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

观点 2023-08-10 11:03:25

1

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

生态高地有了新动向。

2023年8月8日,在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杭州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等6个设区市,宁波市北仑区、宁波市奉化区、温州市瓯海区、德清县、义乌市、浦江县、江山市等7个县(市、区)获得2022年度“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县“大禹鼎”金鼎。

资料显示,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是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自2014年起,每年授予一次。

这场大会之外,浙江的生态建设,已经来到了一个新阶段。

作为经济强省,浙江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你也许很难想象,早在2003年9月13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就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5日定为“生态日”,这是我国地方设立的首个“生态日”。

到了2010年9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浙江生态日的决议》,决定每年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生态日”的省份。

设立“生态日”的这些年来,浙江的绿色成就非常耀眼——

省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标准的比例由2002年的66.4%提高到2022年的97.6%;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由2013年的68.4%上升至2022年的89.3%;2022年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较2002年下降63.8%、91.7%……

时至今日,这股绿色风潮已经从浙江蔓延到全国。贵州、吉林以及西安、石家庄等省市都设立了生态日,还有16个省、1000多个县开展了生态文明系列创建活动。

但由于各地时间不统一,生态文明宣传很难产生持续性和影响力。这些年,不断有声音呼吁全国设立统一的纪念日,引领全国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就在一个多月前,呼声有了回应。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图源:新华社

更近一点,2023年8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活动主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个“绿色时代”,已经来了。

2

浙江,绿意盎然

有人也许感到好奇,全国生态日,为什么定在8月15日?

此中缘由,还要从18年前说起。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18年来,余村从一个饱受环境污染困扰的“污染村”,变成了春满茶园、青山叠翠的“绿色村”。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不止是余村,整个浙江也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的发展之路。

也正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时认为,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能够体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有利于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美丽中国建设。

这些年,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目共睹。拿湖州来说,在近十年的探索中,湖州坚持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在生态建设上硕果累累: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五水共治”九夺“大禹鼎”,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比如,湖州公安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警务”战略。湖州的河道、湖泊、林区等区域,都有专门的“警长”守护。时至今日,湖州在八大重点领域布建“生态警长”2185名,实现全市7373条9380公里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113个农贸市场、主要林区、矿区、路段以及市重大工程全覆盖。从生态联勤警务站联动机制,到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一体化,湖州公安用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个地方的生态好不好,动植物是最好的见证者。

笔者查询到的资料显示,目前湖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8.2%,湿地保有量71.7万亩,建成了以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时至今日,湖州共发现野生植物1300多种、野生动物1700多种。

在这片土地上,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以“鸟中大熊猫”朱鹮为例,经过14年的保护发展,种群数量从10只增加到669只,湖州下渚湖湿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基地。

此外,近年来,湖州还发现了大量珍稀生物的分布新记录,包括近30年没有记录的矮细叶苔、白鹇、武夷湍蛙、中国钝头蛇、王锦蛇、貉、小麂等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濒危物种。

湖州是整个浙江绿色发展的缩影。20多年来,按照最高层指引的方向,浙江以“千万工程”、环境整治“811”工程、循环经济“991”工程、“五水共治”等重大载体为着力点,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向美丽浙江的历史性跃迁。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回看过去数年,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浙江绘就了两条曲线。

一条是金色的曲线。从2002年到2022年,浙江的GDP从8003亿元增长到77715亿元,增长了近10倍。

另一条是绿色的曲线。同一时期,浙江万元GDP能耗下降超过60%,水耗下降近90%。在国家生态省建设的16项指标中,浙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环保产业比重等指标远超标准。

在浙江,一切让路生态,一度是各地面临抉择时的不二标准。

以杭州为例,实施“污水零直排”建设以来,杭州累计完成40个工业集聚区、77个镇街、1451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创建,相关工作在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现场会上得到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肯定。这些年来,杭州共消除河道排水口17239个,消灭348条、1261公里垃圾河、黑臭河,剿灭1256个劣五类水体,创建美丽河湖88个。

此外,2015年以来,杭州率先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现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关停杭钢半山基地和半山电厂、萧山电厂4台燃煤发电机组,每年降低燃煤消耗250万吨;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4000多台……

还有湖州,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湖州至少劝退了167个项目,涉及至少287亿元投资。湖州还曾实施三轮矿山集中整治,削减了2/3以上的开采量,矿山企业由最多时的612家减至47家,剩余所有矿山均达到国家绿色矿山标准。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没有落下,它们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看杭州,正在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包括打造储能、光伏、风电、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链,目标到2025年规模超3000亿。近年来,杭州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为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铺路。

看宁波,从“造烟囱”转为“淘三高”,他们敢于对“黑色GDP”说“不”。对不锈钢行业和铸造业实施差别电价、对40多家紧固件企业的酸洗废液集中处理、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和园区循环化改造。

看湖州,目前湖州已培育了高端装备制造、休闲旅游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金属新材等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地理信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以铅蓄电池行业为例,通过淘汰、兼并、重组等方式,企业数由225家减少到16家,但产值增加了14倍,税收增加了6倍。

长久以来,在传统工业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人觉得绿色经济难以创造大的价值增长。但浙江已经证明,低碳发展,绝不等于“躺平式”发展,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浙江用十几年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

4

尾声

浙江的绿色实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在冲刺“减碳”的关键当口,有一个问题,全世界都想找到答案——

如何能在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甚至换道超车?

这个问题,笔者在浙江的发展路径里看到了答案。他们用一个个脚踏实地的成就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它还告诉我们,经济落后不是生态文明,连接生态和经济发展的,是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信仰。

不难想象,一场发展观的洗礼,正在加速到来。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