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男孩6岁被母亲抛弃,靠吃野菜为生,14岁一夜暴富获500万巨款

香寒阅览趣事 2024-11-21 02:05:07

十四岁,正是应该轻松自在,好好感受青春年华的时候。

然而,对于广西隆林县德峨镇德峨村龙洞丫口屯的杨六斤来说,十四岁却是一个充满苦涩与无奈的年纪。

父母离异,至亲离世,他独自一人在这大山深处,与贫困和孤独抗争了七年。

七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足以在其稚嫩的心灵上刻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2014年,媒体的镜头聚焦到这个瘦弱的身影上,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为他带来了巨额的捐款,命运似乎在此刻发生了转折。

然而,这笔突如其来的财富,对于杨六斤来说,究竟是命运的馈赠,还是另一个沉重的考验?

它会带来福祉,还是会成为另一种负担?

贫穷与坚韧

信息来源:《面对面》 20140706 杨六斤:被改变的命运——央视网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0年3月,杨六斤出生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出生时的体重恰好六斤,于是父母便为他取名“六斤”。

六斤的到来,给这个本就贫困的家添了点乐子,却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则在家照顾六斤和他的爷爷奶奶,以及后来出生的弟弟。

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可家里却总是欢声笑语,六斤的童年简单而快乐。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

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山村的平静,也把这个家庭的快乐给搅乱了。

电话里说,六斤的老爹出了事故,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尤其是六斤的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精神上的打击让她一病不起。

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瘦弱的肩上,丧夫的悲痛加上生活压力,让她承受不住,于是决定再婚。

那一年,六斤仅仅只有六岁。不过,命运的打击并没有就此停止。

2007年,爷爷上山砍柴时不慎摔倒去世,奶奶也因为悲伤过度,不久后离世。

短短两年时间,原本幸福的六口之家,只剩下六斤孤零零一人。

他成了流浪的孩子,自己承受着生活的种种挑战。杨取林看六斤年纪小,一个人住着怪可怜的,就让他到自己家住了。

然而,杨取林家境也不富裕,还要抚养自己的孩子,只能每年给六斤500元生活费,并将他安置在老家的空屋里。

七岁的杨六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

村里的人们同情六斤的遭遇,时常给他一些食物和衣物。

懂事的六斤为了回报这份恩情,主动帮邻居放牛、喂猪、砍柴,换取一些食物。

他衣服破破烂烂,在村里来回跑,小小的肩膀上担着生活的重活。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吃野草,一开始不知道哪些能吃,几次都吃坏了肚子。

经过不断的尝试,他终于找到了几种可以食用的野草,并学会了辨别。在旁人看来苦涩难以下咽的野草,却是他赖以生存的食物。

除了物质上的匮乏,六斤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村里的一些孩子会欺负他,嘲笑他没有父母,说他是没人要的孩子。每当这时,他只能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2012年,在乡镇领导的帮助下,12岁的杨六斤终于上了小学一年级。

学校知道他的难处后,给他提供了免费的午餐,村里也帮他申请到了每年700块的补助。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六斤关怀备至,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希望的曙光

信息来源:杨六斤:残酷与慈悲——中国青年报

2014年2月,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隆林县六斤学校的校长推荐了六斤去参加广西电视台的公益活动录制。

节目组拜访了六斤的家,发现他住在一个又老又破的房子里,房子既是做饭的地方也是睡觉的地方,床上铺的被子都很破,床边用泥巴搭了个锅。

记者问了他一些私生活的问题,六斤很轻松地回答了,看起来对这些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

然而,当记者问起他的母亲时,六斤的情绪瞬间崩溃。

即便被甩开了,他心里仍旧挂念着妈和弟弟。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能帮着妈做点活了,也怕弟弟会和他一样,被人欺负。

为了帮六斤达成心愿,节目组着手寻找他妈妈现在的住址。

经过多方询问,我弄清楚了她的住址。出发那天,六斤既兴奋又紧张,他渴望见到母亲和弟弟,却又害怕再次被拒绝。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六斤母亲所在的村子。

六斤见到妈妈,激动得冲过去,一头扑进她的怀抱,紧紧抱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心里所有的想念和不快都化作了这声声哭泣。

母亲也流下了眼泪,眼中充满了愧疚和心疼。

但在记者问六斤的母亲,六斤能否留下来一起生活时,女人依旧选择了拒绝。

巨款带来的挑战

2014年5月,广西电视台为杨六斤开设了个人银行账户,并将他的故事制作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他。

杨六斤的故事播出后,大家都很关心,不少人和组织都纷纷拿出钱和物来帮助他。

短短两个月,他的账户里就收到了500万元的捐款。

对杨六斤来说,那笔钱简直就像天上的星星那么遥不可及,毕竟以前他连饭都吃不上。

只是它也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挑战。

由于杨六斤年幼,无法独立管理这笔巨款,银行卡暂时由他的堂哥杨取林保管。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质疑,有人认为杨取林是看中了这笔钱,想占为己有。

面对质疑,杨取林感到十分委屈,他表示自己只是想帮助六斤,并无私心。

事实上,杨取林一家也并不富裕,他常年在外打工,也是为了给家人和六斤更好的生活。

同时,便是杨六斤的去留问题。

深圳康桥书院的两名义工被杨六斤的故事感动,便主动伸出援手,帮他来到深圳求学,还包了他的吃住。

杨六斤加入了志愿者团队,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开启了求学的全新篇章。

但不到一个月,他的堂哥就来到深圳,将他接回了老家。

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争议,面对种种猜测,杨六斤只是简单地表示,他想回家乡。

或许,对于他来说,家乡才是他真正的归宿,那里有他熟悉的环境,有他牵挂的亲人,即使生活贫困,也比在陌生的城市漂泊更让他感到安心。

突然间拿到一大笔钱,杨六斤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同时也让他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

他不再为吃穿发愁,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揣测。

曾经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被突如其来的财富所取代。杨六斤面对突然横财,没让自己乱了阵脚。

他用这笔钱为村里修建了道路,方便村民出行。

他还资助了不少贫困孩子,希望他们也能得到社会的关照,改变生活。这些举动,展现了杨六斤的善良和感恩之心,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没把这笔钱私藏,而是决定拿去帮助需要的人。

这或许才是他内心真正的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

善意的边界与持续的关怀

信息来源:"吃野菜"获捐超500万的杨六斤,被指捐出150万修公路——红星新闻

杨六斤的故事让人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善意。

帮助他人,本是出于好心,但如何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

巨额捐款对于杨六斤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这让他生活条件好了,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压力和烦恼。

它让他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却也让他失去了平静的生活。

我们该如何看待“善意”的边界?事实上,虽然钱物援助挺关键,但给人心灵上的鼓励和指引才更宝贵。

对于像杨六斤这样的困境儿童,更需要的是长期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社会的爱心捐助,应当透明化、规范化,避免出现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受助者的心理健康,避免让他们因为突如其来的财富而迷失方向。

关键是要持续关注并帮助他们,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次性给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掌握生存技能,才是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向未来。

杨六斤的未来,依然充满着未知。

这笔捐款,能否真正改变他的命运?他能不能战胜现在的挑战,健康快乐地长大呢?

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解答。

我们期待着,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杨六斤能够走出困境,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