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什么地方出的少年英雄最多?他们令人惊艳,却又令人叹息

新波聊历史 2024-07-30 21:50:49

隐秘的三国(54)主笔:朱晖(闲乐生)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如此评价:”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秦末乱世,争天下的是沛县老年人刘邦与江东少年人项羽;四百年后,汉末乱世,争天下的则是沛国老年人曹操与江东少年人孙策。历史走了一个奇妙的轮回。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特意给孙策取了个名号,江东小霸王。

确实,孙策出山的时候,比项羽年纪更小,其英年早逝,也更早于项羽,而其行事之风格,也极为相似,大概江东出品的少年英雄,都是如此激扬进取、英姿勃发吧!

更为巧合的是,两次乱世,最后都是老年人赢得了江山,少年人只收获了掌声与叹息。他们的一生,就像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至美至燃。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对称之美,细细品,回味无穷,古今多少事,惯看,都是秋月春风……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破虏将军孙坚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派人用暗箭射死,年仅三十七岁,这位唯一打败过凉州雄师的关东枭雄,就这么窝窝囊囊的被干掉了。包括的他的军队、他的盟友、他的家族都因此遭受了无比严重的打击。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完全乱了方寸,失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

而作为孙坚的长子,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孙策,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在古代,小孩儿八九岁时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左右对称,状似羊角,称之总角(注1);到了十五岁,又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称为束发;直到二十岁加冠取了字,才算做成年。十七岁,只不过是个大些的孩子罢了。在这样的年纪,就要一身扛起孙氏的称霸大业与复仇大计,似乎还太早了些。就算当年不世出的天才名将项羽和韩信,也都要到二十三四岁才开始独挑大梁的,总之这一切对于孙策而言太早了。

基于此,孙坚的旧部只能由孙坚的侄子孙贲领着,投归到了孙坚盟友袁术的麾下,并继承了孙坚豫州刺史的职位。本来,在孙坚时代,孙家军的独立性就不够,后勤只能依靠袁术提供,搞得打董卓都打得功亏一篑,如今能力远不如孙坚的孙贲上位,孙家军当然更丧失了自己的自主性,几乎沦为袁术部属无异。当时人亦普遍认为,随着孙坚这头江东猛虎的陨灭,孙氏家族应该要走下历史舞台了。

但这又能怎么办呢?如今各大诸侯集团已近乎发展成型,留给后来者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孙坚壮年早逝,真是给孙家留了个烂摊子。孙家的寡妇吴氏看了着十七岁的孙策,又看了着孙策的三个弟弟:十岁的孙权,八岁的孙翊还有襁褓中的孙匡,无比忧伤。

孙策却不以为意,除了对杀父仇人黄盖的冲天仇恨,心中并未有半分愁绪——这有啥啊,想当年老爸孙坚,也才十七岁的时候,就独自打跑了一船海盗,名震江东!十八岁的时候更开始带兵打仗,平灭反贼,从一介寒微之身,一路成为威震董卓的诸侯。我孙策虽然才17岁,也能一生不借谁的光,堵命运的枪,造我的城邦,在废墟之上!

读史至此,不由一声长叹!孙坚十七岁就名震江东,孙策十七岁则立志报仇,孙权十五六岁便任官打仗,孙翊也不到二十独当一面,孙氏父子仿佛陷入了一个魔咒,一个一个都是少年英雄,却一个比一个早殇(孙权除外)。再加上18岁封侯24岁早逝的霍去病,以及24岁起兵31岁自刎的项羽,古人说天妒英才,诚如是也。

事实上,孙策在几年前就已担起家族重任了。那是在中平元年(184)二月,黄巾大起义爆发,朝廷派三大将主持镇压,其中右中郎将朱隽就专门点了孙坚的将(朱隽也是会稽人),担任佐军司马。孙坚便把家小安置在了相对太平的扬州州治九江郡治寿春,然后为国舍家,上阵杀敌去了,从此南征北讨,战不旋踵,与妻儿聚少离多。十岁的孙策便留在寿春一面照顾弟弟,一面交游英豪。小小年纪就有了小名气。

转眼到了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关东群雄群起讨董,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也拉着自己的队伍往北打了,而就在这时,远在寿春的孙家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位不速之客也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与孙策同龄,他的名字叫做周瑜。

周瑜,字公瑾,乃是舒县(为庐江郡治,今安徽省舒城县)大族周氏之重要成员。周氏是庐江大族,周瑜堂祖父周景一生为官,历任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将作大匠、太仆、卫尉,甚至当到了三公中的司空、太尉,其在任期间亦跟汝南袁氏一样“好贤爱士,拔才荐善,常恐不及”,广泛培植党羽势力,汉末名臣乔玄、陈蕃、李膺都曾是他的门生;而周景之子周忠则正担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与周瑜的父亲周异,也都当过天子脚下的地方官洛阳令。特别是周晖,从洛阳令的位子上卸任后,回到老家后仍然霸气侧漏,与几个兄弟豢养宾客,称雄江淮,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可以说是身兼士族与土豪之风范,其家族名望、势力比曹操袁绍差点有限。只是近日出了一桩大事,让周瑜这位十五岁的少年也不得不担起了家族兴亡的重任。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四月,汉灵帝驾崩,接着就是何进被杀、宦官被屠、董卓进京,整个洛阳是腥风血雨人心惶惶,周晖兄弟担心父亲大司农周忠的安危,便带上族里的年轻人与一干门客跑去京城探望并保护周忠安危,这下可捅了大娄子了。

你想,董卓刚带三千凉州兵进京掌控了朝廷,周晖就也带了几百人来凑热闹,这真是想死的节奏。果然,董卓一声令下,派人在半路将周晖兄弟劫杀,以绝后患(详见《后汉书·周忠传》)。经此一事,周氏特别是周忠一系的青壮菁英损失殆尽,家族势力急转直下。于是,周异周瑜这一周氏旁支被迫走上台前,担起了兴复庐江周氏家族的重任,甚至就连周瑜这个小朋友也需要站出来为家族之前途奔走了。

而今天下乱世,遭受重创的周氏家族想要重振辉煌,孙氏这样的土豪实力派必然是他们想要争取的对象。

于是,周瑜稍微收拾了一下行李,从舒县独自向北走了一百多公里,来到寿春找到了孙策。

两个少年,一个美姿颜,一个有姿貌,一个性阔达,一个性恢廓,还有同样的自恋,同样的骄傲,遇见对方,就像遇见另一个自己。

就算多少年后,他们都还记得那一刻人生初见,就仿佛已认识了好久。转眼间,他们便成了推心置腹、义同断金的好友。

两个少年,从此,一个惊艳了汉末时光,一个温柔了东吴岁月。

两人又算了算时间,发现他们还竟然同岁,且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于是理所当然的结为兄弟,策兄瑜弟的叫的一个亲热。周瑜顺势便请孙策举家来舒县做客:《易经》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当今天下大乱,兵凶战危,不如咱两家合在一起,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孙策心想这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袁绍曹操交好,与我父孙坚则一向不对付,我不如远离是非,就去舒县结交庐江英豪,为父亲多笼络些人才,那也是不错的。

于是,十五岁的少年孙策,拖家带口的把母亲和弟弟们都带到了舒县。性情豪爽仗义的周瑜当然不会让孙家人到外面去租房子,而是直接做主把自家道南大别墅让给了他们;并随孙策入室,升堂拜母,一口一个孙妈妈,一口一个小瑜儿,感情急剧升温。两家甚至在财政上也互通有无,不分彼此。孙策周瑜二人则每日弹琴对弈,读书舞剑,隔段时间便出游结交士大夫,这一对黄金组合很快在江淮士人圈中打响了名气。人人皆以结识他们为荣。美少年们果然是要组团才能红啊!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不仅文武双全,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精通。他最出名的、也最为怀春少女与浪漫诗人称道的典故就是“曲有误周郎顾”,说哪怕酒至三爵之后,醉眼迷糊之际,若乐工的曲调稍有阙误,周瑜也马上就能听出来,并回头顾盼。这可真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朝李端《听筝》)遥想当年,周瑜孙策,一个舞剑,一个弹琴,也不知迷倒了多少庐江女子。

这段平静而明媚的日子一直一直持续到了我们前面说的191年年底,孙坚的噩耗传来,二人便明白:分别的时候到了,虽然是暂时的;成人的时候到了,虽然提早了。

注1:《诗经·齐风·甫田》中有“婉兮娈兮,总角丱兮”的诗句,“丱”指的就是古时少年的这种发式的形象。所以孙策后来说自己与周瑜有“总角之好”。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