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武汉自古以来就没有做过首都”。果真如此吗?

天下明眼人乔红占 2024-06-24 13:14:42

实际上,武汉自古以来不仅做过地区性首都,甚至还做过全国性首都,只不过时间都很短,因而被人们都忽视了、遗忘了。

一,武汉的诸多优势使武汉非常适合做首都。

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家的首都,一般来说需要考虑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首都必须要居天下之中。

《吕氏春秋·慎势》中所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武汉地处中国的心脏地带,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人口地理的中心,环绕武汉1200公里以内,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经济与人口。

如果国都居中的话,那么中央政府就能更好地,管理控制着整个国家各个区域。

2,首都必须要有天险来保护首都的安全。

武汉地处两湖盆地的东端,武汉的北面是大别山、东面的幕阜山,南面是逶迤的五岭、西面是巫山。这些山脉都高达1000多米、而有些山峰海拔甚至超过2000米,绝对称得上是天险巨障。

因此武汉的险障程度绝不亚于十三朝古都的西安。

可是在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中,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却不敌40万进攻武汉的日军,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武汉就被日军占领了。

武汉之所以失守,主要是国民党军队没有守住九江。

九江是武汉的东大门,但是守卫九江的国民党军队并不多。

当时守卫九江的国民党将领是张发奎,张发奎将主力部队守九江的长江沿线,另外,张发奎将自己的嫡系部队第四军3万人,做为预备队使用,主要是用来反击在九江长江沿岸的日军登陆部队。

张发奎将军的部署完全正确,但是九江还是失守了,问题就出在九江的姑塘地区。

姑塘在鄱阳湖西岸,日军一旦在姑塘登陆,那么日军就可以从姑塘抄九江的后路,可以将守卫九江的国民党军队全部包了饺子。

当日军登陆部队与九江的国民党军队正在激战的时候,另一股日军则在姑塘地区强力登陆,虽然国民党军队也组织了反击,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在姑塘登陆的日军。

姑塘很快失守,这不是张发奎不重视姑塘的防务,张发奎手中就那么一点兵力,他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兵力布防在姑塘防线上。

张发奎将军为了不使九江的国民党守军被日军包了饺子,最终只能下令放弃了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九江。

中国抗日战争之初,蒋介石的错误指挥,也造成了后来武汉的失守。

上海地区没有山,全是无遮无拦的平原地形,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日军的飞机、重炮,发挥出它的强大火力,将国民党军队成批成批地杀死杀伤。

非常不利于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厮杀,可是蒋介石却把70万国民党军队调到上海地区与日军作战,导致国民党军队伤亡了约30万人,另外还有大量的先进德械武器装备被日军摧毁。

试想一下,如果蒋介石不发动淞沪会战,那么在武汉保卫战中,就会多出3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投入到九江保卫战中,如此一来,九江就不会失守了,九江守住了,那么武汉也就能守住了。

3,首都必须要地处有‬丰富的粮食产量区域‬,以确保首都数以百万‬军民的粮食供应。

如果首都的粮食供应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到了天灾严重的时候,由于首都军民会因饥饿难耐而产生叛乱,进而导致全国出现动乱。

例如,在唐朝以前,中国各个王朝的首都人口均不过百万,因此,凡定都关中者,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盆地,所产的粮食还能够使首都军民吃饱。

到了唐朝中期,长安城市人口就增长到了一百好几十万人,因此关中盆地所产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关中盆地所产的粮食连长安城中的居民都不够吃,更无法再养活十几万军队来保卫长安了,于是原本用来保卫长安的军队,都被调到遥远的河西走廊等地去屯田就食,导致长安兵力空虚,这给安禄山造反,攻陷长安提供了机会。

安禄山从起兵叛乱到安禄山死亡,仅仅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整个安史之乱却持续了八年,导致唐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自唐朝以后,就没有哪个大统一的王朝再愿意定都关中盆地了,因为关中盆地产粮十分有限,根本就再也养不活数量极其庞大的都城人口。

到了北宋,都城开封的人口据说都达到了200万人,怪不得皇帝赵匡胤不敢将首都定在关中盆地了。

二,武汉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做过一次像样的首都。

武汉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做过一次像样的首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是由于两湖盆地开发太晚,没有强大的经济做支撑,武汉就很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首都。

武汉地处古云梦大泽的东端,因此武汉及周边地区常年遭受水患,使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难以获得常年丰收。

但是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一旦得到充分的开发后,就能变成富饶的鱼米之乡。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享有“两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其意思就是说,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里,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一旦得到充分的开发后,那么其所产的粮食足以养活200万以上的城市居民,另外还能养活几十万用于保卫首都的军队。

两湖盆地直到清朝才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而两湖盆地被大力开发后,则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历代名家都低估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武昌‬是‬多么‬地‬适合‬做‬首都‬。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武昌的价值、重要性,竟然连荆州都不如。

诸葛亮到了南京后,盛赞南京是龙蟠虎踞之地,非常适合做首都。可是后来事实证明,南京其实就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地方。

三‬,武汉的首都‬缘。

1,楚国定都鄂王城,在长江与层峦叠嶂的幕阜山的保护下,使楚国终于变得强大起来。

武汉四面大山环绕,地势非常险要,但是在武汉三镇中,尤以武昌的地势最为险要。

武昌和汉阳、汉口一样,都是四面大山环绕,但是武昌还有长江这条又宽又深的天然护城河。

鄂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金牛镇高河乡鄂王城村胡彦贵湾,是古武昌的一部分。

鄂王城南靠层峦叠嶂的幕阜山,东面、北面、西面均为长江环绕,易守难攻。

在楚国早期,楚国不仅弱小,还受到周朝军队的攻击,生存得很艰难。

后来,楚国将都城定在了地势险要的鄂王城,周朝的军队就再也不敢前来进攻楚国的首都了。

从此以后,楚国安心发展了近百年,国力越来越强大,最终拥有了与各诸侯国相互争霸的实力。

2,孙权定都古武昌(今鄂州),使吴国避免了亡国的危险处境。

自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杀害了关羽后,刘备就发兵5万亲征东吴,对外宣称是为了要给关羽报仇。

其实,刘备发兵进攻东吴,一方面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要夺回战略要地荆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过,当刘备拿下巴蜀后,就分兵两路,一路从荆州出发进攻中原,北伐曹魏;一路则从汉中出发,进攻大西北,北伐曹魏,如此一来就可以消灭曹魏,进而夺取整个天下了。

刘备要想夺取整个天下,那么首先就必须夺回荆州。因此,刘备重兵出击东吴,为关羽报仇是次要的,夺回战略要地才是主要的。

公元220年,吴王孙权为了守住刚刚从关羽手中夺回来的荆州,于是朔江而上,暂驻公安。

公元221年,东吴则派出陆逊任总指挥迎战刘备大军。

同时,孙权于 221 年 4 月将孙吴的统治中心从公安迁到鄂县,并将鄂县更名为武昌,取以“武而昌之义”。孙权于229 年 4 月在武昌南郊称帝,不久后就还都建业(南京)。

当时,孙权将首都迁到鄂州(古武昌)的好处就是为了防止刘备的5万大军绕过陆逊的防线,攻击陆逊的大后方江夏以及鄂州等地。

一旦陆逊的大后方被刘备端掉了,那么陆逊就会成了第二个关羽。

如果陆逊抗击刘备大军失败了,那么吴国也就会很快灭亡了。

3,陈友谅定都武昌。

1360年陈友谅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杀徐寿辉称帝,以江州(今九江)为首都。

1361年陈友谅被元璋打得丢盔弃甲,老巢江州也被朱元璋给端了,失去了首都江州的陈友谅,于是陈友谅不得不另选首都,最终陈友谅以武昌为首都。

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朱元璋有勇无谋,但是朱元璋却拥有刘伯温这样的几百年都难得一遇的人才。

而陈友谅同样也是有勇无谋,但是陈友谅就没有朱元璋那么幸运了,陈友谅身边连个李善长这样的人才都没有。

从陈友谅和朱元璋身边的人才来看,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是迟早的事。

1364年朱元璋攻破武昌,大汉政权灭亡。此次建都前后只有3年时间。

陈友谅败给了朱元璋,不是败在了首都的地理位置和地势上,而是败在了智囊团上。

4,中华民国迁都武汉,使武汉第一次成了全国性的首都。

1926年7月,大约10万国民革命军趁北洋大军阀吴佩孚的主力部队,陷在北方的南口战场上之际,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战争。

一方面由于两湖地区的敌军兵力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还由于这十万北伐军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援助,再加上北伐军的战斗意志十分坚强,所以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武汉,并于1926年10月10日攻下了武昌城。

1926年12月国民政府正式迁都武汉。1927年3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武汉国民政府正式成立。

但是好景不长,从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使中华民国出现了两个政府,这对于整个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1927年)8月25日,不掌管军权的汪精卫自知自己斗不过蒋介石,于是汪精卫不得不同意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同时,汪精卫从此也开始屈居于蒋介石之下,这就是历史上的“宁汉合流”。

0 阅读:118
评论列表
  • 2024-09-04 08:56

    古代做首都,农业和人口是第一选择。农业发达就必须具备很好的地理条件,粮食充足人口才能发展。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没有山川都是平原适合耕地,没有江河湖泊,不容易发生水患。在古代山川地区水患地区都是没人开发的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