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岛的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南渡江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反而经常造成旱涝灾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决定投资1.45亿元,在南渡江上游建设松涛水库,并列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1958年7月,松涛水库第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在机械化水平十分落后的条件下,松涛水库的施工建设主要依靠人海战术和艰苦奋斗精神。6万余民工从海口、琼山、文昌等11个市县,浩浩荡荡开进松涛水库建设工地。他们连续开辟狮山、琴岭等13座山岭,用肩挑、手推车等简陋工具,日夜不停地运土筑坝。
1959年,松涛水库建设进入南渡江截流关键时刻。当时堰前水位已涨到了144米,必须尽快把主坝筑至170米,否则上涨的大水将冲垮大坝,危及下游几十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自全岛11个市县的干部、军工、技术人员、水利建设者24小时轮番作业,在主汛期到来前攻下了大坝“170”高程的拦洪高度,这就是松涛“170精神”。
经过10余年的建设,松涛水库于1970年基本建成。它北起纱帽岭,南至细水山区,跨儋州、白沙和琼中三个市县,湖岸线长544公里,水面面积130.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3.4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量20.83亿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12.87亿立方米。
松涛水库的建成,不仅使琼西北120多万亩土地成了沃野良田,还承担着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等市县以及洋浦、老城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农业和生活供水和输水任务,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南渡江下游200多万人口的防洪保安全重任。它被誉为“开发海南的第一把金钥匙”,是海南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松涛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海南省高度重视松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008年,《海南省松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规定》开始正式施行,明确了松涛水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权属、行政执法、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人工林的采伐及水质监测等,并规定污染破坏水库生态的行为将给予严格处罚。
如今,松涛水库库区智能感知设备24小时在岗,守护水库安全运行。各种违法违规事件都能被智能识别,并通过设备的“智慧大脑”上传至海南智慧水网水库管家云平台,通知工作人员处理。同时,为了加强水文化建设,弘扬松涛“170”精神,松涛水库还兴建了“170”文化广场和纪念长廊,建设并开放松涛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