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想调陈赓爱将刘金轩到二纵,当面提出:愿用一个旅军需装备换

漫步史书 2023-09-12 17:45:20

1946年冬,王震率领着南下北返延安的359旅到吕梁地区休整,并与吕梁独立旅合编为一个纵队,归晋绥军区下辖。

二纵成立之初,战力其实还很难上得了台面,王震为了能让二纵独当一面,费了不少心血。

根据中央军委“扩大部队,准备应付全面内战”的指示,王震请示了任弼时,从359旅719团抽调了一大批干部,在团长张仲瀚、政委曾涤的率领下,到山东渤海军区组建新部队,又派了以傅志华为首的32人的干部队伍到华东解放区,去找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老总帮忙组建炮兵部队。

陈老总很大度,不仅帮助张仲瀚在渤海军区组建部队,还拨了四个炮兵连给傅志华。

一年后,张仲瀚带着教导旅,傅志华带着一个炮兵营回到了晋南,归二纵下辖,王震二纵的实力迎来了非一般的跨越。

部队扩编,需要的是优秀的干部,王震也在四处寻摸优秀的人才,找来找去,他把目标对准了时任太岳军区独立旅的旅长刘金轩。

刘金轩是湖南祁阳县人,1926年6月,北伐军北上,刘金轩顺势就参加了唐生智的第八军,因为作战勇敢,不久后就被提拔为班长。

尽管是普通一兵出身,可刘金轩在旧军队中提拔的很快,至1929年3月,已升任第九陆军十八师五十四旅副连长,师长张辉瓒。

张辉瓒的十八师虽然是湘军,但装备精良,战斗力彪悍。

1930年12月,张辉瓒率十八师进入中央苏区,于龙冈伏击战中被红军歼灭,刘金轩也一同被俘。

当时,不少十八师被俘的士兵后来都自愿加入了红军,刘金轩也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刘金轩参加红军后,思想提升很快,后来认识到了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后,就更加死心塌地的留在红军中。

1933年,经所在团的政委介绍,刘金轩加入中国共产党。

至1936年长征结束,刘金轩已经升任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刘金轩陆续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训练科科长,第三八五旅教导队队长,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参谋长。

1945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作为晋冀鲁豫军区下辖的军区,有五个军分区,并成立了23旅、24旅。

刘金轩从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调任24旅旅长。

1946年5月,24旅改称太岳军区独立旅,刘金轩仍任旅长。

当时,陈赓指挥的太岳军区主力部队改编为太岳纵队,不久之后改称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刘金轩率领的独立旅作为地方部队,参加了上党战役,反击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进攻,成功保卫了晋东南。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刘金轩随陈赓参加了晋南地区的一系列作战,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整个晋南只剩下了运城、临汾等大城市。

王震看上刘金轩,自然也是看中了他指挥作战的能力。

1946年11月,陈赓指挥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发起吕梁战役,当时正开赴晋南休整的王震359旅以及刘金轩的太岳军区独立旅、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也参加了作战。

11月11日,隰县战斗中,刘金轩率领的独立旅与四纵13旅担负主攻任务。

当时,敌人在隰县的兵力为3500人,并构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山西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杨登源亲自坐镇布防,整个城防十分坚固,易守难攻。

尽管是作为地方部队参加主力攻城,但刘金轩丝毫不怵,独立旅麾下的70团1营率先攻破城东南高地俞家垣。

11月28日,刘金轩率领独立旅第一个突破了隰县城东南,并冲入城中。

班长焦子玉亲自率领一个班,不顾敌火力,猛插敌隰县指挥部,并生俘了敌总指挥杨澄源和少将参谋长胡芳珍。

整个隰县战斗,太岳独立旅共歼敌1500余人。

1947年4月6日,刘金轩指挥独立旅长途奔袭稷山县,敌人猝不及防,被我军打的崩溃,独立旅以牺牲2人,负伤3人的代价,毙伤敌数百人,俘虏1270余人

刘金轩给王震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后来二纵组建,他就想把刘金轩从太岳军区挖过来。

王震后来单独找刘金轩谈话,提出要他到二纵:

“用一个旅的过冬军需装备来换你。”

刘金轩很犹豫,毕竟一个旅的过冬军需装备那不是个小数目,不过考虑来考虑去,刘金轩还是舍不得太岳军区的老战友,舍不得老首长陈赓,这件事后来便作罢了。

事实上,陈赓一听王震要挖自己心腹爱将,一下也有些着急,在战争年代,能打仗的军事干部是香饽饽,谁能轻易的就放走一个能打仗的干部呢?

为了留住刘金轩,陈赓立马就想了个主意。

1947年5月,刘金轩就收到了老首长的电文:

“第二十四旅(即太岳独立旅)辖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团于20日前务必到达闻喜县姚村集结,划归第四纵队建制,改称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二旅。”

王震听说后,也顿感无可奈何:

“还是陈赓同志,脑子灵活。”

6月初,刘金轩率领独立旅(已改称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2旅)到曲沃一带休整。

鉴于已经改编为正规主力部队,为了适应战略的需要,刘金轩开始主抓部队的整训工作,特别是主抓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为后续的打大仗、恶仗做准备。

据时任36团参谋长的陈如意回忆:

“刘金轩有时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谈笑风生;有时和干部一起研究训练方法,严肃认真;有时为战士纠正动作要领,一丝不苟。通过短暂的整训,官兵军政素质有了明显进步。陈如意说,投弹组一般能投40米高,并能准确地投到城墙掩体内;跳板组能在10分钟内将跳板搭到“敌城”外壕上;梯子组能通过跳板将梯子竖到“敌人”城墙上。整训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为夺取攻坚破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刘金轩的12旅虽然是隶属于四纵下辖,但在多数时候都是独立行动,承担战略任务,因为他们官兵素质高,作风顽强,攻守兼备,被人们称为是“偏师中的主力”。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了配合作战,陈赓率领的4纵、太行军区九纵、西北民主联军38军8万余人组成陈谢兵团挺进豫西。

本来一路上,刘金轩率领的12旅是随四纵一起行动的,可在陈赓要求下,12旅作为预备队,在掩护主力渡河后,向鄂北、豫南挺进,牵制胡宗南主力。

12旅在豫陕边界孤军奋战,连战连捷,搅扰的胡宗南不得安宁,不得不把在陕北的整编65师抽调出来。

灵陕战役期间,中央曾嘉奖陈谢兵团,是因为两场胜仗。

第一、攻克灵宝、全歼敌新一旅,这场战斗是陈赓指挥主力打的;另外一大胜果,刘金轩率12旅挺进陕南,攻克卢氏县,全歼守敌1500人。

12旅进入卢氏县后,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陈赓闻讯特致专电嘉奖:

“卢氏纪律良好,甚慰,除通令各部队学习外,特电嘉奖。”

刘金轩率领12旅挺进陕南后,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扎根在陕南,并开辟根据地。

时间一长,12旅的指战员有些想不通,他们对扎根陕南进行长期艰苦奋斗没有做足思想准备,也有的指战员认为,身为主力部队,就应该去打大仗恶仗,老是钻山沟,躲避敌人追击太窝囊。

关键时刻,刘金轩站出来给全军做思想工作,才使得部队安稳下来,他告诉战士们:

“就是部队打光了,剩下我一人,也要战斗下去!”

从1947年底至1948年6月,陈谢兵团、刘邓大军配合华东野战军在中原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刘金轩在陕南“闹龙宫”,每打下一个县,他就建立民主政权,连续解放了十多个县。

不仅如此,刘金轩还牢牢地牵制着国民党军整编65师、27师、79师以及青年军206师,有力的支援了其他各大战区。

1948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新的中原军区,以刘金轩的12旅与留在陕南的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成立陕南军区,刘金轩出任陕南军区司令员。

之后,刘金轩率部参加了襄樊战役,淮海战役。

1949年5月1日,根据中央命令,陕南军区主力部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军,刘金轩兼任军长。

尽管19军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这支部队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世功勋。

1955年9月,刘金轩被授予中将军衔。

8 阅读: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