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读史”:国民党徐蚌会战不过是“往死处打”近期,为了写一篇名为《...

二哥雨二 2024-10-23 12:02:34
“俗人读史”:国民党徐蚌会战不过是“往死处打” 近期,为了写一篇名为《徐蚌之败》的长文,读了一些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文章及军史介绍等资料,比照一下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大集团之覆亡,离不开几个字:“往死处打”。不过,这里的“死”,应当不是同一个意思。 黄百韬的“往死处打”之“死”,当指“不顾生命”、“拼死到底”之意,黄百韬从被围的那一天起,明知死地而守之,明知死战而战之,明知死忠而效之。 黄维的“往死处打”之“死”,就有点“死板”、“固定”、“不活动”的意思了,较之于黄百韬一味地死守,黄维还是提出过几次不同意见的,一是蒙城作战计划;二是迂回固镇与李延年会合作战计划;三是第一次突围计划(因廖运周起义而被迫终止);四是第二次突围计划(因牵制刘伯承部、掩护杜聿明撤退而被蒋介石紧急叫停)。然而这些计划,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最终没有实现。其中,最主要一条便是黄维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死搬执行作战,不让他守蒙城,他便走;不让他迂回走固镇,他便一头扎进刘伯承设计好的包围圈;不让他突围,他便不突围,而且还要用他的“蹂躏战术”,在包围圈里和解放军争高低。最后一次,终于不听蒋介石的话,于夜间突围,最终却失败了。 杜聿明的“往死处打”之“死”,有上述二位的成分,也有其犹豫不决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此路不通”、“死路一条”、“精力耗尽”之意,是自己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较之于“二黄”,他有更大的战场自主权,但他被围青龙集之后,尤其是孙元良第16兵团突围失败之后,他即认为突围是死路一条,而寄希望于让西安、武汉的兵马都来到他身边,进行一场规模更大的中原大战;寄希望于和谈。而这两条,绝对是天方夜谭、海市蜃楼。为了他的幻想与政治“自私”,他最后把20万左右的兵马,饿得跑不动路了,最终走向死路一条。 或许有人总结得对,黄百韬,可叹;黄维,可惜;杜聿明,可怜。笔者再加一句,三个人同样,可悲。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