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安全,始终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联合国报告的警钟长鸣,俄乌冲突的余波震荡,无不提醒着我们,粮食危机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挑战。
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探索新型粮食作物,提高粮食产量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中国人对竹子,感情特别深厚,竹筒饭的清香,竹叶包饭的鲜美,都体现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巧妙利用。
不过你可曾想过,这种挺拔的“草”还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稻结合,孕育出一种全新的粮食作物——竹稻?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一位中国科学家历经40年辛勤耕耘的结晶。
这位就是钟章美,人们都称他为“竹稻界的泰斗”,钟章美从八十年代的灵感闪现起步,如今40年过去,她在江南各省推广竹稻种植,打造了一段科技与梦想交织的传奇故事。
竹稻的诞生,堪称远缘杂交的奇迹,竹子与水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同属禾本植物,如同老虎与猫,有着共同的祖先。
钟章美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这两种“远亲”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物种,这项研究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同跨越物种的鸿沟,需要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最终迎来成功的曙光。
1971年,钟章美获得了宝贵的三粒竹稻种子,这三粒种子,承载着无数的期盼,也象征着希望的萌芽。
经历了不少挫折,最后只有那颗种子坚挺地活了下来,还长得枝繁叶茂,结出了大果子。
这136粒最初的竹稻,成为了后来中华竹稻的源头,也开启了中国粮食作物发展的新篇章。
竹稻并非简单的杂交品种,而是集竹子与水稻优点于一身的“超级稻米”,它不仅继承了水稻的粮食属性,更汲取了竹子的优良特性,从而在产量、抗性、营养价值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竹稻的高产潜力吸引眼球,中国的常规杂交水稻通常亩产在980公斤左右,而竹稻的产量则能轻松突破1000斤的大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亮眼的产量数据并非来源于精心调控的实验田成果,而是在普通的水田中,由无数农民朋友进行大规模种植所得到的实际产量数据。与转基因水稻相较,竹稻的产量表现尤为突出,更关键的是其种植的安全性,无需担忧可能伴随基因改造而来的未知隐患。
竹稻还具有出色的抗倒伏性能,这主要归功于其粗壮有力的茎秆,直径几乎是普通水稻的三倍,茎节之间排列紧密,组织密度高,犹如竹子般坚固且直立。
竹稻个头大约有1.5米高,叶子很大,光合作用效率高,淀粉生成也快,即使面对强风袭击,竹稻也能屹立不倒,保障稳产高产,竹稻不仅抗倒伏,而且具有竹子的耐旱能力。
在炎热的夏季,种植竹稻的水田甚至可以不用灌溉,即使农田干裂,竹稻依然能够正常生长,这对于缺水的地方来说,真是个大好消息,竹稻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抗病能力相当强。
竹稻的茎和叶子,还有稻粒里头,藏有一种能杀菌的特殊成分,叫做竹黄酮,自身有一种特别的保护力,能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农民种植竹稻后,甚至可以省去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竹稻种植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它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据专家统计,浙江和江西两省的农民种植竹稻后,每亩收入可以增加2100元,相比传统水稻而言翻了三倍,这还仅仅是稻谷售卖的收入,竹稻的茎秆还可以用来造纸,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当然竹稻米的售价也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一斤竹稻米的价格约为20元,是普通大米的8倍。
与动辄上百元一斤的竹米相比,竹稻米的价格仍然显得较为亲民,这主要得益于竹稻的稳定产量,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只结一次米,而钟章美研发的竹稻米每年都可以种植,因此价格更具优势。
竹稻米不仅产量高、抗性强,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也令人称道,竹稻的米粒又长又细,煮熟后有一股淡淡的竹香味,吃起来既脆又软,挺不错的口感。
引人瞩目的是,在凛冽的冬季用竹稻烹煮出的米饭,竟然能维持数日的松软和香甜,不易变得干硬,这主要归功于竹元素的天然抗菌和保鲜特性,至于营养价值,竹稻亦属佳品。
它蕴含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达惊人的11.4%,而其中的锌元素含量尤为卓越,每公斤竹稻含锌量达到2000毫克,换言之一碗这样的米饭,锌的摄入量相当于饮用了十杯富含锌的牛奶。
锌是大脑发育的关键元素,对男性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促进睾丸发育以及提升精子的活力,而竹稻中的竹黄酮则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能有效降低体内自由基的含量,从而增强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能力。
研究发现竹稻米里的铅比一般大米要少得多,对健康更安全,竹稻米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海外食客的青睐。
日本常常买我国很多竹稻米,这米主要用来做寿司和饭团,竹稻米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恰到好处,非常适合制作寿司饭团,用手一捏很容易成型,并且带有独特的竹子清香,深受日本食客的喜爱,竹稻发展前景看涨,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展现中国智慧。
中华竹稻代表我国农业科技的成就,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智慧,它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不少来自美国等国的农业专家来中国取经,学习竹稻米的种植方法,打算在自己的国家推广这一农业新技术,竹稻的成功也为远缘杂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竹玉米、竹小麦、竹高粱等更多新型作物的出现,进一步丰富粮食种类,提高粮食产量。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竹稻的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等特性显得尤为珍贵,它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增强粮食多样性、抵御粮食危机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
钟章美,与袁隆平、李振声等中国农业科学家并肩,共同构成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璀璨星河,他们用毕生的心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人民的福祉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名字,永远会被记在中国农业进步的历史里,中国农业科技群星闪耀:为人类的饭碗保驾护航
钟章美的故事,就像是咱们中国农业科技前进脚步的一个小例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农业科学家,默默耕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人类的饭碗保驾护航。
袁隆平先生倾注一生研发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出高产品种,帮助中国及全球解决了吃饭问题。
“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了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为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傅廷栋被誉为“世界杂交油菜之父”,他成功培育出首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品种,这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登海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的开拓者”,他长期投身于玉米品种改良,成功推出了多个既高产又优质的玉米新品种,方智远成功研发了我国首个杂交甘蓝品种,为我国蔬菜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些农业科学家,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贡献却举世瞩目。
科技武装下,我国农业焕然一新,对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显著,他们是新时代的楷模,撑起了国家的筋骨,赢得了民族的自豪。[浮云]
参考来源:
张光建、陈小平、莫非:“竹稻之父”钟章美成就竹子与水稻超远缘有性杂交,北京农业. 2012
什么是竹稻.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