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中国东北,人们会想到“振兴老工业基地”;如果到海南去,你会发现很多东北人。
不过,在上一个世纪,则是另外一副模样。由于地处战略要地,上世纪初时,东北的工业就已经非常发达。1949年之后,新中国很多重工业项目,也都设在东北。
上世纪30年代,作为东北主要城市之一,哈尔滨这座城市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外国人来了,会把哈尔滨视作“东方小巴黎”呢?
下面,来看美国探险家拉里莫尔镜头里,1931年的哈尔滨到底有多繁华?
1931年的哈尔滨,街道整齐有序,两侧都是商铺,其中一家招牌写着“仁顺兴”。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在1931年的时候,正在修缮之中。这座大教堂,最早是1907年兴建的。
1931年,松花江上出现一条巨轮,看上去像一条豪华观光船。即使放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1931年的哈尔滨市民,都穿着旧式传统服装,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奋斗。他们身后,一排排的都是小轿车,简直不亚于上海!
哈尔滨火车站周边,到处都是洋式建筑,连“出租车”都是洋式马车。
1931年的松花江大桥,采用全钢架结构,可以持续使用近百年,十分坚固!
80年代,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没通电。但是早在1931年,哈尔滨道路两侧都是电线杆。路上全是地砖,太现代化了。
1931年哈尔滨火车站,用繁体字工整地写着——哈尔滨。火车站显得很洋气,给人一种整齐有序的感觉。
这处“古建筑”至今仍保留下来,是松花江大桥的警卫室,这是一座三层楼的小洋房。
右侧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但左侧的操场和马车,则完全是西洋风格的。如今,这里成为哈尔滨第三中学校园。
1931年,外国人在哈尔滨建的一座俱乐部,充满了洋式风格。
摄影师从高处,俯拍了一张哈尔滨城市全景,可以看到很多工厂的烟囱。
尽管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但在哈尔滨老城区,街道还是一片传统气息。
1931年,哈尔滨老城区的农贸市场,有一股浓郁的“老东北”的味道。
尽管是近百年前,当时哈尔滨的铁道系统非常发达了。京九铁路,还要再过60多年才建成。
松花江是一条大河,东北森林里的大量木材,被运到码头,再用货船运走。
松花江上,当时已经出现大型轮船了,毕竟还是100年前啊!
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摄影师拍了一张远景,可以看到索菲亚教堂是当时的最高建筑物。
近百年前的哈尔滨街头,随处可见轿车。当时只有上海、青岛达到同等水平。
以上就是老照片中的哈尔滨,美国摄影师1931年拍摄的,距今已经九十三年了!真不愧是“东方小巴黎”,近一百年前就如此繁荣、如此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