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学宗师于此手植五福柿和红豆树,我见证一座千年古刹的新生

伟康爱随笔 2024-06-23 21:00:58

南岩古寺吉祥卧佛

西江月·梦里山村

月夜星河璀璨。村童三五成群。

粗茶淡饭享天伦,快乐不知魏晋。

半山藏着古寺,百年红豆难寻。

传奇古井水甘纯。梦醒泪湿衾枕。

我在半年前曾经填了一首词,感慨家乡如今已经变了模样。童年的小山村回不去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物,只能在遥远的梦里追寻。

神奇的飞凤山自然景观,山间古寺传说多

词中描述的古寺、红豆、古井,均为实物。我们村子挨着山边,山丘绵延不断。稍远处的飞凤山估计有二百多米高,山腰处从前有一个残破的古寺。寺后有一块名为和尚石的奇特岩石,寺前则有剃头山和铜铃山,寺东边还有一块头巾石,这些名字都与它们独特的形状有关,也流传着有趣的传说。它们共同构成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

这个寺庙就是南岩古寺,目前已经重修扩建成一个大规模的寺庙,香火旺盛。十多年前建成时,市里的万书记还专门过来参加庆典并剪彩。央视“走遍中国”曾经作过专题报道。

我小时候常常到飞凤山古寺里游玩。寺庙左侧下方坑壑中有一个古井,水质甘甜,几年前村民常至此取泉水回家泡茶,如今已经全部收回寺庙使用。传说家乡飞凤山下的这个古井,与十里外的洪寺和灵汇两个古井相通,自古流传着“三井相通”的神奇传说。据称在飞凤山的古井撒一把谷糠,几天后,会在山那边的另两个古井浮现出来。

这里有一棵全国仅有的古树五福柿

柿子树是潮汕地区很常见的果树,柿饼更是潮汕人喜欢的美味食品。然而南岩古寺内,生长着一棵300年树龄的古柿树,结出来的果实却与众不同。它结出来的柿子表面有五处突起,因而被命名为“五福柿”。

300岁古柿树

据寺内史料记载,这棵古树是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由当时的广东提督学政惠士奇从京城移植到此地,算起来已足300岁,被誉为南岩古寺的镇寺之宝。南岩古寺住持悟开介绍说,惠士奇栽种的这棵树,学名“北京柿”,后来当地人结合果实形状起了个好听的俗名“五福柿”,果实可以入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左右,五福柿果实成熟,当地群众就纷纷上山采摘,同时也表达对先贤惠士奇的深切缅怀。

寺前山坡上这株奇特的古树,高达十数米,树叶形似普通柿叶,果实硕大如番茄。果实成熟时呈浅黄色,切开后香气四溢,滋味酸甜可口。当地人介绍说,五福柿的果实浸蜜,具有润肺效果,可以治疗咳嗽;如果泡酒,则对高血压者有一定保健作用。

据记载珍稀古树“北京柿”全国仅剩两棵,分别在北京雍和宫、普宁南岩古寺。然而,据说北京那棵古柿树已于20世纪90年代枯死。普宁这棵古柿树仍能正常结果,每年五月份还能见到开花的盛况。

然而这棵历经300载风雨的五福古柿,曾经多灾多难。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当地人用斧头劈去一半,险遭毁灭,至今树身仍留有斧痕。而且它一直不能繁殖后代,只能孤独地生存于世间。最可怕的是,前些年发现古树已经有老化的迹象。其种苗培育难度极大,曾被久攻不下的农业专家断言不可繁殖。

五福古柿树挂果

然而,专家们这个结论却于近年被揭阳市乡村中学教师刘窕敏改写了。据当地报纸报道,刘窕敏用草根阶层敢于挑战敢于担当的勇气,百折不挠,历经10年时间不断探索,终于解决了困扰农业界、科技界几十年的五福柿种苗繁殖难题,使这一古老物种重焕生机,迎来传宗接代、延续壮大五福柿家族的春天。据悉2018年7月 24日,刘窕敏以在国内首创成功的五福柿繁殖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五福古柿终于能够开枝散叶,惠士奇宗师应可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五福古柿果实

这里有一棵惠士奇亲自栽种的红豆树

古诗云“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传说曾隐居古寺的清代江苏“吴派”经学大师惠士奇还曾于古寺庭前手植红豆一株。

美艳的红豆

传说古木红豆树12年才结一次果实,每荚只有一粒。颜色朱红,非常坚硬,用斧头槌击也不碎。相传人们将红豆带在身边,如身体健康,则红豆光泽闪闪;如有疾病,则红豆更无光泽。

红豆成熟了

然而,两百多年的红豆树,却于1968年“7.28”强台风中摧折而夭亡,殊为惋惜。后来,当地村民用当年采集的红豆培植。消失了三十多年的红豆,终于又长出了红豆树,惠士奇所种的红豆树终于有了可靠的传承。

传说南岩古寺前身为南岩青牛洞,源自商朝期间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玄乎又玄的传说,让这座山间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感。南岩古寺,古称南庵,座落于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旧厝斗飞凤山上,是普宁古八景之一,也是佛教岭南禅宗之名迹。古寺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改扩建后的南岩古寺拥有规模、数量居全国之最的玉石佛像,享有“东方玉佛国”美誉。

南岩古寺一景

历来南岩古寺周边村落村民代代相传,古寺前身为南岩青牛洞,相传商朝时先民在此礼拜燃灯古佛。唐朝时建成佛殿,香火已非常兴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明朝初年章日慎、唐伯元两人创修古寺。其时古寺有“南岩”、“青牛洞”二名并称。

稍后的徐一唯(万历九年进士,万历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任潮州知府)有《题青牛洞壁·二首》传世,诗中歌咏“银山玉洞天生穴,美景良辰寿作朋”、“休谈岩穴非皋比,定得青山道益尊”等句,足可证明妙造天然的青牛洞至那时犹存。后来不知何时,洞天福地竟毁于岁月沧桑,再也不着痕迹。

古寺万佛塔

其后,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明朝天启元年(1621),普宁知县云文彩与物我顶大师募建南岩古寺,扩大古寺规模。其时古寺大门匾额便为“南岩古寺”。可见在明朝天启年间,人们已经觉得寺院历史非常渺远,须冠以“古”字,表达难以考证和尊崇之意。

古寺自此几经兴废,历经380余年沧桑至于当代。2004年3月开始募资扩建重修,至今已基本建成大雄宝殿、万佛塔等,宏大开阔的寺院颇具规模。令人啧啧惊奇的是,2004年7月中旬,古寺左侧聚宝池古莲种遇缘自发五彩睡莲。

古寺重建考古发现,足证往昔风光繁盛

南岩古寺历史悠久,众所周知。然而究竟古寺建于何时,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却未能得到明确的考证。随着古寺拓建重修工程的进展,一些关于寺院历史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2005年8-9月间,建筑队挖掘大雄宝殿地基时,陆续挖出八九截石柱。有关专家考究其造型,断定为唐朝物品。猜测石柱折断、深埋土中的原因是地震造成。从石柱的大小,可以判断唐朝时古寺已经颇具规模。

当年10月6日,建筑队于大雄宝殿地基中,又挖出重81斤的7300多枚古钱币。这批古钱币所属年代自汉至元,历经十代,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有不仅有汉代五凤钱,还有女皇帝武则天的太平纪念币,程咬金的瓦冈通宝,足证古寺往昔风光繁盛,声名远扬。

然而,唐朝之前古寺状况如何,历来仅有民间传说。2004年11月7日,古寺拓建重修首任方丈,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三十一代传人、五台山灵鹫中峰大圆照寺监院大师释海照妙空法师,曾经运用神通观察,断定古寺前身肇于商朝,距今3650多年之久。法师并言其时印度佛教尚未传入东土,先民于古寺所在礼拜古佛,而非后世的释迦牟尼佛。此说法与民间传说相契合。

南岩古寺高僧辈出,在佛教界享有盛誉

南岩古寺历史悠久,佛教文化积淀深厚。从古至今,高僧辈出,在佛教界享有盛誉。明朝天启年间拓建古寺的物我顶大师,清代的超一闻大师、弘赞贻大师都是真修实证的高僧。民国时期的住持“业师”(村民尊称,法号失考),不仅道德高尚、佛学精湛,更兼武功高强,在当地民间享有崇高的声誉。古寺前方有明代一世祖,清代三世祖、四世祖圆寂塔。

清代经学大师惠士奇,文坛称为红豆先生

先后在这里栽种珍贵的五福柿、红豆树,从中可见经学大师惠士奇对南岩古寺情有独钟。提起惠士奇,那是清代江苏吴县的名流,诗书传家,满腹经纶。惠士奇与他父亲惠周惕、儿子惠栋三代人同为清代经学大师。惠家的家学渊源,名动天下,史籍称“名士过吴门者必停舟访焉”,可见惠家的名声及影响极大。

惠周惕非常喜欢红豆,曾经从东郊禅寺中移了一树种在家中,自号为红豆主人。这种生于江南的红豆,就是王维诗中所写的红豆。惠士奇受父亲影响,也深爱红豆,同时将红豆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他将家中书房命名为红豆斋,出版的诗集叫做《红豆斋诗文集》,可见他对红豆实在是一片深情。因为这个缘故,当时文坛称惠士奇为红豆先生。

红豆先生惠士奇

惠士奇一门三代同为清代经学大师

惠士奇生有七子,次子惠栋继承祖父和父亲的治经特点,主张尊崇汉儒。惠栋的朋友和弟子都恪守尊崇汉儒的治经宗旨,一时形成门派,蔚为大观,故被称为“吴派”经学。

“吴派”经学经过惠周惕开山创始,惠士奇深化传承,又在惠栋身上形成宗派体系,惠氏祖孙三代共同开创了吴派经学,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道动人的风景。难能可贵的是,惠氏一家三代均深爱红豆,与红豆树结下深厚情谊,历代传为佳话,红豆树也成了惠门文脉象征。而这一脉枝叶远播,随着惠士奇的足迹从江浙流传到潮汕地区。

惠士奇曾任湖广乡试正考官,兼任广东学政

康熙五十年,惠士奇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两次担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九年,惠士奇被委任为湖广乡试正考官,兼任广东学政,为期三年。

惠士奇廉洁奉公,为人耿直,在地方主持科举考试“一文不取”,以清廉作风名播岭南。当时的两广总督杨琳对他特别欣赏。杨琳曾经上奏雍正皇帝:“臣遍历各省,所遇学臣中,仅见者有此清操特出之员。”雍正看了奏章后,打算任命惠士奇为行政大员,问杨琳:“惠士奇观其人,吏治可以用得否?”

雍正皇帝画像

原来,雍正在政治实践中倡行一条“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的重才轻德的用人路线,与传统帝王用人法则大相径庭。勤政的雍正向来对清官十分鄙薄。组织部门或地方督抚举荐一个人,但凡提到此人“为官清廉”之类,雍正都会先戴着有色眼镜质问一番:那此人是不是施政能力有限呀?

惠士奇在官场上口碑很好,但雍正对他并不认可。雍正曾在一个官员的密折上留下朱批说:“向闻惠士奇声名着实好,今见其人甚平常,想必随波逐浪,到处奉迎,邀誉窃名之所致。此等欺世奸诈之行,不可法也。虚名虽盗,实祸随之,何益之有?”

收到雍正质询,杨琳如实向雍正回奏道:“惠士奇为人正直公明,我与他共事三年,认为他只适合做文官,恐非吏治之长材也。”雍正一听,打消了让他做行政大员的想法,后来又将其调回京师。

惠士奇应召进京,他虽则满腹经纶,却非官场圆融之辈。进京面圣之后,惠士奇未能遂雍正之意,被罚去负责修筑镇江城池。后因资金不济停工,被削籍归里,一度甚为狼狈。

清代经学大师惠士奇与南岩古寺的一段缘遇

惠士奇在广东任职期间,曾四处云游,寻所隐居。有一天行至南岩古寺,夜宿寺内,与主持相谈甚欢。因见此处山势奇特,钟灵毓秀,惠士奇于是暗暗属意于此。惠士奇何时来到普宁县南岩古寺隐居,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历来众说纷纭。根据惠士奇的从政历程,估计就是在被雍正罢官这个时间段,看破俗世红尘,隐入佛门潜心论著。

惠士奇画像

历来名山胜地,均为失意之士韬光养晦的藏身之所。南岩古寺位于飞凤山半山腰。那飞凤山主峰高耸,犹如丹凤朝阳,山上更是巨石嶙峋,胜景随处可见。飞凤山位于旧时普宁县城洪阳郊外,爬到山顶,视野开阔,俯瞰榕江平原,远眺榕江奔腾东流,江面上帆影点点,百里平川沃野尽收眼底,因此南岩远眺成为旧时普宁八景之一。

民间传说惠士奇隐居南岩古寺之后,在此设馆讲学,培育人才,于乡野之间吹送文化气息,传承儒家经典,至今附近村民皆尊称为“惠宗师”。当时入其门下弟子17人,其中有16人省试中举,一时轰动朝野。清廷得知惠士奇隐居于南岩古寺,即颁圣旨,召惠士奇入京。后世传说南岩古寺之中有圣旨牌,于文革期间被毁。

传说惠士奇当年辞乡入仕,四海为家,身上总带着一包家里红豆树结出的红豆。惠士奇在南岩静心深研经学,原本不愿重入宦海,但君命难违,只得听从。民间传说惠士奇在决定复出之时内心纠结,茫然无从之际,从口袋里拿出从江苏带来的红豆,用泉水煮之,心中发愿:若煮熟之红豆能发芽,则可回京,否则辞官永居南岩。谁知奇迹发生了,翌日红豆居然长出嫩芽,惠宗师顿感天意不可违逆,遂奉旨进京,并随手将红豆种于南岩古寺。

一代大儒惠士奇令南岩古寺声名远播

惠士奇回京之后,仅隔四年就去世。据载:“乾隆元年,复起为侍读,免欠修城银,令纂修三礼。越四年,告归,卒于家。”

斯人已逝,眼下见到的红豆树是其手植之红豆树繁衍而来。这种落叶乔木,可以长到二十多米高。红豆果成熟后,荚果会爆开,状如心形的坚实果子鲜红光亮,美丽可爱,可作装饰品。晚唐李匡乂的《资暇集》写道:“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后世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都流行以红豆寄托相思。《红楼梦》有一首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红豆代表相思,在魏晋南北朝后开始流行。人们用红豆作为饰品配饰,或者作为馈赠佳品,当然更多的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红豆色泽鲜艳,鲜红晶莹,犹如珊瑚珍珠。再加上红豆是在豆荚中成熟后开裂,豆荚犹如眼睛,红豆犹如泪珠,恰似离人泪,非常形象。而且红豆经久而不变色,保存期限长,因而赠送红豆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现象。

惠士奇去世之后,因为他在广东担任提督学政期间,对潮汕地区文化教育颇有贡献,潮州府将他的神位配祀在韩文公祠中。普宁当地人则在南岩寺为他设立牌位供祀。逢春天红豆结果时,农历七月五福柿成熟时,便到飞凤山采撷,奉献在他的牌位前,寄托思念、缅怀之情。惠士奇是一代大儒,其手植的红豆也成为当地读书人前往参观吟咏的著名景观。现在南岩古寺内存有他的题匾“岭南禅宗”复制品。

惠士奇题字“岭南禅宗”复制品

普宁人以“红豆结子之多寡,以卜科名”

据《揭阳县续志》载,自清代康熙年间,惠士奇在南岩寺种下红豆以来,普宁士人“视其结子之多寡卜科名,以比韩祠橡木,学者至今重之。”相传唐代韩愈贬潮,于笔架山手植橡木。宋代淳熙年间,潮州知州丁允元将原建于城南的韩祠,迁移至韩愈手植橡木之新址。潮州人爱戴韩愈,“祠吊先贤,木卜科名”,以韩祠橡木“花之繁稀卜科名”,预测科举盛衰。

普宁人感念惠士奇南岩寺种红豆,意寓祥瑞吉兆。遂仿效潮州科举盛事,也以“红豆结子之多寡,以卜科名”。直到光绪年间,惠士奇南岩寺种植的红豆,被普宁士人视为吉祥之兆。每逢县试,士人争先恐后到南岩寺看红豆,视其结子之多寡,以卜科名,成为科举盛事。有洪阳方琦《南岩寺感怀》诗为证:“南岩红豆士奇栽,寓意吉祥卜科名。”以红豆卜科名,其中也有尊崇先贤之意。

南岩古寺持续改扩建中,初具规模,远景宏大

南岩古寺历史悠久,曾经香火旺盛。清代惠士奇前来题字、讲学、种树,更是令这座深处偏僻乡野的寺院声名远播。“大跃进”时期,南岩古寺也在劫难逃,甚至连摩崖石刻都难以保全。当地修水利时,惠士奇的手书阴石刻“万载云封”被炸掉一角,后来才补上去。寺宇僧舍也拆毁一空。少年时代,我经常到此踏青寻古,亲眼目睹寺庙断柱残瓦。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而且年代久远记忆不清了。那时的南岩风景好在原生态,林木郁郁葱葱。当然已经回不去了,只能怀念。

明显可见封字是补上去的

可喜的是,南岩古寺2004年3月开始拓建重修,至今已完成大雄宝殿、万佛塔等主体项目。远景规划中,南岩风景区将以古寺为中心,扩展飞凤岭全部山地及北面平野,总面积达到3000多亩。古寺主体及其他殿堂均按明清时代风格设计,采用石木结构,体现古寺历史悠久,威仪厚重。外观统一装饰红墙和琉璃瓦,体现洋洋大观、金碧辉煌的“玉佛国”氛围。石壁浮雕、栋梁图案风格南北结合,加上潮汕的金漆木雕,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古寺玉佛雕像洋洋大观,带有浓郁的异国格调

据悉南岩古寺共有玉石塑佛像24尊,菩萨、祖师爷像25尊,罗汉像516尊,诸天护法神35尊,玉狮、玉象各1尊,共计598尊,另外还有万佛塔佛像浮雕20008尊,巨幅九龙壁、排楼二十四天龙等,洋洋大观。所有的雕像,除了万佛塔塔体佛像10008尊用汉白玉雕刻之外,其余10600多尊全部用缅甸玉石雕刻。

佛教界人士认为这批玉石雕像规模之大、造型之完备,海内外前所未有。雕像的玉石原料全部是原始玉石,或洁白细腻,或晶莹剔透,品质上乘。每尊雕像都是用整块天然石料雕凿而成,实为罕见。其中长7.21米重22吨的释迦牟尼吉祥卧像、高度达5.78米的金刚圣母像、4.55米的海岛观音像、4.3米的千手千眼观音像、4.2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所采用石料体积之巨大尤为罕见,让人叹为观止。

据统计,这批玉石雕像总重量约4300多吨。这批雕像均为典型的缅甸佛教艺术造型,带有浓郁的异国格调,与我国传统佛教寺庙雕像有所不同。500多尊罗汉像形态、表情各异,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众多天人、护法神仪容或平和虔诚,或威严怒目,其骑云驾霓的神态,更引发人们渺远的天国遐想。寺院前方,万佛塔晶莹屹立,与牌楼、四面佛亭组成一体,远远望去,光辉圣洁之感油然而生。

普宁南岩古寺全景照

再登飞凤山,南岩古寺已经香火颇旺。三千年烟火南岩,如今恢宏壮观,尤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五福柿、红豆树都在,吴派经学早已失传。“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悠悠乡愁,多情红豆,寄托无限相思。

文后抄录惠士奇五言律诗一首,以志怀缅。

广州十二月书怀(清 惠士奇)

风物娱游子,孤怀强自宽。

鹧鸪知岁暮,鹦鹉诉冬寒。

山上飞鸣好,樊中饮啄安。

可怜珠树鸟,无地避金丸。

作者简介:扬言潮声,七十年代生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所悟,有所得。喜欢读书临帖写诗词著文章。愿你开卷有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