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深海潜航器缓缓下沉,灯光穿透幽暗的海水照亮一群银色身影,它们如同离弦之箭,划破深蓝,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这就是金枪鱼,海洋中的顶级猎食者,也是全球渔业追逐的“点金器”。
这条产业链连接着深海猎场与万千家庭的餐桌,背后是各国角逐的经济战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01全球渔业的“点金器”
金枪鱼其实包含了15种不同的鱼,它们都属于鲭科金枪鱼族,同出一祖,却进化出各种模样,有的只有半米长,有的却能长到四米多。
从圆舵鲣到威名赫赫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体型差异巨大,却都保留着流线型的身体、发达的尾柄肌肉和标志性的大嘴尖牙,这些特征赋予了它们无与伦比的速度和捕食能力。
这些“海洋跑车”并非四处游荡,它们偏爱低中纬度海域,通常在水下100到400米的深度活动,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则更喜欢表层水域。
金枪鱼对繁殖的地方很讲究,水温合适、吃的多才行。
这种对环境的敏感性,也预示着它们在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面前的脆弱。
金枪鱼产量高,所以成了全球渔业的热门品种,不同品种的金枪鱼有着不同的繁殖周期,有些一年多次产卵,有些则集中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繁殖。
这种高产的特性,加上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使得金枪鱼在全球市场上备受追捧,成为了各国竞相捕捞的对象。
印尼占据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地带,金枪鱼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都做得风生水起。
日本这个将金枪鱼刺身文化推向极致的国家,虽然捕捞量有所下降,但在金枪鱼产业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加工和保鲜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西班牙、韩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等国也都是重要的金枪鱼生产国。
中国这个远洋渔业的后起之秀,也加入了这场金枪鱼的“淘金热”,中国主要的金枪鱼渔场在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以及东海。
这里海水温度正好,食物也多,金枪鱼最喜欢这儿了,中国金枪鱼产量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经历了快速增长,2019年更是达到了42.38万吨的峰值。
尽管2020和2021年产量有所下降,但在2022年又回升至34.55万吨,占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的14.83%。
但中国金枪鱼产业的出口导向,引发了“为他国作嫁衣”的质疑,中国出口的大部分金枪鱼都卖给了发达国家,但价格比较低,跟那些老牌渔业强国比还有差距。
国内市场对金枪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消费量与捕捞量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颇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思。
02中国远洋渔业的新蓝海
中国出口大量金枪鱼,这到底是不是便宜了外国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没那么简单就能回答。
我们需要从全球经济格局、中国渔业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金枪鱼贸易正是这种合作的体现。
发达国家对金枪鱼的需求旺盛,而中国拥有丰富的金枪鱼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捕捞能力,出口金枪鱼不仅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还能为中国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出口金枪鱼还能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打响品牌。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渔业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的捕捞、加工和保鲜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最终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当然发展金枪鱼产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重视生态环境,在捕捞金枪鱼时,坚持可持续发展,运用科学方法,尽量保护海洋。
这不仅是为了保障金枪鱼资源的长期稳定,也是为了维护全球海洋生态平衡。
中国也正在努力扩大国内金枪鱼消费,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吃好海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上海和深圳的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相继建成,让国内的金枪鱼也能方便地买卖,也意味着中国金枪鱼产业不再只顾出口,而是内外市场齐抓了。
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则有望从根本上改变金枪鱼产业的格局,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供应,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这种美味又营养的食材。
03从“嫁衣”到“财富”的转变
目前金枪鱼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渔民增收、为企业创造价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未来中国金枪鱼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要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金枪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中国金枪鱼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太阳]
参考来源:华经情报网 2022年中国金枪鱼产量、表观需求量、进出口及重点企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