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渴望某件东西,自己也有能力获得,偏偏不敢争取。
明明很想去某个地方,可碍于自己一个人,总是不好意思。
比如,已经是公司白领的你,依旧不敢去星巴克;
明明消费得起,逛街时却总是对品牌店生怯,只敢线上购物;
......
前阵子,肯德基女孩“W”的故事冲上热搜。
多年前在北京经过肯德基时,舅妈忽然问W:“你吃过肯德基吗?”
女孩自尊心作祟,谎称吃过。
舅妈闻言,当面嘲讽:“小县城没有肯德基,你吃过啥呀吃过。”
从此,女孩对肯德基有了心理阴影。
直到大三被朋友拽着,她才第一次走进肯德基。
在熟练点单的朋友面前,她显得手足无措。
好在,好友没有嫌弃她,反而暖心地教她怎么用小程序。
为了感谢好友,女孩主动起身去拿吸管,对着吸管机却不知要如何操作。
要不是身后的人帮她解围,她都不知要如何收场。
事后,W回想这天的经历,往昔的难堪再次浮上心头。
她说:“那天,我化了很精致的妆容,却依旧遮不住我的无措,这分明是很小的事情,我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为什么只是点个餐,拿根吸管,对于W来说这么难?
为什么曾经一次微小的难堪经历,会让人有如此大的恐惧和不安?
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第一次”
女孩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的经历。
读书时,朋友长得好看,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
一次校庆,每个班都要准备节目,老师一眼选中她。
朋友排练得很用心,终审那天,她穿了一身干净亮眼的演出服,还有她拥有的,唯一一双帆布鞋。
她满怀期待上台。
谁知,一站上去,她就听到台下老师嫌弃地说:“这位同学,你的鞋都发黄了,多影响美观啊!”
她的目光与老师对上,脸瞬间就红了。
从那之后,朋友再也没有穿过帆布鞋,对舞台也有了深深的恐惧感。
如今的她,早已成为公司主管。
可是面对需要上台,如团建、年会等活动,她都会胆怯,找理由推脱。
她说:每每面对舞台,我的脑海里,都会回响起那句话:鞋子黄了。
学生时代一件小事,不仅伤害了她幼小的自尊心,更击碎了她体验“第一次”的勇气,让她对人前展示自己这件事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所以,哪怕成年后,她已然有能力面对任何场合,但再次面对表演,她依然会胆怯,会抗拒。
就像那个肯德基女孩。
对她来说,难的不是点餐,拿吸管,难的是释放自己“第一次”难堪经历的羞耻感,以及穿越面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情绪。
吃肯德基也好,拿吸管也好,对别人来说只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女孩来说,却是一辈子难以逾越的大山。
这座大山上,都是女孩在探索“第一次”时遭遇的讽刺、揶揄和调侃,承载的全是她的羞耻、恐惧,甚至是对自己手足无措的愤怒。
每一次遇到新的挑战,她的内心,都会升起这些情绪,因为,她的“第一次”就是这样的糟糕的体验,被完完全全破坏了。
当“第一次”被破坏后,会发生什么?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第一次”被破坏的无措和恐惧。
而且这些情绪和记忆,会一直封锁在你的身体里,当“第二次”来临,它们都会跳出来提醒你:你不行,这是羞耻的,难受的,不可以。
就像那个不敢踏进肯德基的女孩W,第一次探索肯德基被破坏,让她再也不敢尝试“第二次”。
还有那个明明才华横溢,却再也不敢上台的朋友,第一次探索舞台却尴尬得无地自容,让她对曾经向往的舞台有了深深的恐惧。
这都是因为她们开启“第一次”时,体验的情绪模式就是羞愧和恐惧,这种模式像种子一样种在了她们心里,不断生根发芽,时间越长,羞愧和恐惧只增不减。
最后不仅仅是不敢进肯德基、上舞台,甚至会对任何陌生的事情、环境,都有巨大的恐惧和羞愧。
因为一旦触碰未知,她们的内心就会响起:
“你好丢脸,这么简单的你都不懂”;
“别尝试了,反正都会被吐槽的”;
“我一直都这么怂,我害怕,我不行”。
如果你也经历过“第一次”被破坏,在尝试还没开始前,你就已经否定了自己无数次。
此时,自卑、羞愧和恐惧,反而成为了你的“保护壳”。
这些认知和情绪让你选择逃避,保护你不再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也让你错过了更多更好的体验跟机遇。
当一个人的“第一次”被尊重
既然,当一个人的“第一次”被破坏,会变得恐惧不安。
那么,当一个小孩“第一次”被尊重,又会如何?
在知乎上,曾经看过一个浪漫的故事。
女孩小徐,童年的一场车祸,在她的大腿上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
小徐从来没有穿过裙子。
哪怕上了大学,找了工作,不用再穿着统一的校服,她的衣柜依旧只有老土的长裤。
恋爱后,男友曾对她提出疑问:“怎么没见你穿过裙子?”
小徐犹豫许久,还是选择跟男友说明缘由。
她以为,刚在一起没多久的男友会嫌弃她难看的疤痕,谁知道,听到她的顾虑,男孩没有说难听的话,只是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抱抱。
小徐也像普通的女生一样,想要穿上好看的裙子,在心上人面前尽情舞动。
只是,即便男友不介意,她依旧不敢。
岂料,几天后,她居然收到男友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条连衣裙,还有光腿神器、遮瑕膏等物品。
男友体贴地说:“我不介意你腿上的疤,不过打扮嘛,你开心最重要,你试试看喜不喜欢。”
第一次穿上裙子,小徐才意识到,自己也有爱美的权利。
自那之后,她再也不怕穿裙子,而且,她变得比以前更加勇敢。
只要自己感兴趣的穿着打扮,她都敢去尝试,去寻找更美的自己。
因为被保护好的“第一次”,让她体验到被呵护的爱与滋养:原来不一样也是被接纳的,原来我不管怎样都是被爱的。
曾有一位来访者,也留下了自己“第一次”被尊重的故事。
高中正是爱美的时候,她对妈妈的化妆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次,她只敢偷偷试用。
只是没有学过化妆技巧的她,只会把自己化成大花脸。
一次周末,她趁妈妈出门,又开始捣鼓化妆品。
谁知没一会,妈妈提前回家,恰好看到她那张大花脸。
她以为,自己铁定要挨揍,可是妈妈却没有骂她,反而温柔地帮她卸妆,后面还教她识别不同化妆品的功效,以及怎么化妆不会伤皮肤。
来访者说,她永远记得当时妈妈说的一句话:“人都有爱美的权利,我的女儿也不例外。”
妈妈的支持是她自信的根源。
因为“第一次”的尝试被尊重,她在内心埋在的种子就是:无知是被理解的,探索新事物是被允许的,而我是会被包容和带领的。
在这个当下,她习得的情绪模式是喜悦与平和的。而偷学化妆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一次很美好的初体验。
所以她后来成为了知名化妆师,很多人都喜欢她化妆时带给人的感觉:平易近人,温柔细腻。大家在她的精心描摹下,看到了自己最美的一面。
她把这种“第一次”感受到的快乐和喜悦,储存在心灵深处,把它变成养料,分享给了更多人。
当一个人的“第一次”被尊重后,他会感觉到被允许、被看见、被接纳,也被托举,这样的人无论去做什么内心都是有底气的。
“我不懂,没关系,懂的人会告诉我”
“大家都会有第一次,这是探索的开始”
“我可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变成熟手”
自信与爱会在美好的体验中种下,情绪也会自然流动,之后不管面临什么,他都是敢勇敢表达自己的。
如何重新养育自己的“第一次”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回忆起自己过往的难堪经历?
现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你会选择勇敢突破?还是躲在受伤的原地呢?
其实,如果曾经一次受伤的经历,会让你人生从此恐惧做同样的事情,是因为你的内在,有一个受伤的孩子没有被治愈。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
他是由我们所有好坏记忆与情感组成,其中包含了我们的创伤,还有那些没被满足的爱、尊重、照顾等需求。
当我们的“第一次”被破坏时,产生的恐惧的创伤,会存储在内心小孩的心里。
久而久之,这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会影响着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甚至是我们的人生。
所以,如果你想要释放曾经挥之不去的难堪经历,就需要去探索内在小孩受伤的部分,重塑内在小孩中的受伤模式。
学会观察自己的情感需求,去跟内在小孩进行链接当内心有负面情绪冒出来的时候,别抗拒它,试着去感受当下的情绪与内在小孩的关系。
譬如,你可以想想,童年哪个时期的自己,会出现在眼前的场景里?
当时的她,正在经历什么?
就像女生W,她在肯德基门口遭到舅妈的嘲笑。
那么,肯德基门口的那个她会是什么反应?生气、悲伤,还是自卑、羞愧?
记住这个情绪,别抗拒它,让它流经你的身体,因为它是我们经历的一部分。
尝试与内在小孩对话,找到问题的根源既然我们感受到当时情绪的产生,接下来,就要试着去与内在小孩展开对话。
为什么那时的他会悲伤/愤怒/自卑?
他在害怕什么?
还是因为什么话而难过?
为什么在长大后的场景里,他总是现身,让我们下意识逃避那些熟悉的画面?
是为了保护长大后的自己吗?
想要跟内在小孩进行对话,需要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在进行这一步之前,你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散步、读书等方式,去让自己放松下来。
做自己的内在父母,疗愈并拥抱他与内在小孩开启对话,回到旧时经历的创伤状态。
感受当时自己的情绪,了解内在小孩的需求。
当时的他,需要什么样的“内在父母”?
是保护?还是鼓励?
被嘲笑没吃过肯德基的W,当时若是有人告诉她,“你吃得起”,她是不是就不会畏惧了?
那个因为鞋子发黄而胆怯的女孩,当时若是有人欣赏她的表演,她是不是就不会自卑了?
找到你心中希望的“内在父母”,去疗愈并拥抱那个受创的内在小孩。
当你不再专注过去的创伤,重新养育我们的内在小孩,才能活出全新的自己。
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创伤中,我们的内在小孩会受到限制,无法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这种限制会导致我们无法真正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
重新养育内在小孩,疗愈过往的创伤,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关爱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在这里,真诚地向你推荐卢熠翎老师的“勇敢做自己”体验营,跟随老师的脚步,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活出自我。
亲爱的,能够决定我们该过怎样的生活,决定我们配与不配的人,只有自己。
也许你曾因为“第一次”被破坏而畏惧、自卑。
请你不要再害怕。
要相信,所有的内在创伤都可以被疗愈,我们永远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不归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