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嵌入式软硬件结合,软件倒是好理解,那硬件是如何组成的呢?
其实典型的嵌入式硬件组成基本上就是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传感器、时钟、电源等,用一块电路板集成连接在一起。
嵌入式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MCU)是嵌入式系统中的核心组件,负责处理系统中的控制和计算任务。尽管两者都属于嵌入式系统的关键硬件,但它们在设计目标、结构和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01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PU)是一种独立的集成电路,包含执行算术逻辑运算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但通常不集成大量内部存储器和外设。MPU设计用于执行复杂任务,需要外接存储器(如DRAM或Flash)和各种外设(如网络接口、显示控制器等)来构成完整的系统。
往往MPU运行功能齐全的操作系统,如Linux、RTOS等,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和运行复杂的软件程序。因此,MPU更适合那些对处理能力、内存容量和软件灵活性有较高要求的嵌入式应用。
02
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MCU)则是将CPU、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外设接口(如串行通信接口、定时器、中断系统、模数转换器等)全部集成在单一芯片上。
MCU体积小、功耗低、成本效益高,适用于资源有限、特定功能的嵌入式应用。它通常运行轻量级的操作系统或裸机代码,如FreeRTOS、μC/OS-II或直接控制循环。因集成度高,MCU广泛应用于家电控制、汽车电子、物联网设备、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存储器
在嵌入式系统中,存储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存储系统运行所需的指令、数据以及操作系统。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存储器主要分为两大类: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01
程序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代码。通常是只读存储器(ROM),确保系统上电后能够立即访问并执行预置的程序代码,而不被意外修改。
常见的程序存储器类型包括↓↓:
1)Flash Memory:分为 NOR Flash和 NAND Flash两种。NOR Flash具有较快的随机读取速度,适合存储可执行代码,因为它可以直接由CPU执行;NAND Flash则提供更高的存储密度和较低的成本,但读取速度较慢,通常需要通过一个引导加载程序先加载到RAM中才能执行。
2)EEPROM:允许电擦写,适用于存储需要偶尔更新的固件或配置信息。
02
数据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RAM)为系统提供临时的、读写速度快的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数据、变量和堆栈信息。
数据存储器主要有以下类型↓↓:
1)SRAM:速度快,不需要刷新,但成本相对较高,单位面积存储容量较低,适用于高速缓存或小规模数据存储。
2)DRAM:成本低,存储密度高,但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质量,常用于较大的系统内存(如DDR SDRAM)。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储器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新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更快的读写速度和非易失性存储的功能,进一步拓宽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可能性。
输入/输出(I/O)接口
输入/输出(I/O)接口在嵌入式系统中是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负责连接系统内部与外部世界,使得嵌入式系统能够接收外部环境的输入信号、执行相应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到外部设备。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I/O接口类型及其功能↓↓:
01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
是最基本的I/O形式,每个GPIO引脚可以单独配置为输入或输出。输入时,可以检测外部设备的开关状态;输出时,可以控制LED灯、继电器等简单设备的开与关,或者作为信号传递给其他电路。GPIO通常用于简单的状态监测或控制任务。
02
串行通信接口
如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传输器)、I²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等,用于设备间的通信。
03
模拟到数字转换器
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使得嵌入式系统能够处理来自传感器的物理世界信息,如温度、压力、光线强度等。用于采集和生成模拟信号。
04
数字到模拟转换器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用于控制需要模拟信号输入的设备,如音频输出、电压控制等。
05
脉冲宽度调制
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宽度来模拟输出不同的模拟电压值,广泛应用于控制电机转速、LED亮度调节、电源管理等领域,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模拟信号生成方法。
这些I/O接口的组合使用,使得嵌入式系统能够灵活地与各种外设和传感器交互,实现复杂的功能和控制任务。
外设与传感器
外设是指嵌入式系统中除核心处理器和存储器之外,为执行特定功能而设计的硬件设备。它们负责收集数据、执行操作并反馈系统状态,是实现系统功能多样化和智能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与处理器交互,扩展了系统的功能性和互动性。
01
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够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需求。
02
执行器
在嵌入式系统中,执行器是外设的一种,负责实现系统的物理动作或信息显示,基于处理器处理完数据后发出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执行器种类繁多,涵盖了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信号输出等各种功能。
外设通过与传感器协同工作,使得嵌入式系统能够执行复杂的控制任务。随着传感器和外设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精度和响应速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实时时钟(RTC)
实时时钟(RTC)负责独立地跟踪并维持系统时间,即使在主电源关闭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工作。其重要性在于为那些对时间敏感的应用提供了精确的时间基准,确保系统能够执行与时间相关的功能。
RTC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和功能↓↓:
1)精确度:为了提供准确的时间,RTC内部通常采用精密的振荡器(如晶体振荡器)以维持稳定的频率源。一些高级RTC还能通过外部时钟源或网络时间协议(NTP)等手段进行校时,以达到更高的时间精度。
2)时间格式:RTC能够以年、月、日、小时、分钟、秒以及毫秒等形式存储和报告时间信息,支持多种时间格式和历法标准。
3)闹钟功能:RTC通常具备设置闹钟的能力,可以在预设的时间点产生中断,唤醒系统或触发特定的操作。这对于实现定时任务、唤醒休眠模式的设备特别有用。
4)低功耗:考虑到RTC需要持续运行,其设计重点在于低功耗,以延长备用电源的使用寿命。
5)编程接口: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API或寄存器访问RTC,进行时间的读取、设置、以及配置闹钟等功能。这些接口使得软件能够与RTC硬件进行交互,实现时间管理相关的应用逻辑。
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优化系统能源使用效率,确保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包括电源供应、电压调节器、电池管理等。
01
电源供应
这是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可以是电池、直流电源适配器或其它能源。在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中,电源管理尤为重要,因为电池的能量有限,需要高效利用以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
02
电压调节器
用于将电源提供的电压调整到系统各组件所需的电压水平。包括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线性稳压器简单、噪声低,但效率相对较低;开关稳压器效率高,但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现代嵌入式系统倾向于使用DC-DC开关稳压器以提高效率。
03
电源状态切换
电源管理模块会根据嵌入式系统当前的任务需求,动态调整工作状态,关闭或降低不必要组件的电源,从而减少能耗。例如,在没有任务处理时,系统可以进入低功耗模式,暂停部分硬件模块的供电。
04
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
这是一种节能技术,允许系统根据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处理器的电压和工作频率。在处理轻负载时,降低电压和频率可以显著减少能耗,而在处理高负载时,则提高电压和频率以保证性能。
05
能量回收与再利用
在某些特殊应用中,电源管理系统还可能包含能量回收机制,如收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或多余能量,并尝试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能。
06
电源监控与保护
包括过压、欠压、过流保护措施,以及电源质量监测,确保电源异常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系统免受损害。
物理连接器
物理连接器是嵌入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担当着系统与其他设备之间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桥梁。这些连接器设计用于快速、可靠地传输信号,同时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
以下是几种典型物理连接器类型及其用途↓↓:
01
USB连接器
USB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接口标准,支持多种设备的即插即用连接,包括鼠标、键盘、存储设备、摄像头等。它提供电源供应能力,且根据不同版本有着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功率输出能力。
02
Ethernet(以太网)连接器
以太网连接器用于实现网络连接,使得嵌入式设备能够接入局域网或互联网。最常见的是RJ-45接口,支持10/100/1000Mbps等多种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稳定网络通信的场合,如工业控制、服务器和物联网设备等。
03
HDMI连接器
HDMI是一种数字视频/音频接口,用于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号传输,常用于连接高清电视、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它支持未压缩的数字视频和多声道音频,以及CEC等额外功能。
04
RS-232/RS-485/RS-422串行接口连接器
用于串行数据通信,常见于工业控制系统、远程终端设备等,支持远距离传输和多点通信。
05
CAN总线连接器
专为汽车和工业环境设计的现场总线,提供高可靠性、实时的数据传输,适用于汽车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场景。
06
WiFi和蓝牙无线连接器
虽然不是实体物理连接器,但作为无线传输的接口,它们在嵌入式系统中也非常重要,允许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和网络连接。选择合适的物理连接器对于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兼容性、数据传输速度、可靠性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电路板与封装
电路板与封装是嵌入式系统硬件实现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们对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整体设计有着直接影响。
01
印刷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PCB)是承载所有电子元件并实现它们之间电气连接的基础平台。PCB通过蚀刻或打印的方式,在绝缘基材上形成导电路径,从而替代传统的电线连接。
它不仅为集成电路、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提供了物理支撑,还定义了信号传输的路径,确保信号在各个部件之间有效且准确地传输。PCB的设计考虑因素包括布线密度、信号完整性、电源分配、散热管理以及机械强度等。
02
封装技术
封装技术是将集成电路芯片(如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他集成电路)保护起来,并提供外部引脚以便于焊接在PCB上的过程。封装对于决定系统的尺寸、散热效率、耐用性和电气特性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封装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朝着更小尺寸、更高引脚密度、更好的散热性能以及更可靠的机械结构方向发展。例如,3D封装技术(如堆叠封装、系统级封装SiP、封装上芯片PoP)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集成度,使得在更小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功能成为可能,这对于提升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密度至关重要。
总之,电路板与封装的选择和设计是确保嵌入式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它们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成本、体积、散热和长期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