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提干排长,回家探亲时,民兵营长笑着说:那我就不客气啦

小清福幺幺 2024-09-27 16:48:43

1976年,人民解放军团中的一个战士宿舍里,李国华正手忙脚乱地收拾行装。他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因为他终于被提干为排长,这是他在部队服役多年后的一大喜事。尽管心中怀着无尽的喜悦,但在提干仪式结束后,他的脑海中却浮现出家乡邓家村的一些隐忧。

“五年了,终于可以回家看看了。”李国华心中默念着。

他家在一个叫邓家村的地方,是一个位于偏远山区的小村庄。虽说是小村庄,却有着许多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的父亲李大山是村里的老党员,在村里一直拥有很高的威望,但近几年他听说父亲和村里的民兵营长邓齐有些矛盾。

“国华,这次回家你要小心点儿,村里的那些事你知道的。”战友老张拍着李国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放心吧,老张,我有数的。”李国华坚定地回应。

归心似箭的他搭乘着车回到了家乡。回到家时,已经是傍晚,夕阳把邓家村的小道染成了金黄色。他提着行李,走在熟悉的小巷子里,到了家门口。他的母亲张翠娥早已在家门口等着,一见面便拉着他的手,眼中噙满了泪水。

“娘,好久不见,您看我回来啦!”李国华上前拥抱母亲。

“哎呀,你这孩子,说走就走,说回来就回来,快进屋,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张翠娥边说边把儿子拉进屋。

屋里的摆设依旧如旧,李国华环顾了一下四周,感觉一切都没有变。

“爹呢?”李国华问。

“你爹出去了,村里有点事,我们先吃饭,等他回来。”母亲一边摆菜一边说。

晚上,李大山回来了。见到儿子,他的脸上难掩激动,他拍了拍李国华的肩膀,“回来了就好,今晚上村里有集市,咱们一起去看看。”

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小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李大山拉着李国华在人群中穿行,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哎呀,这不是李排长嘛,提干了,回乡探亲啊?”

李国华循声望去,只见民兵营长邓齐站在人群中,笑容满面,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是啊,邓营长,好久不见。”李国华回应道,脸上虽带笑意,心中却警觉起来。

邓齐搓了搓手,意味深长地说道:“听说你提干了,真是恭喜啊,那我就不客气啦。”

李国华一时摸不着头脑,这句话让他心生不安,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陪笑着点头。

父亲李大山见状,趁机拉着李国华离开了人群。走远了,李大山低声说道:“国华,邓齐这人不好对付,这次回来,你得多加小心。”

李国华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更加警觉。村民的评价让他对这位民兵营长有了更多的疑虑,他意识到这次回乡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

随着夜幕降临,李国华的一颗心却因为邓齐的那句“不客气”而变得更为沉重。他知道,家乡的这场探亲之旅,注定不会平静。

回到家中,李国华的心中一直萦绕着邓齐那句“恭维”的话,脑海中隐约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次日清晨,他坐在院子里沉思,父亲李大山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国华,今天有点事咱俩要去邻村一趟,你早点准备。”李大山说。

“爹,什么事啊?”李国华问道。

“具体的路上跟你说。”李大山说完便转身准备去了。

路上,父亲李大山和李国华边走边聊。

“村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最近风声不太对劲,特别是邓齐的那些事。”李大山低声道。

“我昨天就觉得他有些不对劲,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国华问。

“有人说他贪污了不少村民的粮食和物资,咱们这次去邻村就是为了打听一下。”李大山解释道。

到了邻村,两人径直走向小刘家。小刘是邻村的村民,也是李大山的老熟人。进了屋子,小刘一见李大山和李国华,赶紧招呼他们坐下。

“李叔,国华,有什么事今天过来啊?”小刘问道。

“老刘,这邓齐的事你听说了吗?更多的细节你知道吗?”李大山直接进入正题。

小刘脸色一变,压低声音说道:“李叔,你们可千万要小心点,这邓齐可不是善茬,我们村的许多粮食和物资都被他截留了,有人还看到他偷偷把这些东西藏在村口的仓库里。”

“真有这事?那仓库在哪儿?”李国华急切地问。

“就在村口,边上有几棵大树,很隐蔽。”小刘悄声回应。

晚上,李国华和小刘趁着夜色摸到了村口的仓库。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看守仓库的人已经睡熟,两人探头探脑地走了进去。在昏暗的灯光下,李国华看见堆在角落里的大米、面粉和油桶,震惊不已。

“小刘,这些物资看样子已经堆了不少时间了。”李国华感叹道。

“是啊,国华,这要是被村民们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反应。”小刘回应。

李国华仔细看了看这些物资,上面还贴有政府发放的标记,他顿时明白这些都是应急物资,应该早就分发给村民了。

“这就是证据,父亲说得没错,邓齐的所作所为必须揭露出来。”李国华暗下决心。

回到家里,李大山已经在等候。李国华把探查到的一切都告诉了父亲,父子俩一拍即合,决定从长计议,慢慢收集更多的证据。

几天后,李国华在村口遇见了青梅竹马的赵梅。赵梅见到李国华,笑着打了招呼:“国华,听说你这次回家要呆一段时间?”

“是啊,梅子,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事,我们要小心。”李国华回应。

赵梅拉着李国华到河边的槐树下,坐下来后低声说道:“国华,我知道一些邓齐违法乱纪的事。我一直在村里做些小生意,经常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梅子,说下去。”李国华认真地听着。

“有好几次我去集市,看见邓齐私底下和一些不明身份的人交易。他们讨论的东西我听不太清,但每次邓齐都会带些粮食和日用品回来。”赵梅说。

李国华点点头:“梅子,这些信息太重要了。如果能拿到确凿的证据,我们就可以举报他。”

接下来的几天,李国华和赵梅频繁接触,赵梅带着他了解了更多村里的情况。李国华一步步深入调查,与父亲一起暗中收集证据,逐渐积累了不少关于邓齐违法乱纪的书面和口头材料。

随着证据一一浮出水面,邓齐感到日益紧迫的压力。他常常心神不宁,仿佛有人在暗中盯着他。他逐渐变得暴躁,甚至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李国华一家进行打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威胁他们封口。

一天傍晚,李国华刚回到家,就遇到了气急败坏的邓齐。“李国华,你最近是不是闲得慌?喜欢到处打听别人的事?”邓齐恶狠狠地问道。

“邓齐,我们只是想要个公道!”李国华毫不退缩地回应。他知道,现在绝不能被这种威胁吓倒。

“公道?呵,那得看谁有这个本事!”邓齐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险。

然而,李国华并不孤单。他得到了众多村民的坚定支持。大家一起商量,对邓齐的种种不法行为进行更详尽的记录和调查。

几周后,村里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村民大会。村民们聚集在广场上,气氛紧张而热烈。李国华走上台,拿出整理好的证据档案,他的视线越过村民们,迎上了邓齐阴沉的目光。

“乡亲们,今天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大家。”李国华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受邓齐的欺压,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大量粮食和物资,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台下的村民们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这怎么可能?”一个村民惊疑地问身旁的人。

“你有证据吗?”另一个村民大声叫道。

李国华高高举起装有证据的厚厚资料,“这些都是我们亲手搜集的证据,有详细的记录、票据和照片。我们不能再容忍这些不公!”

邓齐见势不妙,冲上前试图阻止李国华继续揭露下去。他脸色铁青,眼神凶狠,“你这是污蔑!这是陷害!”

但村民们已经受够了邓齐的压迫和欺凌,在李大山的带领下,一个个站了出来支持李国华。

“邓齐,你说这些证据是污蔑,那你敢不敢接受村里的审查?”李大山高声质问道。

“对,审查!”村民们纷纷响应。

在众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李国华和村民们齐心协力,将邓齐的罪行公之于众。政府机关很快介入调查,发现邓齐确实存在严重的贪污行为,随即对他做出了免职并接受法律制裁的决定。

被捕的那一天,邓齐被双手反绑押上警车,他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嚣张,只剩下失落与悔恨。

一场战斗结束,村里重新恢复了平静。李国华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他和父亲以及村民们共同努力,终于为村里夺回了应有的权益,村里的风气也因此焕然一新。凌乱的小道重新变得整洁,笑声再次在村子里回荡。

探亲的日子转瞬即逝,李国华即将返回兵营。他和赵梅站在村口,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长了他们的影子。

“国华,这段时间谢谢你为村里做的一切。”赵梅轻轻地说,眼中闪烁着不舍。

“梅子,这是我应该做的。村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李国华温柔地回应。

赵梅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国华,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李国华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梅子,无论我走到哪儿,心里都有你。我以后每次探亲都会回来,和你一起守护这个村子。”

“好,我们拉勾,好吗?”赵梅伸出小指。

李国华笑了笑,与赵梅的指勾在一起,“一言为定。”

在离别的车站,赵梅依依不舍地挥手。火车开动了,李国华站在车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赵梅,心中涌起一阵温暖。

望着窗外的新绿,李国华的思绪飞回了过去的那些日子。他不仅为村民们夺回了应有的权益,也让村子的风气焕然一新,但未来的路在何方呢?

1 阅读: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