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上吃的什么?除去大家知道的草根皮带,伙食很“精彩”

三月爱纪录 2024-11-14 04:24:32
前言

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难的只是爬雪山过草地吗?

其实最难的反而是吃不上东西,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会随身携带几天干粮,但是当他们真正的踏上长征路的时候,才真正的陷入了食物危机!

这时候的他们就只能想办法丰富自己的“菜谱”,而且这丰富程度,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那么红军战士当年吃过的东西,到底能有多“精彩”?

一、雪山草地“尝百草”

长征路上最难熬的一段,非雪山草地莫属。川西高原,空气稀薄,终年积雪,这环境搁谁身上都受不了,更别说还要翻山越岭、忍饥挨饿。

野菜草根,野果树皮,这些搁咱们现在看来完全不能入口的东西,在当时可是红军战士的“救命粮”。

1935年6月红军翻越夹金山,战士们当时每人每天的“口粮”就一小半碗煮玉米,战士们都舍不得吃完。

要留一半带到山上再啃几口,就着雪水,也算“改善伙食”了。8月红军开始过草地,出发前上级要求每人带10斤干粮。

可实际上,大部分人只带了2、3斤,多是些青稞麦,煮熟的、没煮熟的都有,能带点肉干就不错了。

可这草地一走就是好几周,甚至几个月,这点粮食哪够塞牙缝,野菜树皮甚至是草根就成了家常便饭,关键是这些野菜有些还有毒。

为了避免战士们中毒,党员干部们就先“试毒”,确认安全后才让大家吃,这可是拿命换来的经验。

走在最后的红二方面军这下可就惨了,前面的部队把能吃的野菜都采光了,连根都挖没了。

怎么办?杀牦牛、战马,连皮带骨,肠肚都掏空了煮汤喝,“要珍惜每一块牛皮!”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物资的极度匮乏和战士们的无奈。

更令人敬佩的是,为了让战士们在茫茫草地上活下去,红四方面军还专门搞了个“野菜展览会”,教大家辨认哪些野菜能吃,哪些不能吃。

这种苦中作乐的求生欲,现在看了让人鼻子都有点泛酸。

二、枪林弹雨里的“加餐”

长征路上虽然艰苦,但也有些“小幸福”,在突破敌人封锁线、攻占城镇,或者打胜仗后,红军偶尔能缴获一些物资,其中也包括食物。

虽然不多,但也能让战士们高兴一阵子,因为这对于当时缺衣少食的红军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了。

1935年2月,红军攻克遵义,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粮食,这及时补充了部队的给养,也鼓舞了士气。

同年红军在云南截获了龙云送给薛岳的三辆运输车,上面装满了药品、给养,还有宣威火腿,这意外的“加餐”让战士们好好解馋了一次。

当然红军也不是只靠缴获,他们也会向老乡购买食物,即使只是一些饼干、点心,也能让战士们补充些许能量。

长征初期,红军对未来还抱有希望,也做了些物资准备,出发前,每人都会带几天的干粮,还有油、盐等必需品。

可随着长征的进行,粮食补给越来越困难,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准备出发长征了。

临行前,上头下了命令,每个人都得背上四天的干粮,再带上一斤油、一斤盐。

可这点东西,对于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离开苏区后,红军的补给线被切断,只能向商人募捐来解决吃饭问题。

可即便如此,粮食还是不够吃,为了轻装前进,红军不得不扔掉大部分行军锅。

三、终于吃上饱饭

行军的其他人是轻装上阵了,这可苦了做饭的同志,在苗山,战士们甚至只能把没收的谷子用手搓去稻糠,然后煮成糙米饭吃,这得多费劲。

四渡赤水,红军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的光辉范例。

不过这精彩战役的背后,也隐藏着红军战士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辛酸,每当红军占领一个村镇,斗地主、开仓分粮。

那场面,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老天爷开眼了”,久违的白米饭、香喷喷的猪肉,战士们吃得狼吞虎咽,恨不得把肚皮都撑破。

可这终究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分到的粮食也就够维持个几天,队伍一开拔,粮食危机又来了,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压在每个战士的心头。

短暂的饱餐终究是权宜之计,粮食问题这块心头大石,还得继续扛着,继续想办法解决。

经过漫长的跋涉,红军终于到达了陕甘宁边区。这里物产相对丰富,战士们终于能吃上饱饭了。

到达班佑、阿西等地后,红军的伙食明显改善,萝卜、胡豆、甜菜、麦子都能吃到了,战士们终于能填饱肚子,恢复体力。

到了哈达铺,红军买了很多羊肉、白面、油盐。好久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战士们就像过年一样高兴,见面都互相问候。

结语

从出发时的干粮憧憬,到雪山草地上的野菜挣扎,再到陕甘宁的饱餐喜悦,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

咱们现在的生活,跟他们比起来,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的敬仰。

参考资料:

临川发布长征中红军吃什么?

澎湃新闻党史学习教育|长征中红军吃什么?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