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量进城”之辩:是机遇还是挑战?

初兰聊美好的 2024-09-24 02:39:26

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那就是为什么好像有一种力量或者趋势要把农民赶进城,而不是让他们留在农村。我们面对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一定的误解,并不是 “赶” 农民进城,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后果。

一、经济发展的必然驱动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来源。而我们在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城市中的制造业、服务业这些行业,工资相对较高,农民进城后可以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还有许多农民搬迁进城后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物流配送等岗位都找到了工作,辛勤的工作也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于年轻一代的百姓来说,他们是渴望通过在城市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二、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教育匮乏的原因。因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资源上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城市拥有更好的学校、更优秀的教师、更丰富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大部分人选择进城的原因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能有机会考上大学,摆脱农村一直艰苦的生活环境。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不均衡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是要优于农村的。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医疗体系、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等。在农村,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医疗条件有限让农民在面对重大疾病时会陷入困境,文化娱乐活动的匮乏也让农村的生活变得简单乏味。两相比较,城市的生活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所以,为了享受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部分农民都决定进城生活。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农村并不是毫无价值。土地是我们的根,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农民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守护者。在推动农民进城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管农村的发展,还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慢慢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的效益怎么提高。现在就能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农村也出现着一系列的坏处。

一、土地荒芜,农业发展受阻

近几年。农民大量进城农村的耕地就没人再耕种了,土地到处大片荒芜。这使得农业生产遭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产量的下降,有可能导致国家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长期荒芜的土地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加剧了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很小的时候那些生机勃勃的农田变成了荒草丛生之地,我们的农业根基被动摇。

二、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危机

我们国家不仅有着朴实的农民,农村里更具有独特的乡村文化,包括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农耕文化等。大量迁徙入城后,乡村艺术文化的传承主体大量流失。年轻一代的人民纷纷涌入城市,那些古老的技艺、习俗被弃如敝履,导致无人继承的局面。比如传统的手工编织、木雕等技艺,可能因为缺乏传承人慢慢消失。乡村的文化活动也因人员减少难以开展,以前热闹的庙会、节庆活动都变得冷冷清清,过年过节都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三、农村社区凝聚力下降

在小时候农村就像是一个紧密的社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照顾。进城后,农村的人口减少,也变得冷清起来。邻里之间的联系极大的减弱了,互助合作的氛围也不复以往。农村的社会关系网络被拆散。谁家有困难时,没有以前容易得到邻居的帮助,社会秩序和稳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困难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比较薄弱,少了大量人口后,这方面也变得更加困难。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因为缺乏维护而损坏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道路在无人维护的情况下,会变得坑坑洼洼,农产品运输和村民出行会出现极大的不便。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卫生室等也可能因为使用人数减少而面临关闭或缩减规模的情况,进一步降低农村的生活质量。

五、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人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当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后,产业发展将受到限制,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难以兴起。没有了农民的积极参与,经济活力难以激发,导致经济差距会进一步和城市加大。更重要的是消费市场也会因为人口减少而萎缩,商业活动就没有了活跃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在我看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发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留住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让农村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大家觉得在农村好呢还是农民都迁入城市好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