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带“熊孩子”坐火车,这是一个曾经上了微博热搜的话题,而我“有幸”成了熊孩子的妈妈,成了当事人,纠结很久要不要写这个话题。
在纠结的过程中我觉察到自己有极强的羞愧感,同时有个声音“如果我羞愧,那应该有很多孩子的妈妈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所以不妨真实记录下来,也算给这类事件补充一些视角。
题图:文中未标注插图来自Pixabay。
作者:雪梅,前大厂技术总监,四十岁之前从大厂裸辞,转型成为一名职业发展教练。两个孩子的妈,爱好写作,公众号“码上破茧”,坚持日更中。
Part1
假期一拖二带两个孩子坐火车,需要坐两段,一段是 4 个多小时的高铁,另一段是 2 个小时的绿皮车。
姐姐 9 岁多,基本不用操心,弟弟正处于“Terrible Two”(让人抓狂的两岁),偏偏又天生好动,还是个小话痨……确实是“熊孩子”体质。
想着尽可能减少干扰,每次都是选择 D 和 F 座,这次也不例外。上火车后弟弟坐不住,就带着他到处遛,8 节车厢每个车厢都走遍了,不知道来回了多少趟。乘务员遇见他的次数多了,就认识他了,会笑着逗他玩。
就这样来回走,车厢连接处玩会儿,座位坐会儿。不过两岁多的孩子确实控制不住自己,会突然跟姐姐抢个东西哭起来,会因为前面座位上的广告图案突然发出海豚音。
路过的乘务员因为前面熟悉了,就来座位边逗他:“哎呀,又激动了呀!”还跟他开玩笑说:“姨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我当时没放在心上,孩子跟乘务员有一搭没一搭地逗着玩,确实呆了有两分钟左右。
Part2
没想到就是这两分钟,激化了 C 座的年轻女孩。乘务员刚走,对方就开始喷我:“都两个小时了!乘务员都在这里这么久,您不觉得丢人嘛?我尊重您是一个母亲,您也得尊重我们呀,这孩子怎么不管管?您怎么看孩子的?……”
我脑袋嗡嗡作响,这开车还不到两个小时,我们还有不少时间不在座位,怎么就闹两个小时了?
理智告诉我确实是在自我防御,孩子闹也确实给别人造成了困扰,应该道歉,但那一句“您不觉得丢人呀!”让我有一种被别人“教做人”的愤怒,特别想站起来反驳。
但不知道什么东西像铁链一样绑住了我的手脚,让我动弹不得。我居然眼皮都抬不起来,只轻飘飘地扔给对方一句:我也一直在管孩子呀!
话说出口的时候就后悔了,没养过孩子的人是无法理解什么叫“管”孩子。
就像刚有老大时,因为奶水不够,我扒遍了所有追奶的热帖,遵循“多吸就一定能追奶”,像个勤奋的好学生,不眠不休熬夜挤奶、孩子挂在身上吸……所有办法都用尽了,几个月之后,头发掉得下水道经常拥堵,我依然没有成为那个时候所有母亲的荣誉称号之一——全母乳妈妈。从结果上看来,我没有努力,我没有“管”孩子,但过程只有当事人知道。
养孩子这种事情不是你“管”,不是你有方法,就一定能解决,养孩子总有那么多黑洞时刻。有时候孩子哭闹,神仙也帮不了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陪着 TA,让 TA 哭完,情绪过去就好了。
同样的养育方法,可能就出来两个性格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一个像天使宝宝,一个就是来要债的。
正是养孩子让我懂得很多事情掌控不了,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客观规律。
可这些,在一个万事都追求效率,只看更高、更强结果,宣扬“努力就有回报”的社会里,没有养过孩子的人,没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真的是无法理解的。
我一直在“管”孩子,如果对方定义的管,就是让孩子不发出任何声音,像个机器人一样完美执行所有指令,那我确实“没管好”!
Part3
接下来的时间,我只能在孩子音调分贝增大时,第一时间把他抱到车厢连接处。过隧道时,噪音很大耳鸣难受,我只能捂着孩子的耳朵跟他玩游戏。
孩子永远是活在当下,若无其事继续好奇一切,而我内心却翻江倒海。
我突然明白刚刚困住我的铁链是什么?是一个母亲的羞愧感——你没教育好孩子,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发出了一些噪音很丢人,一个优秀的妈妈应该能教育出“知书达礼”的孩子,即使不是,也应该像电影里那样有魔法让孩子瞬间安静,你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你白看了那么多育儿书,在养孩子这件事上,可能跟个大字不识的妈妈没什么区别……
当这些声音都像机关枪一样突突射来,我全身像筛子一样发抖。好在我自己是一个教练,我先让自己从波涛汹涌的情绪中出来,问了自己一个教练问题:雪梅,你看到了怎样的自己?
我看到了一个万事渴求完美的自己,就像我的程序员生涯,我们面对系统问题,总会渴望去寻求一个完美解决,但在真实世界,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完美解。
我没办法捂住孩子的嘴、捆住他的手脚不让他说话,不让他动弹,我也没办法像做系统精准预测他的行为,提前做好万无一失的“消音”措施。我只能通过各种蹩脚的办法,讲会儿故事,看看窗外,跟他玩个小游戏……把时间一点点“杀”掉,这是一个母亲能做到的极限了。
我也看到一个妈妈的委屈和愤怒,什么时候开始带个孩子出门都有一种原罪?就像我的朋友愤怒地说,什么时候高铁车厢成了静音场所了?那么多成年人打电话聊天,手机看视频外放声音,都没人嫌弃,而对于一个毫无自制力的孩子却如此苛责?
当然作为一个公民,孩子的噪音确实造成别人的困扰,强求社会多大包容,这个不太现实,至少在当下的社会,但如果对方能从事实角度说,“你的孩子吵到我了”,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做人格上的指责,或对一个母亲是否尽责来指指点点,我应该会感激万分。
Part4
就在我犹豫是不是以后不能带老二坐火车时,而后面的经历突然改变了我的想法。
高铁 4 个多小时就这样一点点消磨过去了,第二段火车是从省城开往县城的绿皮车。我们的座位还是卧铺改的座位,下铺改成 4 个座位。人乌央乌央的,过道里站满了人,有种回到 20 年前上大学坐火车的情景。
按舒适度来说,这比高铁差多了,人多很吵,孩子本身有点人来疯,这下更兴奋了,拿起手机还跟奶奶视频聊天,用微信发语音玩得不亦乐乎,还时不时跟姐姐挤来挤去……有了白天的经历,老母亲真的是捏了一把汗,阻止很多次也没什么效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都去县城的,本身生活气息更强,大家的容忍度很高。旁边的大姐笑着看孩子欢乐地玩,跟我打听孩子多大了,夸孩子语言能力好。还逗孩子玩,孩子也不认生,跟人聊起天,小话痨一个。
旁边站着的阿姨、大叔也一边笑眯眯地逗孩子,一边扯起家常。跟精致的高铁环境完全两种氛围,我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当孩子不小心踢到对面的女孩,我还没来得及道歉,对方笑眯眯地跟孩子说:“你踢到我了,应该怎么办呀?”孩子也笑呵呵地大声说道:“对不起!”在一片欢乐中问题解决了。
我禁不住想,是不是社会文明越高,大家越被效率绑架,对人、对事的容忍度越低?其实何止是对别人苛刻,对自己也更苛刻。
Part5
这两段截然不同带熊孩子坐火车的经历,好像老天特意给我上了一课。
“熊孩子”坐火车,作为家长,我们确实期待一个更开放、更包容的社会。在一个共享的空间里,没有什么绝对的平等。这让我想起之前的一张关于“平等 VS 公平”的图片(见下图)。平等是一视同仁,但往往不现实,而公平是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一样的支持措施,这可能更有效。
比如高铁有利用率极低的残疾人卫生间,是不是也可以有低龄儿童的玩具车厢或者其它措施?当然我知道这需要很多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和一个社会的慢慢进步,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之前微博热搜的“熊孩子坐火车”,有一方的观点说社会戾气太重,但我更相信这个社会是多元的,不只有网暴的戾气,不只有层出不穷的“厌童”事件,更有我亲身体验过绿皮车厢里充满人情味的一幕。我们永远不要只是活在网路世界,而是更多在真实世界里去感受、去体验,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体验。
最后,我更想对“熊孩子”的妈妈说,我们确实要尽到一个公民的义务,照看好孩子,减少对他人的干扰,但我们也不要害怕,让“熊孩子就不要出门了”的言论见鬼去吧,我们有自己出行的自由,熊孩子也有出门的自由。
我们更不要被“完美妈妈”绑架,熊孩子不是我们的错,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错误,尤其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自控力的低龄儿童来说,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在他探索世界的年龄,我们也要保护他的好奇心。
把自己当个人,把自己的孩子也当个人,也把别人当个人,接受孩子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也接纳别人的情绪。
我希望下次遇到 C 座对于熊孩子的指责,我能平静地说一声:孩子有噪音对您造成干扰,确实很抱歉,不过我不觉得丢人,我也不接纳您对于我作为母亲是否合格的评价,谢谢!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让孩子认可自己,懂规则,也要学会辩证思考,而不是被环境左右。
童行,也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在启蒙阶段,给孩子提升认知,建立健全的价值观!
如果你想要让孩子体验童行的核心理念,给孩子建立辩证的底层逻辑,欢迎体验。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读完了本文,你对“如何管孩子”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鼓励式教育”要怎么做,才能效果最大化?为什么游戏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我们该怎样找回控制权?如何识别和减少家庭的隐形创伤,帮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听资深心理咨询师怎么说✏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