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变成了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些野史上记载了关于溥仪的趣事,众所周知,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皇位还没坐热,就被迫随着历史更迭的潮流四处奔波。
等到社会的改变渐趋正轨后,他才重新露面,过上了相对平稳的生活。不过等他再次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紫禁城”就是他的家,然而时过境迁,自己的家已经成为了供人参观的景点,自己进去也必须向售票员买票。
后来大家听到这个故事,只是感叹溥仪命运蹉跎,感叹世事无常,还会情不自禁的将自己代入到溥仪的角度,揣测他当时无可奈何的心酸。
有意思的是,时隔多年,与此相似的事情又发生在了河南的一个小乡村里,一座自家人住的宅子,就在大家的眼前摇身一变,成了文物局认证的博物馆。
“天翔博物馆”位于郑州高新区东史马村,是一座隐藏在闹市区里的博物馆。因为是私人博物馆,所以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前来改造修葺,也没有过多的人工痕迹。
博物馆的主体部分是一座四合院古建筑,这个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价值的文物,它修建于清朝中期,时间的冲刷没有让它遭到破坏,反而让它沉淀了更多的韵味。
次要部分是后期修建的一个展览室,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从清朝流传下来的宝物。值得一提的是,展示柜里的东西并不是从某个文物厅转移过来的,而是这个宅子原本的一部分。
这里的一切都尽量保持着原始的模样,可以说是一个小众景点,进口处破破旧旧,就像一个废弃的院子。这里没有一般博物馆那样气派的大门,进去参观也只需要登记,不需要门票。
博物馆的馆长叫任金岭,他不仅负责维护馆中的大小文物,还要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渊源。
更重要的是,这个博物馆就是任金岭的家,是任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它之所以成为博物馆,并不是因为有关专家考察发现了这样一座天然的历史承载处。
而是任金岭为和拆迁大队对峙而想到的解决办法。其实东史马村这一片早就被划入了拆迁区域,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化发展,其他村民拿到了相应的补贴早早的就搬家了。
但是任金岭却不愿意接受相关部门前来调和,他执意要留下自己的房子,不允许工人前来拆迁。在人们眼里,任金岭就是一个妥妥贴贴的“钉子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钱解决不了的,既然任金岭不愿意接受调解,那无非就是钱的数量还不够。
没曾想任金岭十分硬气地说到:别说几千万、一个亿,就算是十个亿、一百个亿我也不会拆迁的。
当时人们都不理解任金岭的做法,任家老宅周边的那些房屋已经被推平,这一块地的建设工程已经在按照计划进行了。
为了不夹杂在工程中间为难,二零零九年,任金岭向文物研究部门提交了申请报告,来了一批专家仔细考察后,扔下一句话:这屋子不能拆!
大家才知道,任金岭祖上的这座宅子真的是“无价之宝”。
这座宅子是任家祖上创下赫赫战功得到的赏赐,其中的一砖一瓦都反映出当时清朝建筑业的发展之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般精美的布局更是向后世尽展前辈之智。
怪不得任金岭坚守自己的阵地,千金难换一松口,如果真的为了一亿人民币接受了拆迁部门的调解,这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而言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有了专家的证明和政府的保护,任金岭的家宅成功的留了下来,在尽量不改变物体原貌的基础上,宅子内的布局被简单的调整了一番。
任金岭也可以继续居住在宅子里,一边管理自己家里的宅子,一边继续过自己延续了几十年的生活。
社会不断的在朝着城市化的进程发展,多少文物和古都都被毁坏在了“一个亿”上面,但是老祖宗的智慧和建筑上凝聚的心血是几个亿都恢复不来的。
哪怕是在古建筑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修建,成型后的也不过是没有历史灵魂的堆砌物。虽然自己的家成为了博物馆,但自己可以继续居住在里面,也为这些文物增添了更多的生机。
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历史的守望者,比起物质上的财富,那些流传百年的精神财富更能让人振奋人心。
多了就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