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称得上9.1的高分吗?

韩胤聊娱乐趣事 2024-11-27 22:52:52

作为一名影迷,真的很难抵得住《好东西》的宣传攻势。电影自点映以来就好评不断,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针对这部电影进行了报道。另一方面,两年前的《爱情神话》也曾带给我不错的观影体验。

于是,电影上映第二天,我就自掏腰包亲自为票房添砖加瓦。

看完电影,有人问我怎样,我沉默了:

电影对得起9.1的高分吗?

壹 解读

《好东西》讲了个“girl help girl”的故事。下面我以个人视角,谈谈个人对电影的大致解读。

王铁梅:为何什么都要做好呢

宋佳饰演的女主角王铁梅,从名字上就带有极强的时代印记,让人联想到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旋律。

独立、能干是她显而易见的标签,会掏厕所,会修窗户。暧昧对象小马献殷勤,她说:“男人可不是用来干活的。”

前夫哥告诉他自己去医院做了结扎(其实只是咨询),她说:“什么叫为我呀,我又不睡你。”

看到这些场景,真的很想手动@以一己之力把全网气炸的麦麦。

然而,独立、自信的外壳下,王铁梅也正遭遇着中年女性的困境。作为曾经获奖无数的记者,她已经半年没找到工作了,最后还是靠曾经带过的实习生帮忙,进入他运营的新媒体公司当公众号主编,才让生活有了着落。

而她,也不得不带着女儿住进电梯都没有的老房子。

既然是女性电影,拍得好不好,就看能否深入展现女性的真实境遇。

那么,导演对王铁梅的困境展现得到位吗?

王铁梅作为单亲妈妈的育儿难题,进入新职场的艰难适应,都有所展现,但点到即止。

电影里,王铁梅遭遇的最大困境,是网曝!

他们的公众号推出单亲妈妈专题,入选的案例要么苦兮兮,要么成功学两个极端,大家希望她用自身的真实经历,展现单亲妈妈不是大家所想得那么沉重。

于是,她把自己的日常,包括与小奶狗并不局限于稳定关系的情感照单写入其中,却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负评。

于是,她跟小叶有了这么一场对话。

王铁梅:“我怎么有这么大的自信,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小叶:“可是为什么什么都要做好呢?”

王铁梅:“我以为你会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小叶:“你可别再好了,怎么样才能算好呢?裁判是谁?为什么不能搞砸,能砸到哪去呢?”

这一段对话确实很疗愈。

第一层级的意义,让我们反思,人是否要活在别人定义的“成功”里。

从现实意义来说,王铁梅是“失败”的,早年的调查记者,是高收入的阶层,但她却硬是错过了在房价上涨前买房上车的机遇;新闻的理想主义光环照耀,现实中要租老房子、挤地铁、没有奢侈品傍身;孩子教育这块,显然也不是“赢在起跑线”的正面范例……

某种程度上,她过得一地鸡毛。

但人为什么一定要什么都做得好呢?

第二层功效,就是破除王铁梅“自己就很好”的坚硬外壳。

对于追求对象小马,她只当“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觉得不是可以看电影的对象。

对于女儿,只要她在学校受了“委屈”,发生了纠纷,就要找老师、家长要个说法。

然而,真正的性平权,不是说女性放弃天生的柔软,做个铁娘子,不依赖外界就好。

女人,柔软也可以是更好的坚强,依恋也可以是更好的独立。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对王铁梅描述是成功的。

然而,作为中年女性的真实困境,是否有些蜻蜓点水?这点文末再说。

小叶:恋爱脑又怎样

为了贴合演员的特质,电影里的小叶,被设定为广东人。

她是个从小不被肯定的女孩。

月经初潮弄脏沙发,会被妈妈训斥。以致她用吃药来控制月经,导致了月经紊乱。

又大又亮的眼睛,会被妈妈嫌大得瘆人。

这样的经历,导致她成年后恋爱脑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次去胡医师家,从门卫那得知很多女生来过,她随口就编了个是他后妈的谎话。

运动结束,胡医师没留她也没送她。

她问王铁梅意见,王铁梅说:“去啊,我们这么不熟,你都想问我意见,他对你这么不上心,你还想去。”

约会几次后,胡医师郑重地告诉她,虽然很喜欢她,但还不准备进入一段稳定关系。于是小叶又随口编了一个谎话,说自己是有家庭并且带着一个女儿的主妇。

她总是随口就用谎话掩盖真心,不过是不想让自己单方面的付出,显得那么沉重。

整个观影过程中,小叶的几段戏,是我笑得最欢畅的。

相比王铁梅,我更能共情到小叶们一言难尽的婚恋现实——渴望稳定的恋爱关系,但都市里的红男绿女,却只以无负担的性关系为主导。

因此,当小叶说:“我只是更勇敢更有爱的能力”时,真的要为她鼓掌。

相比王铁梅的我自成林,感情只能向外求的小叶,某种时候,其实更勇敢。

所以王铁梅和小叶,其实是互为镜像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王铁梅更独立自主,更有魄力,但在爱的能力方面,王铁梅又何尝不要向小叶学习。

茉莉:当名观众就很好

虽然电影里,茉莉读书的学校只以“艺辉实验小学”,但看得出对应的就是上海“蛋黄区”的名校。

她在这里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自己不够独特了。

由于没有才艺,被老师选为观众,因为觉得她鼓掌特别好。

对此,她没有反抗,乖乖照做。

王铁梅说她很特别,她说:“难道比我作为写得好,阅读量大?”

老师让写一次旅行经历,才发现周边的同学都把欧美游当做小菜一碟,最不济的也是只去过日本。于是,她决定编一个自己法国游的故事……

学校是社会投射的缩影,从这两个事例,可以一窥上海家长普遍鸡娃的现实。而未谙人事的小孩子,也会在这种现实的攀比、内卷中,对自己的价值陷入疑惑。

好在,王铁梅是个非典型的不鸡娃家长。对于女儿的兴趣,她更多是引导,比如学架子鼓(其实也有学这更便宜的现实考虑)。对于女儿不自觉攀比的价值观,她坚决反对。

后来,茉莉鼓足勇气进行了架子鼓的表演。

她发现,尝试过后,觉得当个观众就很好,而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写作文。

贰 优点

细腻有趣

导演的前作《爱情神话》被称为“上海梧桐区爱情神话”。电影里,连一个修鞋匠都要休闲喝杯咖啡,认得Jimmy choo。作为一个沪漂,这部电影显得有种“皈依者忠诚”的味道。

《好东西》尽力摒弃了消费主义的符号。但对上海这座城市,仍然有着生动的展示。

而导演在细节上也是极其用心的,比如,王铁梅的T恤、帆布袋,就总是呼应当时的情境,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比如,电影总是用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去消解现实,无论是王铁梅说“山西和法国很像”,还是把平遥电影节的前艺术总监马克·穆勒称为四字弟弟,都是如此。

比如,为了贴合王铁梅的职业经历,导演组真的开了两个公众号账号。

而女性主义的话题,也很好地嵌入了细节之中。

这是部懂得的人,会看起来特别带劲的电影。

缺点

导演滤镜

因为导演对于角色的偏爱,因此尽管极力克制,仍然是带有滤镜的。

中年再就业的王铁梅,情感方面,有前夫眷念着,又有小奶狗爱着,着实有点主角光环。

工作方面,虽然名为编辑,但很大程度上做的其实是直播带货的工作。可以想象转型的困难,但着墨并不多。

生活方面,网友分析过了,他们这栋楼梯咯吱咯吱响的“百年建筑”,月租至少得上万。导演说,王铁梅平日节俭没有高消费,加上前夫的赡养费,应该是可以支付得起的。

这个设定,虽然没有《爱情神话》里,“徐峥”一个美术老师住独栋洋房夸张,但也反映了导演作为一个沪漂的“梧桐区情怀”。

这种下意识的情怀,让电影在展示王铁梅生活现状时,不自觉地淡化现实的骨感。

不是说表现中年女性困境,就一定要像《逆行人生》来个中年痛苦大礼包。但我仍然觉得,把她的困境,以外人的网暴来呈现,似乎并不那么具有普适性。

我理解电影重点在于表现女性间的互相支持,中年女性困境不是重点。但这应该仍然是底层隐藏的逻辑。

此外,相比于《爱情神话》对中年女性的深刻刻画,《好东西》里的男性,难免有符号化之嫌。胡医生的渣、小马的纯和前夫哥的自以为是,都表现得浅尝则止。

几场前夫哥和小马的雄竞戏码,与《爱情神话》里的餐桌戏比起来,其实要尴尬很多。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爱情神话》的喜欢,要多于《好东西》。

简而言之:电影还不错,但9.1分还是有点夸张。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