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刚出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之后会添上什么样的画面,是经历、教育程度、性格决定的,更是父母决定的。
严格来说,父母的教育大于其他影响因素。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出生便跟着自己的父母,他们所学习、模仿的对象,也是自己的父母。
正如关注幼儿教育的陈鹤琴曾说:“有些时候,当父母的不理解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俗话说‘长歪了’,但其实,答案就藏在父母身上。”
有格局的父母,眼光长远,有洞察问题的能力,这才能教育好孩子。
可以说,孩子的格局,本就是父母的格局所成就的。
而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其实从对孩子的态度中就能看出来,那些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做到这些事。
教育孩子时“以身作则”
心理学家杨杰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母亲找到他,抱怨自己的儿子不听话,不仅调皮任性,还喜欢和同学打架,她对于孩子的教育,实在无计可施。
经过深入了解后,杨杰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都能在这位母亲身上找到原因。
这位母亲喜欢在孩子成绩不好,调皮任性的时候打骂孩子,虽然是气急才会如此,可孩子照样学样,一和别人产生冲突,便喜欢用打架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这位母亲学历不高,不爱学习,每天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孩子也同她一样心思不在学习上。
于是杨杰对这位母亲说:“你要不试着每天在孩子学习时看书?”
她答道:“我看书干嘛,我又不上学,而且一大把年纪了,根本坐不住。”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去做,虽然是出于好意,可无法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时,哪怕是好意,也不一定会有好效果。
那些格局大的父母,从来不只是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他们更愿意关注于自己本身,先优化自己,再教育孩子。
毕竟,长期错误示范带给孩子的影响,比一两句正确的教育更大。
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曾在听教育学讲座时,对一个观点十分认可:父母与儿女之间,应该保持好“一碗汤”的距离。
何谓“一碗汤”的距离?
简单来说,便是把握好和儿女相处的尺度,若是太近,汤会烫到人,如果太远,汤太凉也会伤到胃。
很多做父母的,从小替孩子操心太多事,想要管太多事,导致到了最后,孩子失去了独立能力,这便是离得太近的坏处。
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距离近了吗?
想想也不能。
人和人相处,必然会有摩擦和矛盾,懂得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呈现彼此最好的一面。
格局大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懂得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在孩子长大之后,也懂得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父母,永远不能代替孩子走完一生,所以当父母的所能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前进,而不是保护他们从不受伤。
给予正的“安全感”
还记得前几年很火的“挫折教育”吗?
简单来说,便是孩子怕什么,就要让他们去面对什么,似乎只有攻克自己惧怕的心理,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这样做对孩子真的好吗。
有的父母天天给孩子哭穷,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美好品德,可孩子长大成年后,变得视财如命,甚至会为了金钱降低底线,因为他们吃了太多金钱的苦。
有的父母从小帮助孩子变得独立,哪怕孩子惧怕打雷,也希望他们能独自面对,可长大之后,孩子对人充满不信任感,对父母爱意也很淡。
究其根本,是做父母的在该陪伴孩子的时候,给予了错误的反馈。
那么,如何与孩子正确相处呢?
给他们安全感是答案。
可以教育孩子节俭,但前提是告诉孩子,还有父母可以依靠,家里不是没有钱,只不过我们都需要努力挣钱。
可以希望孩子直面恐惧,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支撑。
格局大的父母,从不让孩子难堪;格局小的父母,才觉得让孩子难堪会让他们成长。
一位朋友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在家里辅导孩子作业时,看到孩子简单的面积计算都不会,忍不住大吼大叫。
这时,同事打来电话,他耐心地接听,听到孩子对母亲说:“为什么爸爸对我这么凶,对别人那么好。”
那一刻,朋友惊觉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的错。
每个孩子,都无法完美,当父母的不是让孩子变得完美,而是尽力消除他们身上的不完美,让他们有更美好的明天。
而教育孩子的关键,便是学会以身作则、保持距离、给予安全感。
格局大的父母,所教育的是孩子的明天;格局小的父母,只局限于孩子的今天。
愿我们,都能对孩子有多一点的耐心,他们的未来,需要我们细心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