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和尚连,为何受到周恩来、聂荣臻高度赞誉:我们出家不出国

历史详说员 2025-01-17 19:26:40

1937年深秋,佛教圣地五台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时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

为了欢迎这位客人,时任五台山僧会会长的然秀大和尚亲自带队,在寺庙门口列队,演奏佛乐。在悠扬的笙笛声中,聂荣臻忍不住感慨:在这偏远的地方,竟能听到如此幽雅的天籁。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聂荣臻这次光临五台山,是带有特殊的任务。他当时已经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在五台山一带创建发展根据地,而要在这里发展,争取五台山佛教僧众的支持又是非常重要的。

聂荣臻向僧众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上下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把日寇赶出华北,赶出中国。

五台山的僧众们发现,八路军的部队进入五台山后,对文物十分爱护,对僧侣态度友好,这和一开始礼貌有加的日军是完全不同的。

在日本,佛教是国教,日本佛教即起源于中国,所以初到五台山,日本人对寺庙里的僧众是非常尊敬的,说话小心翼翼,见面和告别时都要敬礼。

然而,伪装是无法持续太久的,不久之后,他们就向五台山下了通牒,要求寺庙每年上交36000银元,还派了士兵入驻五台山,名义上是实行保护,实际上却在大肆巧取豪夺寺庙里的文物。

他们抢走的文物包括,五台山碧山寺的华严经字塔、显通寺的御赐法器、金岗窟的佛牙、镇海寺的供器,以及吴道子的名画和各种陈设家具。日寇要时不时要求五台山的僧众为死掉的侵华日军做法事超度。

他们把手了寺庙的出入口,限制僧众的人身自由,不少僧众对此不满,结果遭到了日寇的虐待和残杀。

八路军的到来,展现出和日军完全不同的作风,僧众们尽管涉世不深,也能深刻体会到这两支部队的不同。

1938年1月中旬,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五台山附近的阜平县召开,五台山的僧众也派了代表前去参加。当僧会会长然秀大和尚走入会场,聂荣臻带头热烈鼓掌,然秀在讲演台上说道:

“佛门弟子以慈悲为怀,吾等出家但不出国。若无国家,寺庙何存?故而抗日救国,我等僧众亦有职责……”

他的发言引发大家的一致好评。

不久后,一支由五台山青年僧人组成的“僧人抗日自卫队”就组建完成了,其中就有又来著名的慈荫法师,但是他是分队长。

半年之后,日军再次进犯五台山,慈荫法师率领自卫队100多名僧众配合晋察冀部队和民兵,依靠有利地形,在金岗岭、蛇沟一带伏击日军,一战击溃300多名进犯日寇。

后来,随着抗战局面的发展,一部分僧人毅然选择脱下袈裟,加入八路军,这100多名僧众被编入晋察冀二分区4团,人称“和尚连”,当时慈荫法师就是和尚连的一员。

这支和尚连在后来参加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比较有名的是豆村强袭战和茹村反袭战。他们不仅参加战斗,还当交通员,利用身份优势为我军传递情报。

他们的事迹流传晋察冀,时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的孙毅(开国中将)曾感慨说:“五台山是革命圣地,也是革命老区。”周总理在听说他们的故事后,曾提笔写下:“上马杀敌,下马念佛”8个大字赞扬他们的精神。

据后来担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山寺主持的释汇光回忆,他20岁剃度出家后,见到了慈荫法师,当时感觉慈荫法师做事一板一眼,走路端坐都和别人不一样,有军人的风度,后来时间长了才知道,慈荫法师当年跟着八路军抗击过日寇,胜利之后又穿上袈裟,再入沙门。

1998年,这位传奇的大和尚在五台山圆寂,他的一生可谓功德圆满。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