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无法退休的真相来了!
60岁,是城市里大多数职工的退休年龄,但肯定不包括农民。
此前一份调研了2000名农民的调查问卷里提到,60.7%的农民选择了干到动不了为止。
从农村走出城市的大学副教授仇凤仙自2015年开始就重点关注研究农民的生活,她还出版了两本书,其中讲述了许多农民生活的不容易。
在仇凤仙走访的众多农民里,外出务工超过21年的农民占比达到了41.2%,基本上农民工是把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奉献给了城市发展,他们也是为中国经济腾飞付出过汗水的一代人。
让人遗憾的是,城市发展的红利却基本和农民没多大关系,15.2%的农民没有存款,55.2%的农民存款金额低于5万元,所以这也注定了农民没有退休这一说法,哪怕是70、80岁依旧要在地里耕作,平日里也是省吃俭用,生病了也得尽量忍耐。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在城市里打拼了几十年时间,他们积攒下来的财富都去哪里了呢?
温铁军在《八次危机》里提到中国的经济优势不在于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市场化改革后的红利,这些东西在许多类似的国家都有,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得上中国,中国经济真正的优势在于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进城以后大多数都是从事高强度、高风险、低收入的工作,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基本上没有任何福利保障,但即使如此,他们的收入依旧远超种地带来的收入。
在过去几十年来的城市化高速发展中,数亿农民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拼,为城市建设发展做贡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别看社会都叫进城务工的农民为“农民工”,农民工确实是做工人的工作,却没有享受到任何工人的福利待遇。
知名教授孔祥智、何安华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提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工资差额为城镇经济发展节省了85495亿元的成本,这还不算节省的社保成本。
如果从建国开始算,加上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及地价剪刀差,截止2007年,这几样加起来就高达17.3万亿元。
农民工为城镇发展节省了那么多成本,这些成本原本应该是属于农民工的待遇和福利,这也是农民工劳动多年,依旧攒不下钱的一大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代际剥削,农民父母总是把孩子的婚姻、教育、购房成本算在自己头上,孩子买房、买车、结婚,农民父母一般都会往外掏钱,随着时代发展,不管是结婚、买房的成本都已经有了非常大幅度的上涨,农民工本就不多的积蓄为了补贴子女的生活,自然会变得穷困。
而且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下,多数农民的孩子都已经进城发展,这也意味着这种付出很可能是单方面的,孩子长期在城市,很难照顾到农村的老人,最多也就是每个月往家里打一些钱,希望父母在农村的生活能好一些。
制度这一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仇凤仙教授为一个缴纳了15年新农合的农民算过一笔账,农民过了60岁以后,每个月也就领40多元,加上基本养老金的100多元,加起来都不到200元。
200元一个月自然不可能过得下去,因为缺乏福利兜底保障,农民只能够继续在田里劳作。
很多人可能会说,农民没有交过社保,自然不会有养老金,这句话肯定是不对的,先不说农民交了那么多年的公粮,就说农民在城市建设中给城市带来的收益,以及城乡二元制导致农民的收入往往少于城市居民,算下来农民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肯定不会比城市居民少。
以上多个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一代农民工的暮年生活:缺乏亲情陪伴,在死寂沉沉的土地上继续劳作,直到无法继续耕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