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大决战》三部曲,可以说是我们国产历史战争片之光,其恢弘的战争场面仍然让后辈们望其项背。
电影版《大决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高度还原了当时历史事实,甚至演员们说的很多台词,都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话。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逼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电影请来了强大的顾问阵容。
那么,当年电影版《大决战》的顾问阵容有多强大呢?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来了解一下
电影版的《的大决战》
三大开国将军助阵不同于现在战争剧,经费少的就随便找几个外行,甚至是导演自己上,经费多一点就找几个军迷或者军事领的媒体人来来充当顾问。
可人家老版的《大决战》可不同,而是直接找经历过三次大决战的开国将军们直接充当顾问,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剧组进行了指导。
当时剧组一共请来了7个顾问,分别是:
开国中将张震、苏静将军,开国少将杨国宇将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老先生,曾负责北平情报以及策反傅作义的崔月犁老先生;《北方杂志》创始人、多次采访过刘邓的作协副主席陈荒煤老先生;以及文化部副部长丁峤老先生。
这7个人,随便拎出一个都是震撼力爆棚,足以远超现在的顾问。
电影版《大决战》七人顾问团
而这其中,主要作为军事顾问的则为3位开国将军。
其中,在大决战时期担任华野副参谋长的张震将军,在当时已经是国防大学的校长,军衔为上将,当老人在回忆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总是感慨万分。
当年在“淮海战役”期间,作为华野实际的参谋长(当时正参谋长陈士榘已经下到部队指挥),张震将军也是寸步不离粟裕大将,可以说从追击黄百韬兵团,再道碾庄歼敌,最后是陈官庄保卫和歼灭杜聿明集团,每一次华野和粟裕的决策,都少不得张震将军在旁边建议,而且粟裕当初发动淮海战役,就是和张震将军联名向军委和主席请示。
张震将军
就事论事,通过张震将军参与顾问,能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历史上粟裕大将。
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张震将军总是在粟裕大将身边,协助其指挥作战和分析情报、战场形势。影片中的华野二人组,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势,依然能抓抓战局,吃掉黄百韬和杜聿明两大集团。
电影里面的张震和粟裕将军(剧照)
电影里虽然是谢伟才老师第一次扮演粟裕,却能还原出粟裕的神态和表演的张力,则成为了后世很多演员争相模仿模版。
特别是在追击杜聿明集团时,当军委说杜聿明走两淮的,而自己又判断那是杜聿明的烟雾弹,他肯定走西路撤退,在自己和军委情报中来回纠结和煎熬的桥段,确实最为经典。
这些片段向我们展现了粟裕深于谋算,慎于决断的特点,当他说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的时候,又展示出了的果敢和决断……
以上的这些,自然也离不开张震将军在其中指导。
粟裕(剧照)
如果说张震是负责《淮海战役》的顾问,那么《辽沈战役》毫无疑问就要说苏静将军了……
在电影《辽沈战役》里面,我们会发现东野的司令部除林罗刘之外,还会常出现一个身影,那就是姚居德扮演的东野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而恰好这个单元的顾问是苏静将军。
早年的苏静将军一直就是在红一军团和115师里面担任侦察员、情报处长,到了东北之后李中将去了纵队指挥之后,他便成为了东野的作战处处长,因此对于当年林罗刘在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的指挥是非常清楚,甚至很多作战命令都是通过他传递。
苏静将军
而有了苏静将军的顾问审核,剧组对于林罗刘三人组和东野总部人员的神态、习惯都能进行很好的刻画。
可以说,无论是《辽沈战役》中的刘亚楼、罗帅还是101,都成了很多人心目中三人组的原型,特别是马绍信老师,从形态到调表演,不苟言笑的神态,以及不怒自威和沉默寡言的形象跟101如出一辙。
而据说马绍信老师为了表演好101这个角色,还多次找苏静将军取经,从苏将军的回忆中找寻指挥百万大军的感觉。
苏静将军(剧照)
作为两大野战军参加的《淮海战役》,张震将军代表华野,杨国宇将军则是代表中野。
杨国宇将军在淮海战役时,历任中原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交通处处长等职务,全权参与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中野是被悲壮的,12万人就敢包围12万人的黄维兵团,而且打的很辛苦。影片中的中野则是集中展现了这个“苦”,从装备上讲,电影里面的中野也展现出了刘邓大局观。
当听到邓公说出那句
“别说你们纵队,就算是中野都打光了,其他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便立刻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邓公振奋人心的话(剧照)
除了三位开国将军的鼎力支持,让粟裕和101等形象成为经典之外,其他几位顾问也是指导不少。
比如,主席的秘书叶子龙老人,曾接见了扮演主席的古月老师,而且还跟剧组讲述大决战期间主席的故事,让古月老师扮演的主席更加的真实,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电影和电视剧两版的主席形象,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唐国强老师很优秀,但他的主席有点像在读台词,像个旁白。而古月老师的则是有明显的节奏停顿,让人听着就像日常交谈,而非是表演痕迹明显的台词……
叶子龙老先生
因此,很多人在看电影版《大决战》的时候,都会发出一个感慨,虽然明知道是电影,但总会有一种身临战场之中的错觉?
而之所以是这样,正是顾问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在“复盘”那场荡气回肠的战役,真正经历过的战争,能不真实么?
其实当时差点还请了我军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老总,当时电影导演、八一厂的最强导演李俊老先生,曾率蔡继渭等几个分集导演去登门拜访了聂老总。聂老总也是知无不言,将平津战役以及他所知道的其他两次战役经过和一些细节性或不为人知秘闻也一起告知了剧组。
聂老总
其他影视顾问,画虎不成反类犬好的顾问能让电影更加真实,艺术性更高,而差的顾问则会让作品被人唾弃……
在这里雨田君举移个例子。
比如,新版《大决战》。
不说它那个只有几百人参与,场面小家子气的大决战。
单说在文戏上面,电视剧里的顾问就不合格。
在人物的称呼上,杜聿明居然敢叫陈诚为“辞修兄”?要知道陈诚可是杜聿明的长官和黄埔时期的教官,你不叫声长官,叫声老师不过分吧。
敢不给陈诚面子的杜聿明(剧照)
除了称呼错误之外,还有就是视角也是错误,整个大决战通篇就像是雨田君在写论文,比如唐国强老师,总是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军反攻的开始……取得决定性的……”诸如此类云云,台词念得作报告一样,而看看人家古月老师是则呢么说的呢?
“六十万对八十万,夹生也要把他吃下去”。
言简意赅,却也霸气十足……
淮海战役的主席(剧照)
剧中的老蒋也是历史功课做的不到位,剧中王劲松老师扮演的老蒋说话,说话却很口语化,哪怕是在部署中也是一样,话太碎,而且因为是现代剧演多了,话也变得随性。
这可不是真实的老蒋,我们看老蒋的日记还是发现他比较喜欢邹文字的,这一点在老版大决战中表现的很明显,比如在淮海战役时老蒋的一通发言,就很有他的特色,一口奉化话,在加上半文半白的一句,不能说像,只能说跟老蒋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叶遂归于一统……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二十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么?”
淮海战役发表演说的老蒋(剧照)
而且还有蒋夫人和蒋大公子等人,开口闭口一个“解放区”,劝老蒋不要进行“全面战争”,不知道的以为他们是我军这一边的呢?
大公子开口闭口“解放区”(剧照)
总之因为缺少历史的考究,整个大决战的人物台词的立场和意境很混乱,很多时候都是开上帝视角,既我军必胜、国军必败带有这种结果的演戏,压根就没有大决战的气氛。
比如新版的杜聿明天天愁眉苦脸,就这样丧气的将军,历史上的老蒋真的敢把军队交给他指挥?
一脸愁容的杜聿明(剧照)
因此,这以上的种种肯定要该电视剧的顾问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