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条件的增高,食品安全的话题现在是也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大家也将饮食习惯从吃得好、吃得饱,逐渐变成吃的健康。
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日常大家代餐的面包居然出现了状况,它们制作时使用的“脱氢乙酸钠”,被检测出食用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国标(GB 2760-2024),规定到2025年2月8日,面包、糕点等七大类食品将全面禁止使用脱氢乙酸钠。
很多品牌因此紧急调整配方,在部分产品中去除了它的身影,那它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呢?
脱氢乙酸钠
对于“脱氢乙酸钠”,消费者可能对其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在食品行业内,它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尤其是在作为糕点、面包等企业中,因为脱氢乙酸钠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和稳定性,且无明显味道低毒性、易溶于水等等效果,能够帮助抑制微生物滋生和霉变,是一直非常棒的防腐剂。
而这些从成分对于延长食品保质期至关重要,所以对于面包、糕点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食品,且保质期长的食品来说,它非常实用。
不过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加剧,也开始有人对它进行研究,并且不少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脱氢乙酸钠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有人用脱氢乙酸钠在一些动物上进行实验,发现高剂量的脱氢乙酸钠或会对肝、肾、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虽说日常食品中的用量远低于实验剂量,但伴随烘焙食品消费量的增加,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选择从“预防性”角度出发,为消费者的健康筑起一道防线,禁用脱氢乙酸钠不仅是出于科学研究的慎重考量,也是一种呼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调整。
于是新国标(GB 2760-2024)出现后,就将脱氢乙酸钠在七大类食品中的使用逐渐淘汰,这一举措看似突然,其实背后有着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和消费趋势的推动。
虽然从实验中,脱氢乙酸钠并未显示出直接的致癌性,或者伤害性,但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对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的影响依旧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取消它,也是有备无患。
并且消费者对添加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去添加剂”作为市场卖点之一,消费者购买东西时,也都会优先选择配方较为简单、添加剂少的产品。
各品牌积极响应
脱氢乙酸钠禁用消息传出后,多个品牌迅速回应,以公告和声明的形式表明自身的行动计划,像桃李面包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自2024年2月起,逐步调整配方,并在10月21日起生产的所有新产品中已全面去除脱氢乙酸钠。
这一行动迅速得到消费者的关注,成为其向市场传递食品安全承诺的有力举措,随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等也相继响应,以不同形式公布了其去除脱氢乙酸钠的计划。
像达利园、豪士等品牌,早在数月前便已启动配方研发与验证工作,逐步替换脱氢乙酸钠,部分产品甚至早在9月份便已上市无添加的新配方面包。
食品防腐剂的调整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包、糕点等保质期较长的商品,对于短保产品而言,去除脱氢乙酸钠影响相对有限,因其保质期本就较短,主要依赖高效的生产与物流链路,而非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
一些短保食品品牌采取“销定产”的模式,通过缩短流通链条和严格的供应管理,减少产品在运输、存储过程中的变质风险。
对于长保类食品品牌,去除脱氢乙酸钠则带来了不小的技术挑战,这些产品通常需要具备更长的货架期,过去依赖脱氢乙酸钠的抗菌特性来确保在较长时间内的食用品质。
一些品牌在研发替代方案时,不得不面对防腐配方的技术验证、保质期调整的成本增加等问题,某些品牌甚至为此专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配方的测试和包装改进,以确保产品能在禁用后依旧具备市场竞争力。
结语
脱氢乙酸钠的禁用,不只是一项政策调整,也是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谨慎态度和管理决心,体现出科学研究带来的前瞻性保护。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未来或许会更多地看到天然、无添加的食品出现在市场上,而这些产品在带来健康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自由。
在国家标准的推动下,未来的食品市场或许会呈现出更多天然、安全、健康的趋势,引领更多企业投身于对品质与健康的追求,为大众饮食健康构筑更稳固的保障。
文章信源:
每日经济新闻---2024.10.23:《将大范围禁用!知名品牌公告:已全面取消!还有多家品牌也回应了》
潇湘晨报---2024.10.25:《常见于添加在烘焙产品中的防腐剂!多家知名品牌官宣:调整、不再添加》
泰山财经---2024.10.22:《公告全面取消脱氢乙酸钠,桃李面包力指“更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