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人才鉴定第一人,汉廷最后的名士,被董卓杀害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0-01 13:52:33

鉴定一个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是回顾总结他的所作所为,都未必能说清楚,更何况是预测一个人呢。

但在东汉末年,有一个人才鉴定的真正大咖,曾经预测了三个人的未来,竟然都准确无误,他就是何颙,东汉朝廷中的最后一位名士。

一、东汉朝廷上最后一位名士

东汉本来是学术氛围很好的一个朝代,很多读书人都想着如何报效国家。但在东汉末年时,朝廷上却几乎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名士了,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从汉桓帝就开始的两次党锢之祸,迫害了大批有本事的读书人,剩下的名士干脆不出仕了,都躲起来研究学问。

二是184年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各地军阀纷纷起兵,自立山头,又各自圈走了众多名士为己所用。

所以,在东汉最后一位能说了算的皇帝汉灵帝在位的最后5年(184-189年)里,汉室朝廷里只有何颙这么一位才华著于天下的名士撑场面了。史载:

及党锢解,颙辟司空府。每三府会议,莫不推颙之长。累迁。

这是说,何颙官职虽然只是个长史,但朝廷每次开会时,都会推他为首位。

而在汉灵帝去世后,东汉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十常侍拼了个同归于尽,皇帝汉献帝从董卓开始,就在众人手里争来抢去,直到最后被曹操挟持在许昌。

皇帝都没话语权了,想忠于汉室的读书人更没地方施展身段了,要么闭门归隐,要么就去投靠某个军阀。

二、知人之术天下无双

何颙身处乱世,在政治上没什么成就,但他鉴定人才的本事,在当世可谓天下无双。曾先后预测了三个人,后来都被证明是对的。

1、第一个人:荀彧

荀彧年轻时,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大宦官唐衡的名声奇臭无比,为人贪婪残暴,所以青年荀彧的名声也大受影响。

但何颙见到荀彧后,却坚定地认为他将来一定是能辅佐君主的大材。《后汉书》说:

南阳何颙名知人,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后来的荀彧发展,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被曹操赞誉为“吾之子房”的第一谋士。

三国时能纵览天下大势的不过四人,分别是沮授对袁绍、荀彧对曹操、鲁肃对孙权,以及诸葛亮对刘备,也就是四个版本的战略级“隆中对”。

除了袁绍这个大猪蹄子,剩下的三位英雄基本都能听进谋士的战略计划,所以能各领一方。

2、第二个人:曹操

青年曹操放荡任性,惹事生非,不喜欢读书,没人认为他会有出息。

但当时却有三个人都对曹操做出了预测。

1)第一人是桥玄,他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杠子头,一生廉洁,死的时候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他对曹操说:

“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把曹操激动得抓耳挠腮的,视这个比他大了整整45岁的老头儿为知己。

2)第二人是许劭,我们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许子将。在桥玄评价完曹操后,又把曹操介绍给了许劭,因为当时如果被许劭评价了,相当于引流。

但许劭很鄙视曹操,于是曹操就威胁他,必须给自己点赞。无奈之下,许劭只好说出了曹操那句最有名的评语: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欢天喜地的走了,从此也因这句评语而声名鹊起(插一句,许劭有个堂兄叫许靖,后来给刘备效力的,连诸葛亮见了都要下拜)。

3)最后一个评价曹操的,就是何颙。他说: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何颙和桥玄都是在曹操毫无名气的时候给予评价的,而许劭的评价更像是应付差事,所以,真正识货的只有何颙和桥玄。

3、第三个人:张仲景

北宋学者编著的《太平御览》一书中,记录了何颙曾经预测过“医圣”张仲景的小故事:

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将为良医。”卒如其言。

总角是指8-14岁的小男孩,这么大的张仲景去拜访何颙,何颙说:“你善于认真思考,作风低调,将来一定是个好医生。” 张仲景后来果然如何颙所言,成为一代医学大家。

跨专业鉴定医学人才,可是真了不起的本事,何颙相人的功夫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190年,一代名士何颙在狱中被董卓杀害。他的尸体衣冠一直到196年,才被那个曾经被他预言为王佐之才的荀彧,给正式安葬。当时,荀彧名为东汉朝廷的尚书令,实际上基本在为曹操做事。

所以,年轻时何颙青睐有加的曹操和荀彧,专门去寻找了何颙的尸体并下葬,应该是不忘初心、略表知遇之情吧。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