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谈判惊现车企“内鬼”,商务部警告,欧盟“居心叵测”?

轮上创意砖家 2024-11-04 11:29:16

欧盟征收额外关税的靴子还是落地了,但事件似乎并未平息。在谈判期间,商务部对个别车企发出警告,不要单独与欧盟进行谈判,于是引发过各大媒体抓“内鬼”的行动。究竟是车企心怀“二意”,还是欧盟“居心叵测”,试图通过分化谈判来瓦解中方立场?

汽车产业:欧盟的经济命脉

汽车产业不仅是欧盟的重要经济支柱,更是其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汽车相关行业在欧盟提供了1300万个工作岗位,占欧盟总就业岗位的7%。此外,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年度报告,汽车产业每年为欧盟贡献超过3900亿欧元的财政收入,其中法德两国更是位居前列。可以说,汽车产业是欧盟名副其实的“命根子”。

欧盟车企在华困境

这场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始作俑者法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如雷诺、雪铁龙、标致等,然而这些品牌如今已大多退出中国市场。法国似乎并不担心失去中国市场,但这背后也反映出欧盟车企在华发展的困境。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崛起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对欧盟的出口量持续攀升,2022年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86%;2023年出口63.8万辆;而2024年上半年已出口约51.2万辆。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41%,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主要出口车企包括上汽名爵、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这些品牌在欧洲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

欧盟的危机感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汽车产业也未能幸免。面对节节败退的欧洲燃油车和势头正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欧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保护本地车企并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欧盟开始寻找合理的理由进行干预。一边是节节败退的欧洲燃油车,一边是势头正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欧盟想要保护本地车企,又需要找个理由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总要找个看起来合理的理由。同样对汽车进行补贴,为什么中国电车畅销呢?是不是中国对车企进行了不合理的非法补贴?

欧盟反补贴调查是否合理?

然而,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是否合理呢?联合国已制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多数国家已提交碳中和目标,包括欧盟、美国和中国。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补贴并非中国独有,欧盟同样在补贴新能源汽车。此外,世界组织的研究表明,欧盟每年在燃油车方面的补贴高达420亿欧元。因此,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是否真正基于公平和合理的原则,值得商榷。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车型价格普遍都在3万欧元以上,也并非所谓的倾销。

吃不到葡萄的欧盟

欧盟看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价格便宜,还有更丰富的配置和体验。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以及智能驾驶方案的完整服务体系,背后有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如果任由中国继续发展,欧洲的车企不仅要喝西北风,以后只能跟在中国车企后面受气了。所以,欧盟有点着急了,吃不到葡萄怎么办?

欧盟采取的一系列动作

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所谓的反补贴调查。10月4日,欧委会在相关产业并未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12日,欧委会又预披露了所谓的初步调查结果及临时措施进。10月4日,欧盟公布投票结果,并通过了反补贴终裁措施。期间,要求包括上汽、吉利、比亚迪等在内的多家中国车企提供关于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补贴数据等在内核心数据。

中国的努力和应对

中国好不容易在欧、美、日一统天下的汽车行业中获得一点成绩,并不想就此放弃,何况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的未来。欧盟进提出调查以后,中国积极与欧盟进行了十几次磋商,并提出最低限价等满怀诚意的方案,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次关税的落地。中国始终站在更高的高度,想要实现共赢,但欧盟似乎看不到这一点。

商务部警告

谈判期间,欧委会发布的一份278页的文件,其中一项内容引起了轩然大波。文件内容显示,上汽、Smart和沃尔沃三家车企单独提供了替代价格承诺方案。恰好在谈判期间,商务部曾公开警告,个别车企为了自身利益,私自与欧盟接触,妄想获得最低关税承诺。随后不少媒体开启抓“内鬼”的行动,一时之间,吉利和上汽被推向风口浪尖。

车企发声

随后,吉利集团和上汽集团公开发表声明。吉利集团表示,自身(包括但不限于旗下沃尔沃、smart等品牌)始终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机电商会”)指导下推进谈判工作,吉利提交方案均送机电商会备案,从未私自与欧委会单独进行沟通谈判。磋商会谈期间,欧委会主动接触吉利旗下品牌,吉利以大局为重,拒绝和欧委会单独沟通。

上汽集团强调,经上汽集团自查,上汽并未单独谈判。在欧盟反补贴调查案中,上汽集团始终是中国机电商会“价格承诺方案”的主要参与方,从未与欧委会就上汽方案进行过单独沟通和谈判。同时表示,

欧盟的意图

欧盟试图通过给车企施压,获得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补贴金额等一系列的核心数据,这样可以帮助欧洲新能源车企快速赶超中国。但各大车企显然并未配合,直接让欧盟的如意算盘落空。欧盟通过施压无法获得核心数据,那就通过关税政策,让一些车企在欧洲建厂。建厂以后不仅给欧洲带来投资、带动就业,还可以学习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但在关税谈判中,始终是中国机电商会为代表,欧盟的伎俩没办法施展。只能主动接触个别车企,想单方面瓦解抱团的中国车企,以获得更多利益。如果这些都行不通,关税的实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新能源车形成阻碍。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和关税政策实际上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畏惧和打压。然而,这种短视行为无法阻挡中国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中国将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与挑战。同时,中欧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