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到底!中方断供核心原材料,掐断北约供应链,弹药生产力暴降

微观史纪 2024-08-27 17:58:07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2024年,欧洲军火巨头莱茵金属公司的一纸内部文件,像一枚深水炸弹,在全球军火市场掀起滔天巨浪。

文件冷冰冰地记录着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欧盟全年155毫米炮弹产量仅为区区55万枚,与之前夸下的170万枚的“海口”相去甚远。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要知道,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尤其是炮弹供应。

欧盟委员会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将欧洲打造成“乌克兰的军火库”,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武器弹药。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欧洲政客的脸,曾经的豪言壮语如今变成了一个尴尬的笑话。

而这一切的症结,就出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化工原料上——硝化棉。作为弹药推进剂的核心成分,硝化棉是生产炮弹、导弹等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而欧洲,这个曾经的“世界军火库”,如今却在硝化棉供应上陷入了“卡脖子”的窘境。

硝化棉短缺,就像一把悬在欧洲军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其雄心勃勃的军备扩张计划。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曾乐观地表示,要在2024年年底前将欧盟的炮弹年产量提升至170万枚,以满足乌克兰战场的巨大需求,并进一步提升欧盟自身的军火生产能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据《世界报》等媒体报道,受全球火药短缺的影响,欧洲多家军工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曾经扬言“每月生产7000枚炮弹”的法国,如今却连自家军队的弹药需求都难以满足。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硝化棉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欧洲七成的硝化棉依赖从中国进口,然而,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国对欧洲的硝化棉出口大幅减少,导致欧洲军工企业陷入原料短缺的困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硝化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只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为了缓解硝化棉短缺带来的压力,欧洲各国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供应商。然而,现实情况却让欧洲政客们倍感失望。

中国,这个拥有全球最大棉花种植面积和最完整棉花产业链的国家,在硝化棉领域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显示,中国年产棉花约684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而全球90%的硝化棉产能都集中在中国。面对中国如此强大的产业优势,欧洲想要找到替代供应商,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令欧洲各国感到不安的是,硝化棉断供仅仅是中国反制手段的“冰山一角”。

在高氯酸铵、得克隆、CL-20等其他军火生产的关键原料上,中国同样拥有着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这无疑给欧洲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中国,将为其自身的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

硝化棉断供,并非偶然事件,其背后是中欧贸易战不断升级的复杂背景。长期以来,欧盟在对华贸易中奉行双重标准,一方面享受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却又对中国崛起充满疑虑和担忧,并采取各种手段试图限制中国的发展。

2024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计划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

欧盟方面声称,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不公平补贴”,损害了欧洲企业的利益。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欧盟此举是在变相搞贸易保护主义,最终损害的将是欧洲自身的利益。

事实上,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两面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欧盟以“人权问题”、“国家安全”等各种理由,对中国企业设置层层壁垒,甚至对中国产品挥舞“制裁大棒”。

然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中方的正当权益,也严重破坏了中欧之间的互信。

对于欧盟的无理行径,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限制硝化棉等关键原料出口,正是中国反制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手段。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限制对欧出口硝化棉等关键原材料。这一招“釜底抽薪”,精准地打在了欧洲的“七寸”之上,使其雄心勃勃的军备扩张计划瞬间变成了空中楼阁。

中国限制硝化棉出口,并非意气用事,而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断对中国产品和企业挥舞“制裁大棒”,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对于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中国绝不会坐以待毙。中国商务部多次发表声明,敦促相关国家停止对华贸易歧视,回到对话合作的轨道上来。然而,一些国家却执迷不悟,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挑战,中国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回应。限制硝化棉等关键原料出口,正是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有能力、有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任何企图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反制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高度的理性和克制。中国限制的只是与军工产业密切相关的战略性物资,并未扩大打击范围,更没有对欧洲的民生需求造成实质性影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负责任态度,以及对中欧关系的重视。

中欧贸易战引发的硝化棉断供危机,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全球军火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欧洲军工企业由于缺乏关键原材料,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其曾经引以为傲的军火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与此同时,俄罗斯却从中国的反制措施中看到了机会。据日本NHK新闻报道,近年来,中俄硝化棉贸易额持续攀升。2024年前三个月,中国对俄出口硝化棉已达112吨,预计全年将创历史新高。

俄罗斯之所以能够获得中国的“特殊照顾”,与其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密不可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在此背景下,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硝化棉,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西方国家的制裁效果。

除了俄罗斯以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在军火领域的合作。例如,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武器禁运,对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国家希望能够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增强自身的国防实力,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可以预见,随着中欧贸易战的持续发酵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演变,全球军火供应链将发生深刻的调整和重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火制造国之一,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不断提升的科技实力,将在未来的全球军火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硝烟弥漫,警钟长鸣。中欧贸易战硝化棉断供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欧盟而言,一味地对华采取对抗和遏制政策,只会损害自身利益,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与中国脱钩断链,只会加剧欧洲的经济困境,削弱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对于中国而言,维护自身利益是正当的权利,但也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发展不构成对任何国家的威胁,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对抗,是合作而不是冲突。中欧双方应以史为鉴,认清时代潮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这不仅仅是中欧双方的责任,也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期待。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4年7月10日,170万变55万 “欧洲生产炮弹能力被严重夸大”

观察者网2024年4月8日,担忧被华卡脖子,欧洲军火商被曝抢囤中国棉花,有人已囤三年库存

中国新闻网2024年08月15日,中国将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4 阅读:2576
评论列表
  • 2024-08-28 09:22

    欧美都拒绝使用新疆棉,根本不会进口的😂😂

  • 2024-08-28 02:31

    对于强盗国家就得强硬起来。

  • 2024-08-31 16:48

    永久断断断供!!! 决不要去支持战争,更不能让鬼的孙子拿中国物质去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