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义传(36):欧阳珣—忠魂不屈,誓死捍卫国土

米多知道 2024-08-14 03:23:42

欧阳珣,字全美,吉州庐陵人,自幼聪颖过人。在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的科举考试中,他一举中的,成为进士。此后,欧阳珣步入仕途,历任多个职位。

在担任忠州学教授期间,欧阳珣悉心教导学子,使忠州学风焕然一新。随后,欧阳珣调任南安军记录官,他恪尽职守,认真记录军中事务,深入了解军中情况,积极为上级建言献策。不久,欧阳珣又调至盐官县担任县长。在任期间,他廉洁奉公深受百姓拥戴。

因其在地方政绩显著,欧阳珣被推荐至京城担任要职。此时,正值金人南下。当金兵的铁蹄逼近京城,朝中大臣们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宁,纷纷讨论割让河北的绛州、磁州、深州三地予金人以求和。这一提议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欧阳珣闻讯后,义愤填膺,他认为割让土地意味着丧失祖宗基业,是对大宋的极大侮辱。

于是,欧阳珣联合了九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起草了一份慷慨激昂的上书,坚决反对割让祖宗的土地。在上书中,他们详细阐述了割地的严重后果,指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践踏,是对后代子孙的不负责任。欧阳珣及其九位朋友的上书,虽然在朝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也让他们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

在京城面临金兵压境的紧急时刻,朝中的大臣们再次齐聚一堂,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应对之策。会上,气氛紧张,意见分歧严重。一些大臣主张妥协,认为割地求和可以换取暂时的和平,避免更大的战乱和损失。欧阳珣在会上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说:“诸位同僚,今日之事,非同小可。割地求和,虽可解一时之急,但却遗患无穷。我欧阳珣虽不才,却深知祖宗之地,寸土不能让。今日若因恐惧而割地,他日必将受制于人,悔之晚矣!”

当时的宰相,面对欧阳珣激烈的言辞,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认为欧阳珣的言论不仅妨碍了和谈的计划,还可能动摇军心民心,因此起了杀心。为了排除这个“障碍”,宰相决定利用欧阳珣,派他去割让深州。

欧阳珣虽然不愿意割让土地,但他必须接受朝廷的命令。当他抵达深州城下,看着死守城池的将士们,欧阳珣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他痛哭流涕,金人对他说:“只要能劝说深州投降,以后给他荣华富贵!”欧阳珣向城上的人大声呼喊:“朝廷被奸臣误导,以至于此,我欧阳珣已经做好了一死的准备,但我希望你们能够坚守城池,为国家尽忠义,不要放弃抵抗!”城上的人们听到欧阳珣的哭诉,无不为之动容,他的勇气激励了守城将士抵抗的决心。

金人对于欧阳珣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对金国的公然挑衅。因此,他们将欧阳珣逮捕,并将他押解到了燕京。在燕京,欧阳珣遭到了残酷的对待,最终被金人以火刑这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处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