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31 05:58:34



粟裕。毫不夸张地说,粟裕将军就是中国的曼施坦因,就是我们的朱可夫。

孟良崮战役,全歼头等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淮海战役,打下江山的重头戏。这都是粟裕的得意之笔。

“善战者,求之于势,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的话放在粟裕身上,非常合适。

以大名鼎鼎的孟良崮战役来说,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套用《亮剑》原型之一王必成将军的话来说,他参加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中,孟良崮战役是他“所经历的诸战役中最复杂、最激烈、最艰苦、与敌人周旋时间最长的大兵团作战。”

粟裕厉害在哪里?

不必罗列一大堆的背景资料,我们只需要搞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国军以五个整编师和一个军排山倒海一般向我压来,全部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整编74师、整编25师、整编83师、整编57师、整编65师……

如果华野不敢应战,国军就会将华野赶过黄河,聚而歼之,从而将山东、苏北等地一口吞下,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必须有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避免落败!

毫无疑问,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处于防御或被包围态势下的作战行动。

从军事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典型的被动模式下的内线作战。

粟裕牛就牛在,主动在内线作战中发起外线作战,转守为攻、以攻为守、攻守互换、化腐朽为神奇!

这是战役指挥中最复杂、最费力的课题。

因为在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得不处于内线作战的军队,实际是非常被动的。

一支失去主动陷入被动的军队,如果不能迅速找到摆脱被动的办法,接下来便是失败和被消灭。

粟裕形象地说这是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钻到敌人的腹心去打。

狠到极点,险到极点!

面对敌人重兵集团的大举进逼,粟裕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度临机决策:派出有力的阻援部队阻敌,再抽调精锐部队,实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速决战”。

说白了,就是以“黑虎掏心”的战法,将敌人最强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从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聚歼于孟良崮山区,从根本上打破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这是一着险棋,又是一着高棋!

险就险在,敌45万精锐大军云集,如果旷日持久,华野27万人就可能陷于被动和不利。

高就高在,粟裕从被动的态势中看出了我军潜在的优势。

那么,我军潜在的优势何在呢?

就是速度和对地形的把握!

时南时北,忽东忽西,有进有退,既打又撤,用高度机动回旋的方法在战场上所造成的“势”。

这种“势”,只有最高明的指挥员才能看得出来的。

在粟裕的指挥下,华野大军以坦埠为中心,左至营县,右至博山,共8个纵队一线列阵,等待着敌人自投罗网。

果不其然,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像一头凶猛的狮子向坦埠过来。

敌人上钩了!

此时,粟裕的部署不需作大的调整,左右两翼向前伸张合拢,就能像一个铁栅栏一样,把整编第七十四师这头狮子关在里面。

最妙的是粟裕在敌人的后面预伏了一支奇兵,这就是位于铜石西南的六纵,只一日行程就可以赶到垛庄,像个顶门杠一样封住整编第七十四师后退的大门。

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最终,孟良崮战役全歼蒋介石的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此战,粟裕用兵之险、谋略之奇、下手之狠,都已经到了极致。

孟良崮战役成为我军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这也是粟裕戎马生涯中的得意之笔,甚至有很多军史研究者认为,孟良崮战役足以称为“封神之作”。

粟裕就是我们的曼施坦因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