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襄樊之战,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也给了曹魏喘息之机,从汉中之败和关羽北伐中缓过劲来。那么关羽北伐襄樊时,东吴的最佳策略是北上攻徐州还是西进取荆州?
其实,取荆州是战术达到最优条件,但最终来说打徐州其实才是战略最优解。
偷袭荆州的最优解不在于战略而是战术,具体的表现为关羽主力讨伐襄樊,后方糜芳与士仁通敌不战而降,主张平衡政策的鲁肃病死,转而由主张针对关羽的吕蒙接班。
可以说打荆州的所有战术条件都达到了最优情况,是众多战术上的好处促成了对荆州最终的战略行动,也就是进攻关羽的选择。
而孙权选择背弃盟约进攻关羽,一方面是跟刘备湘水之盟分赃不均的结果,二是东吴战略需求上的一定索要。
孙权认为刘备对自己有依附事实,有将他当客将索取荆州分红的要求,这一点在刘备进入益州后更为明显,刘备方则认为孙权索要过多,所以才有湘水划界,双方算解决之前的争议,因此孙权背盟这件事属于超出刘备预料的意外。
之所以索要荆州,有两个出发点,荆州是保证东吴安全的一个关键,东部也是合理入蜀的唯一渠道,更是各系水域的上游。
关羽本身善水军,在刘备南逃到江陵时作为先锋水军先行一步,之后竟然大转弯抢在刘备前面不到一个月又先到了夏口,可见速度之快,所以上游交给关羽的话,随时随地可能就突击过来,这对东吴西线布防需要的投入军力压力很大。
吕蒙作为旗鼓相当的对手,一直都看在眼里,吴蜀爆发战争可能是迟早的事情,吕蒙或许有预见过这种可能,所以认为要先解决关羽,类似于苏德战争时期德军的闪电战一样,双方的根本利益冲突没有解决,尤其是东吴对刘备集团的利益需求。
更长远的战略上来说,打荆州却不是一种战略最优解,因为东吴占据的荆州部分,有大量的沼泽与浅水湖泊,江汉平原的战略缓冲对双方都是一种互相攻伐的阻力,江夏有翼际山和南北山脉的天然优势,可以有效缩短防线,战略纵深越向东,东吴越有地利,兵力布防越集中在群山间。
同时,吕蒙个人认为打下荆州能守,这是事实,打下徐州一带则不能守,哪怕守也要投入许多人和资源,这也是事实。
如果从全局来看,刘备集团的进攻能力与日俱增,并且主要针对曹操,关羽方面在湘水划界后甚至主力出动北伐,这才给了东吴偷袭的机会,能反应出刘备在湘水划界后对东吴的防备心理大大减少,在汉中一带的布防也能看出他的进攻策略,开始规划凉州与雍州的进攻计划。
比如由魏延担当汉中太守,而最精锐的张飞万人部队则在阆中,这里可能有两个可能,一是打算让张飞往东入上庸联合关羽包抄南阳盆地,二是随时北上支援汉中北伐,毕竟当时汉中屯田还没规划起来,大量兵力放在前线又不打是很浪费口粮的。
基本上能判定刘备当时仍旧想办法寻找机会撕开雍州的防线缺口,诸葛亮在兴势骆谷的烽火台,以及刘备让人在白水兴建的馆舍,都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做准备,尤其是当时曹操快病死的情况下,曹魏被动摇的很深,腹地多次连续叛乱,还有多次有重要人员被杀伤。
而地理角度上来讲,刘备进攻凉州雍州再到并州的路线远比孙权拿下合肥后安全进入青徐中原腹地的成本要高,一方面祁连山还有西北山地阻碍,另一方面刘备进攻的地区,包括许南平原还有长安一带连接许都的山地,都是直接威胁到曹魏政治核心地带的路线。
许都、洛阳、长安,三处形成了一个横向的防御体系。曹操时期的防御路线是,西线以长安为核心,连接雍凉,并且有入蜀打算,但最后被刘备反扑拿下了汉中。南线的防御则是以南阳盆地为主,依靠宛城襄樊为中心,占据前线天险缓和许南没有防御手段的尴尬局面。
刘备对南阳盆地的进攻方针,就是通过关羽北伐与上庸一带C字形包抄,让南阳盆地依靠汉水防御的单线策略失效,一旦张飞精锐部队能通过上庸进入南阳盆地,曹魏防御就必须放弃汉水南岸的襄阳,樊城要面对的也是两侧受敌,而且南阳盆地西侧基本没有太多天险,守不住山口水口就必须后撤,否则有可能被人堵死在盆地的入口,无法撤退回许南布防。
而最神奇的是,洛阳位于许都西北,假设陇右或凉州失守,长安就要在群山包围间被围,失守可能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曹魏坚决把战争堵在有效地形内,避免长安失守后蜀军可能通过三门峡进攻洛阳的可能。
不过比长安,许都的危险更大,因为许都和中原腹地是没天险的,突破许南以后就是轻松拿下许都,跟着就可以从东与东南封死洛阳。
同时,从雍凉跟北荆州达到这一战略目的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正因长安、洛阳与许都这种特殊性,所以曹魏肯定是拼命死守关卡险要,绝对不会在还有能力的情况下放任刘备控制天险,自己却退到平原去防守,没人会做这种傻事。
这就是孙权比刘备的最大优势,孙权有的是合肥与青徐富裕的土地,并且可以将所有兵力倾注于一线,而曹魏防御因为政治中心集中在西侧并且互相连接,无可避免必须不断加强应对刘备更猛烈的进攻,也既是说刘备进攻到一定程度,孙权就会有北上的机会。
吕蒙认为打下来要七八万人防守的前提,是孙权先刘备一步主动进攻吸引火力,而事实情况根据鲁肃的构思,与刘备的平衡关系更可能是让刘备担当啃硬骨头的狗,东吴可以趁着曹魏主力防守政治要地与天险时,趁机拿下最富裕的腹地。
这是战略上的最佳选择,吕蒙或许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过于苛求战略主动性,转而将这种需求输出到眼下最能拿到的土地上。
目前来说没有迹象显示刘备有计划在汉中后进攻东吴的,反而有直接证据证明刘备仍旧打算进攻曹魏,而湘水划界到击退张郃后,刘备是有多余时间和部队可以抽调到荆州重新夺回三郡,没有这样做选择了汉中,可以反映出刘备仍然严格按照隆中对执行战略计划。
双方如果翻脸,根据隆中对与鲁肃的榻上策和事因应现实的修改,最早也是等刘备获得了南阳盆地,开始威胁许都,西北方向拿下凉州,同时又对长安产生威胁,开始C字包饺子以后。
那么曹魏军队必然集中在西线,而又因为许南被断绝,曹魏军队会被迫分成两路,西侧防御刘备,中原腹地要防御孙权,而许南和合肥之间的大量城池,就要考虑被人夹击的可能。
无论什么情况发生,曹魏军队必然被捆绑在太行山一侧资源政治中心。
而从东吴角度来讲,因为曹魏会投入大量资源保护西侧与许都,就跟苏德战争包围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一样,刘备跟曹魏互相损耗,谁都不可能放手,哪怕刘备胜利,最终也是东吴得到最富裕的土地,刘备拿到一片经过高烈度战争后的残土,再想跟东吴对抗获胜可能性很低。
孙权打不下来合肥,更多时候是投入的资源力度不足,多次都是以掠夺为主,只有较少几次是认真打,当然内部制度和势力牵制他能投入的资源上限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孙权减少对合肥的进攻,以配合刘备骚扰曹操为主,让曹操把注意力转移到刘备身上,自己再一次性投入极大量资源迅速进攻合肥,也不要犯下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张辽那次,只要咬咬牙坚持下去,合肥很大几率被拿下来,最后旧城不就被抛弃了么,当然这个时候孙权意识到问题太晚了,人家已经有足够资源和时间来重新应付东吴的新策略,蜀汉那面诸葛亮都快歇气了。
孙权方面主要抓不住什么时候该是配合刘备骚扰,什么时候又该是为自己利益战斗。
逆取顺守,兼昧攻弱,荆州弱,当然要打荆州咯,这句庞统说出来的话,总不能双标的仅适用于刘黄鼠被刺刘璋,各位鼠吹,你们说是吧?[得瑟]
刑天都扬言还师灭尔了 我还不打他 等他来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