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霜降早,冻死牛,霜降晚,热烘烘”,这句在农村口口相传的谚语,如今却成了农民伯伯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霜降,这个原本应该带着寒意的节气,今年却迟迟不肯露面,仿佛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万物都被困在了这秋日暖阳里。
往年这个时候,窗户上早就结满了晶莹的霜花,田里的庄稼也收割完毕,准备迎接冬日的到来,可今年,温暖的气候让田里的蔬菜依然绿意盎然。
霜降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节,霜降来临,寓意着冬天的正式开始,在霜降前,人们早早的拿出了厚衣服。
霜降,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霜花在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古人对霜降有着诗意的理解,认为它是阴阳交替的产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时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降时节,气温骤降,露水凝结成霜,覆盖在草木之上,形成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古人将霜降视为秋季的终结,是收获的喜悦和冬日准备的开始。
在古代,霜降节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认为霜降是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丰收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盼。
记忆中,霜降时节,大人会对孩子们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这天,家家户户会吃柿子,也寓意着来年柿柿(事事)如意。
不仅如此,老一辈常说,霜降是老天爷给庄稼盖的“棉被”,可以防止冻害,来年才能有个好收成,因此,每到霜降,农民们都会抓紧时间收割庄稼,把收获的喜悦带回家。
但今年的霜降却属于晚霜降了,霜降是每年的公历10月23-24日,而区分早、晚霜降则在于农历,根据老一辈人来说,在九月上旬的为早霜降,而九月下旬的则为晚霜降。
今天是九月二十一,显然是晚霜降,那么晚霜降寓意着什么,如何应对呢?
霜的“迟到”
2024年的霜降,秋日的暖阳依旧热烈,丝毫没有要退场的迹象,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讨论着今年的“晚霜降”。
“晚霜降”的消息,让城市里的人们感到新奇,却让农民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他们来说,节气的变化不仅关乎着诗情画意,更关乎着生计和未来。
天气仍热烘烘,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减产、病虫害增多等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反映,今年的蔬菜生长周期明显延长,原本应该在霜降前收获的蔬菜,现在还在田地里生长。
为了应对“晚霜降”带来的挑战,各地农业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应对措施,他们建议农民选择耐寒、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预防病虫害。
的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不能再抱着侥幸心理,也不能再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已经刻不容缓。
霜降干什么?
除了环境保护,霜降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消失,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在逐渐淡漠。
那么,在霜降到来的今天,我们应该干什么?
霜降时,秋季的景色非常美丽,人们可以选择外出赏秋,欣赏红叶和秋天的自然风光,尤其是现在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人们可以在这天饮酒赏菊。
在一些地区,霜降到来的时候,还有传统的活动,比如在闽南、台湾地区,人们会在霜降这天吃鸭子,广西玉林会吃牛肉。
在广东高明,霜降时节,人们会在霜降时节“送芋鬼”,准备芋头和其他祭品,祭祀土地神和先祖,以祈求丰收和平安。送芋鬼的活动通常包括制作香甜的芋头食品,家庭成员会共同参与,寓意团圆和吉祥。
此外,这一习俗也象征着对农田的感恩,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个传统反映了当地人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对自然节气的尊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