,连同他们的后裔、合伙人、继承人和受托人。

“(范围)包括婆罗洲主岛从西北海岸的潘达单河开始,横穿整个东海岸到南部的锡布科河,包括派坦、苏格特、班格亚、拉库、山根打、基纳·巴塘雅和玛明,和其他所有南部的,边界在达弗尔湾的领地,和远至锡布科河的沿海岸线3里格的所有岛屿。

“考虑到这次授予,尊敬的奥弗贝克和登特先生同意每年支付5000 元作为补偿。

上述土地宣布授予奥弗贝克和登特先生以及他们的继承人等,只要他们同意并愿意持有。然而,这次授予的权利和权益如果没有英国政府的首肯,永远不能转让给其他国家或者外国公司。”

苏禄苏丹国版本——

“……基于自由意志和同意,我们以此方式租借(Padjak/Lease)我们的所有的领地,以及占有所有土地的永久性权利和权力,给来自香港的古斯塔夫斯·巴隆·德·奥弗贝克和来自伦敦的阿尔弗雷德·登特先生,他们代表英国公司,连同他们的后裔、合伙人、继承人和受托人。

“(范围)包括婆罗洲主岛从西北海岸的潘达单河开始,横穿整个东海岸到南部的锡布科河,包括派坦、苏格特、班格亚、拉库、山根打、基纳·巴塘雅和玛明,和其他所有南部的,边界在达弗尔湾的领地,和远至锡布科河的沿海岸线3里格的所有岛屿。

“考虑到租借这些领地,尊敬的奥弗贝克和登特先生同意每年支付 5000 元。

“上述领地从今天起正式租借给奥弗贝克和登特,以及他们的继承人等,只要他们同意并愿意使用它们,但是权利和权力如果没有英国政府的同意是不能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公司。”

这两个版本的《割让条约》,最有争议的关键词是马来语词汇“Padjak”。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奥特利·拜尔和耶鲁大学哈罗德·康克林教授在1946年的翻译,这个词意思是“租借”。但根据英国历史学家纳吉布·米特里·萨里比在1908年的解释和威廉·乔治·马克斯韦尔和威廉·萨默尔·吉布森在1924年的解释,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是“授予和割让”。不同的翻译有利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各自对巴沙地区主权的主张。

1903年4月22日,英国和苏禄苏丹贾马鲁尔·基拉姆签署《确认割让岛屿契约》,苏禄苏丹授予和割让沙巴相邻岛屿(未列入1878年《割让条约》的岛屿)给英属北婆罗洲公司,范围从邦吉岛到锡布库湾,包括卡帕莱岛、希尔美岛、蒂纳哇岛等。除割让费每年300元之外,英国还偿还了一笔3200元的拖欠款。这样,英国每年向苏禄苏丹国——1879年后向菲律宾——支付的总额为5300元割让费。至今菲律宾的马来西亚大使馆每年都会付一笔数额为5300令吉(约合1233美元)的支票,作为沙巴的“土地割让费”,但是苏禄苏丹后裔认为这笔钱是“土地租金”。

此后菲律宾政府作为苏禄苏丹国的主权继承者,与马来西亚政府展开了多年的主权之争。美国作为菲律宾的宗主国,也曾经支持菲律宾对沙巴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

四、二战后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为巴沙地区翻过脸,动过手,至今该地区仍是潜在的战争地区。

二战后,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关于沙巴地区的领土纠纷一度失控。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从美国统治下独立,称为菲律宾第三共和国。7月10日,英国颁布《北婆罗洲让渡法令》,沙巴从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管理下的受保护地转为英国皇室领地,引发菲律宾对英国的外交抗议。

1957年,苏禄苏丹穆罕默德·埃斯迈尔·海勒姆一世宣布终结奥弗贝克和登特签订的1878年《割让北婆罗洲条约》,收回沙巴。这个决定从1958年1月22日开始生效。

1962年4月,苏禄苏丹的后裔宣布巴沙主权割让给菲律宾政府。这个事件给菲律宾政府提供了机会,宣称拥有沙巴主权并准备上诉至国际法院。英国政府向菲律宾发出外交照会,称英方拥有沙巴的主权,并且沙巴的所有权和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继承英国殖民地的遗产,糅合马来亚、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沙巴、沙捞越组成新的马来西亚联邦。1963年9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根据联合国调查使团的报告宣布,认为巴沙大部分民众支持加入马来西亚。尽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强烈反对,但是该报告最终帮助马来西亚成立。

1965年,马菲关系稍有缓和,菲律宾承认了马来西亚联邦,但是仍然“保留将来对沙巴提出主权要求的权利”,同时要求将沙巴主权问题提交国际法庭仲裁,遭到马来西亚拒绝。

1967年,就任菲律宾总统的费迪南德·马科斯在沙巴主权争端问题上立场强硬,在他任内发生“科雷吉多岛大屠杀”和《第5446号法案》等事件,两国关系降到冰点。

1968年3月18日,在科雷吉多岛训练的一批摩洛族穆斯林武装人员,开始了代号为“自由行动”的计划,对沙巴进行渗透并破坏其稳定。但这次计划最终失败,大批人员遭到马来西亚屠杀和被捕,该事件称为“科雷吉多岛大屠杀”或者“奥巴代亚大屠杀”。

科雷吉多岛位于马尼拉湾入口、巴丹半岛以南,远离沙巴,可见入侵马来西亚是菲律宾政府的投机和冒险行为

1968年9月18日,菲律宾《共和国第5446号法案》生效,认为沙巴是“菲律宾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国因此断交。除马来西亚反对之外,美国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不支持菲律宾的观点,认为马来西亚拥有沙巴的主权。

1969年,马菲复交。1977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吉隆坡参加东盟峰会时,宣布放弃对沙巴的主权声索。他在演讲中说:“菲律宾政府将采取切实行动消除东盟的负担之一,菲律宾共和国放弃对沙巴的主权声索。”但马来西亚认为菲律宾仅仅口头宣布放弃了主权声索,菲律宾如果有诚意,必须删除在宪法中对沙巴的主权要求。

事实上,菲律宾表面放弃声索沙巴地区主权,确实也耍了个花招——后来有一次参议员巴拉斯·欧宝问马科斯为什么没有放弃沙巴地区主权的实际行动而“食言”,马科斯告诉他说:“第一,马来西亚并没有开出相应的交换条件表示尊重他的承诺。第二,苏禄苏丹继承人的私人声索要求也没有解决。”

由此可见,今天菲律宾的小马科斯总统喜欢不守承诺信口雌黄,与他老爹一模一样,不用做DNA鉴定也可以放心地认为他是老马科斯的种子,不是他妈妈带来的杂种。

1987年,菲律宾重修宪法,删去沙巴“在历史上或法律上属于菲律宾”的提法。但是菲律宾放弃沙巴主权声索并不是无条件的,菲方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条件,包括马菲签订睦邻友好条约及边界巡逻协定;马方不再为菲南穆斯林组织提供基地;马方妥善处理涌入沙巴的菲籍非法移民;对苏禄苏丹及其继承人给予补偿;菲方在沙巴投资享有优先权等。

菲律宾政府并不死心,宪法修改了,不能从国家层面声索沙巴地区主权了,那就开始鼓励苏禄苏丹的后裔们跳出来捣乱。

1989年2月,苏禄苏丹后裔贾马鲁尔·基拉姆三世宣布取消1962年将苏禄苏丹国主权转让给菲律宾的决定,这样后来的苏禄苏丹的后裔争夺沙巴地区的主权的行为就把菲律宾政府摘出去了,这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国家的国际行为典型案例。

1996年,德楚瑞因·基拉姆公主写信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要求将沙巴的租金增加到100万美元,如果马来西亚愿意提供这笔钱,她愿意放弃对沙巴的主权声索。她的建议理所当然遭到还没有罹患老年痴呆的马哈蒂尔的拒绝。

也有菲律宾政府感到失控的例子——另一位苏禄部落酋长穆罕默德·弗德·阿卜杜拉·基拉姆自称是第35任苏禄和沙巴苏丹,支持摩洛国民自由前线组织。这个组织一直在菲律宾大闹,要求棉兰老岛独立。

2011年7月16日,菲律宾最高法院制定移审令和禁令,以解决《共和国第9522号法案》的合宪性问题,该法案的目的是调整国家的岛屿基线和划分临近领土的基线范围。在菲律宾最高法院的决议中提到,“为了不损害国家的安全、经济和环境利益,菲律宾保留对沙巴的主权声索,并在未来继续。”

由此可见,马猴与菲猴在巴沙地区的主权之争还会继续。

也的确如此。2013年2月11日,一群大约180人的菲律宾人携带武器,乘船抵达巴沙地区的拿笃。他们由贾马鲁尔·基拉姆三世派遣,目的是夺回苏禄苏丹国的传统领土。这队人员与马来西亚保安部队遭遇并被包围,双方发生武力冲突,均有严重伤亡。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外交交涉下,剩余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和平离开拿笃,回到菲律宾。

五、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关于加沙地区的主权之争,对我们彻底解决南海问题有何启发?

今天是中秋佳节,不展开讨论了,直接说出结论。马来人和菲律宾人在巴沙地区不占主要比例,甚至低于华人比例。如果算上有华人血统的当地土著民族,中国血统在当地举足轻重。在本地区,中国理应通过经贸往来关系扩大自身的影响。

沙巴地区的珍宝——红毛猩猩,这也是群猴奋斗的终极目标,进化到猩猩已经不错了,再进化到人已是不可能任务

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存在领土争端,就会打破它们一致侵略中国南海岛礁的合作野心——菲律宾生事,我们可以支持棉兰老岛独立运动;马来西亚生事,我们可以支持沙巴独立和沙捞越独立,这两个地区的确长期存在分离主义倾向;一旦两国共同生事,我们就支持历史上曾经想加入中国的苏禄苏丹国的后裔们声索沙巴地区的主权。

在南海之滨我们应该做到哪一步,取决于马猴和菲猴上蹿下跳的力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