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岛的围栏由粗大的树干构成,充分利用了木材资源,与加拉帕戈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加拉帕戈斯群岛致力于恢复原始生态,而佛系岛——这座早已被人类殖民,原始动植物几乎消失殆尽的岛屿——则选择发展畜牧业和农业。
岛上饲养了许多马匹,当地居民声称只是出于喜爱,并无其他用途。这不禁引人思考,在这样一个资源有限的岛屿上,这种“喜爱”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意义?
旅游模式的转变:商业化浪潮佛系岛的旅游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只需支付约100美元的登岛费便可自由探索(保护区除外),如今则需购买80美元的国家公园门票,并强制雇佣导游才能接近景点。
这种转变大大增加了游客的成本,也使得佛系岛逐渐失去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曾经的佛系岛,承载着天灾人祸的印记,如今却越来越像夏夷,商业化和娱乐气息日益浓厚。在岛上的体育馆,长老们组织孩子们排练波利尼亚传统舞蹈以吸引游客;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些武器和其他历史遗物,但关于岛上曾经发生过的人吃人惨剧以及人与自然冲突的历史却鲜有人提及。
这种对历史的淡化和对娱乐的追逐,无疑是人类社会低俗化趋势的一种体现。
佛系岛的变迁并非个例。许多旅游胜地都因游客增多和商业化而发生改变,原有的探险和探索精神逐渐消失。
例如,曾经可以攀爬的金字塔如今已被禁止;玛雅金字塔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旅游日益标准化,不再适合追求独立探险的旅行者。
乞力马扎罗山在2006年仍有积雪,如今却几乎消失殆尽,气候变化也加速了自然风貌的改变。这提醒我们,旅行要趁早,因为世界变化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信息洪流中的清醒:对互联网现状的反思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利,例如博客等平台,使得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内容。
但与此同时,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导致了主流媒体的边缘化。这并非否定自媒体的价值,而是客观地指出,许多自媒体内容质量不高,以打卡、炫耀等为主,缺乏深度思考。
相比之下,一些主流媒体的文章则更加深入,更有价值。
然而,由于算法的推荐机制,人们更容易接触到那些低质量的短视频内容,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这对于用户而言,是一种损失。
在这个时代,拥有从海量垃圾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选择收听播客,或许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国内媒体环境中,播客凭借其相对高质量的内容,成为了一种传递真实信息的少见形式,与低俗化的网媒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获取旅行中的实时信息,例如通关信息等,社交平台成为了重要的工具。但社交平台的信息推送机制也存在问题。
一旦搜索某个话题,平台就会不停地推送相关内容,其中不乏夸大负面情况的信息,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例如,在前往智利圣地亚哥之前,某些平台不断推送当地治安混乱、手机被抢等信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只要注意安全,圣地亚哥与其他南美大城市并无太大区别。为了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屏蔽这些信息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偏见源于无知”,每个人都存在偏见,而算法则放大了这些偏见。一旦点击了某个带有偏见的链接,算法就会不断推送类似的内容,使用户越来越偏离真相。
算法就像一种毒品,让人沉迷其中,逐渐变得愚蠢。这种算法及其背后的公司,以及它们对人类未来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
放任这些算法自由发展,可能会培养出一大批被毒害的青少年。任何事物超过一定限度,都会走向反面。如何确定这个限度,以及如何提升个人的自制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人缺乏自制力,容易被多巴胺的刺激所控制,奖赏机制不断被强化,就像老鼠追逐食物一样,直到筋疲力尽。这正是毒品的特征。
为了对抗算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应该积极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吸收不同的意见和知识信息,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旅行是一种开阔视野的有效方式,值得鼓励。
旅行的意义:远行与内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看似多元,但实际上,个体倾向于选择与自身世界观相符的信息,从而强化既有偏见。这种选择性接触在阅读领域尤为明显。
即使在没有算法推荐的年代,人们也往往会避开观点相左的书籍,就像不喜欢某个作家就不会阅读其作品一样。这种由个人偏见驱动的选择,与人的本性有关。
算法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信息茧房”效应。
与阅读不同,旅行提供了一种打破固有认知的契机。置身于陌生的国度和文化环境,人们会被动地接触新的世界观,从而挑战自身的既有认知。
例如,作者曾坚信民主化能带来一切美好,但在亲身经历了一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通过在南太平洋岛屿、印度和埃及的旅行观察,作者得出结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与其政治制度关系不大,而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例如,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亚人居住的岛屿普遍较差,而波利尼西亚人居住的岛屿则相对较好,无论其政治制度如何。
近年来,人们的旅行热情明显下降。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更多人选择国内游,甚至放弃了旅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