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享经济大爆发,所有消费领域,甚至家用电器等。
第一个关键时间点是1993年萌芽阶段,标志性事件是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应用。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协作特质,推动了乐于创造和共享时代的到来,主要是文件、音乐等,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一些实体物品的共享平台,如 Zipcar汽车共享平台。2000年后,我国出现了一批基于互动式问答的知识分享网站和一些众包平台,如K68、威客中国等
第二个关键时间点是2008年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标志性事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是刺激了需求的爆发。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让无数人失去了赖以养家糊口的唯一工作,不得不放弃以往优越甚至有些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开始过起精打细算。二是刺激了技术的快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地图、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层出不穷。正是这些技术和创新应用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最强推动力和重要支撑。三是刺激了积极政策的出台。为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各国都在寻求突破,对新业态、新模式寄予厚望,使得共享经济有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伴随着国外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众多领域的共享型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
第三个关键时间点是2013年迅速崛起,标志性事件是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根据Crowd Companies的统计,2010—13年,全球流向共享经济的投资额累计43亿美元,而2014年和2015年高达85亿美元和142.06亿美元。2016—2017年,共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大幅扩张。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融资为1710亿元和2160亿元。2018年共享经济融资规模为1490亿元,其他领域的共享经济直接融资规模从2017年的868亿元增长到1072亿元,涨幅23.4%。
第四个关键时间点是2018年,标志性事件是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由于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金融和网络内容共享等共享经济主要领域问题集中爆发,甚至出现了一些影响重大恶性事件的出现,加之公众和舆论诉求更加强烈,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策落地与执行力度。“规模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回归最本真的商业逻辑,为市场和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王道。
无论是“一对多”模式,还是“多对一”模式,都满足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匹配、使用权的共享、大众参与等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仍然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功能。未来,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线外卖、共享办公、众创平台等都有望出台行业性服务标准和规范。
二、生物科技突破传统医学
基因组学是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它使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人类遗传物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从而促进个性化医疗的发展。例如,癌症患者现在可以根据其特定基因突变接受针对性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干细胞研究
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任何细胞类型的能力,使其成为再生医学的宝贵工具。科学家们研究开发干细胞疗法,以修复受损组织并治疗各种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脊髓损伤。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无创治疗和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希望。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策略,它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药物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检测和监测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的设备。它们在诊断和治疗领域至关重要。例如,用于检测 COVID-19 感染的生物传感器使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成为可能。生物传感器技术也在开发中,用于实时监测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
药物发现
生物技术加速了药物发现的过程。高通量筛选和计算机建模技术使科学家能够快速识别和优化潜在的新药。生物技术还促进了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这些系统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性。
伦理考虑
虽然生物技术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也需要仔细考虑伦理问题。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和免疫疗法等技术引起了关于安全、隐私和公平获取方面的担忧。至关重要的是,在实施生物技术创新时兼顾道德规范。
未来的展望
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未来充满希望。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在医疗领域的更多突破。这些创新将继续推动个性化医疗、再生医学和疾病预防的发展,最终改善全球健康。持续投资于生物技术研究对于实现这些进步至关重要,以应对未来医疗保健的挑战。
三、低空经济,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
1、无人机电力巡检
到2020年,我国输电线路总里程将从2014年的115万公里增至159万公里以上。而伴随着“新基建”战略的逐步实施,未来电力巡检无人机的潜力和蓝海还将进一步释放与扩大,预计国内市场规模还将突破50亿元。
2、无人机农林植保
在政府扶持、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无人机植保快速进入农业生产中,作业量稳步增长。预测到2025年,我国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42亿元。我国无人机未来的需求量必将迎来巨大发展!
3、无人机测绘
近几年随着无人机测绘在测绘行业应用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其逐渐取代传统测绘方式,已经成为测绘行业一个崭新发展方向!
对工作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测绘数据要求越来越精准的当下,无人机测绘凭借快速航测反应能力、突出的时效性和性价比、监控区域受限制小、地表数据快速获取和建模能力等特点,无人机已经成为从事测绘行业的首选技能。
4、无人机航拍
无人机航拍摄影师是大众熟知的无人机行业工作。航拍无人机是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中非常流行的应用领域,国内主流的无人机厂商中,其中有42.8%是从事专业航拍的无人机厂商。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将达250亿元人民币。
5、无人机环保监测
无人机应用在环保领域后,可以实时快速跟踪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捕捉违法污染源并及时取证,从宏观上观察污染源分布、排放状况以及项目建设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大大提高环保监测范围与环保执法的效率!
6、无人机交通巡检
使用无人机进行交通巡检,可快速勘察现场,收集事故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实景图,相比传统人工勘查作业时间,由 30 分钟缩短至约15 分钟,工作效率翻倍。利用无人机进行交通巡检,许多危险场景不用再“亲力亲为”,巡检人员安全问题有了保障。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能源、安防、水利、林业、智慧城市等领域都已经应用上了无人机,所以无人机行业领域是非常广阔的。
四、5G网络全覆盖,智能家居,无人驾驶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5G向6G的发展不仅是速度。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移动通信网络由3G演进到5G,并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截至2023年9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18.9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算力总规模达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
“5G引领” 汽车航空器迈入“无人之境”
基于5G通信的强大覆盖,过去一年,北京、广州、深圳、合肥等地陆续探索了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实践,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汽车甚至载人航空器正加速迈入“无人之境”。
无人航空器的飞行,离不开稳定的传输和远程控制。十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能力,还扩大了应用场景,催生了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天上飞的,就有地上跑的。在合肥市骆岗公园,稳定的通信讯号让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出行吃饭的问题。逛饿了,玩渴了,游客只需扫码即可取货。不过不是外卖小哥送来的,而是无人机通过手机操作即可送到你面前。
无人驾驶巴士,小巧可爱,能带你在12.7平方公里的公园里轻松“玩逛”。骆岗公园是合肥打造的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分布在骆岗中央公园的18处4G基站、18处5G基站,能同时满足10.5万个设备接入。在这里,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巴士、索降物流无人机等无人应用场景有序运转。
从3G到5G 铁塔人的网络十年
高楼万丈离不开坚实的地基,而现代化的网络覆盖也需要硬件的保障。正在组织工人进行铁塔装运的是中国铁塔上饶市分公司项目经理江涛,元宵节刚过,他就带着几名工人来到上饶市郊的灵山景区,开始他们的安装作业。运输无人机,最大可以载重200斤,能将一些小件快速运往目的地。这十年来,仅上饶铁塔就新建了各类通信铁塔5000多座,使上饶市的自然村网络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通过铁塔统筹建设,共享率也从7%提高到了85%以上。
突入6G无人区:很酷又很苦
从5G演进到6G、7G的时候,基站可能就要进行一个整体的更新换代,这项自主芯片研发成功,大大降低了6G基站的设备成本。
中国赢得了哪些机遇?未来挑战是什么?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不仅是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它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过程。6G将推动沉浸感更强的全息视频,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人的世界三个世界的联动。
从3G到6G,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中国互联网十年的发展,让中国的工业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在世界顶尖水平的竞争中赢得了哪些机遇?获得了哪些成就?未来更大的挑战是什么?
五、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就是用数字技术重构组织和业务。也就用数字技术,把业务重新做一遍。这就不是指原来的两化融合的信息化,不是用数字技术支撑业务,而是用数字技术重新做业务。而这一切是与人力资源高度相关的。
第一产品和服务。我们很容易想到苹果手机对原来的功能机的全面取代。今天,特斯拉完全就是一个超级电脑,其驾驶体验与操控电脑非常相似。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是产品本身的数字化所带来的。今后,我们也将看到更多的产品向数字化的方向演变。
第二是内部业务流程、制造工艺的数字化、线上化。既包括包括从人力资源、到财务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的线上化,也包括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第三是组织结构的去除边界、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应对今天客户多变的个性化需求,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反应性组织,组织结构一定是无边界、扁平化、平台化和生态化的。而扁平化也是数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为所有的业务都在线上,所有的数据都是透明的,很多管理职能也就变得没有必要了。第四是渠道与供应链的整合。第五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是数字化转型的五个主要维度。
这就不得不提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手段。目的一,降本增效;二,提供客户价值,给客户以更好的体验;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三点,就是数字化转型一些最基本的目标。然而,数字化转型本身是一个三分技术,七分组织的事情,因而是与人力资源高度相关的,因为它是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就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当中有一系列的重构外部伙伴关系和激活内部的组织与人等等。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是更加以客户为中心的。
海尔强调人单合一,韩都衣舍强调的是三人小组自主经营体,但共性是这样的倒三角形组织结构,客户是高高在上的上帝,据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而不仅是数字技术。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没有这样的倒三角形,没有能够做出这样反应的小前端与自己的用户群体进行互动,进而到从产品研发到销售,到售后的全过程,那么,即使用户画像能力十分强大,因为组织本身并不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反应性的组织,其作用也必然十分有限。
所以,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三分技术,七分组织。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是大势所趋,天时地利。拥有共识:数字化转型是必选项,不是任选项。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今天还不积极启动数字化转型,未来,在五年之后,可能真的就没有机会了。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数字化转型已经获得初步成功的标杆企业。
一批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开始涌现。纷纷把自己的数字化部门、IT部门独立出来,对外赋能。比如华为、美的、海尔、三一重工、物美、友达(苏州)等等。还有中国电力建设华东院,他们用三维设计做工程的数字化,不但自己做好了,也成功地为其他企业做了赋能。再加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构建了强大的创新生态,积极为传统企业的转型赋能,一起为传统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清洁能源产业,重要支柱之一,电池储能巨大潜力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560吉瓦。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有望超过目前各国既定发展目标总和的约25%,足以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增加。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约六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智慧城市转型,交通管理,公共服务,全部智能化。
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对于“全域数字化转型”,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特别提出“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这一转型实际上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
如何推进转型?吴晓宁说,重点要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
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兼顾城市治理现代化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升级版。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在新时期具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陆冬森说,一方面,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数字经济在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同时,以数字产品与服务全面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创新和应用搭建验证和推广平台。
八、极端天气频发,全球资源争夺战,水资源,粮食资源,能源等,各国争夺,资源短缺。
极端天气如何搅动全球能源与粮食?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最近50年来,气候变化不仅带来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还导致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的趋势。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也显示,过去50年(1970年至2019年间),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主任陆波表示,以极端高温事件为例,目前极端高温发生的频率是工业化之前的4.8倍。2022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预测,未来两年,极端天气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威胁。在10个威胁全球的风险中,“极端天气”、“生存危机”和“气候应对行动失败”被认为是最大的3个威胁。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从媒体上危言耸听的理论,变成了普通人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事实。各国政府加紧出台减少碳排放的规划,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新能源车企高歌猛进,储能行业倍受市场关注。不论营销术语如何渲染未来的美好蓝图,目前新能源行业依旧以电池为主。而电池原料中不可或缺的锂,同样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全球锂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目前,占据世界锂资源探明储量半数以上的南美国家,已经准备建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卡特尔垄断组织了。
九、消费观念大变革,品牌将不是王道?
不同时期的公众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有着不同的特征。当前,我国公众消费呈现更趋谨慎、更注重消费的精神价值、更多样化等特点。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社会文化风尚的变化和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的不断涌现,以及社会基本情绪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共同形塑了当前一段时期公众的消费特征。
公众消费更趋谨慎,“精打细算”成为当前公众消费的主要行为模式。Z世代群体受访者中,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模式为“精打细算型”的人数占比为55.3%,“超前消费型”的仅占5.9%,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在青年群体中不再普遍。公众更重视消费产品的精神价值和消费过程中的消费体验,青年群体中“推荐引导型”消费观更为普遍。消费潜力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普遍期待更多样化的消费服务和产品、消费场景和空间。
公众积极参与数字消费,对服务消费、产品消费和消费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都有一定的认可度。数字消费不仅改变了制造业格局,推动消费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同时优化了服务消费流程,创新了消费场景。这些变化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46.3%的受访者选择了“数字医疗,例如云问诊、电子病历互联”。在医疗领域,数字技术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通过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等手段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体验。39.4%的受访者选择了“数字文旅,例如线上文博、沉浸式场景”。在文旅领域,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技术,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互动式的旅游体验。35.8%的受访者选择了“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化成为家居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满足公众数字化智能生活需求和期望。此外,选择“线上虚拟商城、3D沉浸式购物”“无人配送服务”“无人零售、智慧零售”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3.1%、25.0%和15.5%。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智能化、便捷化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公众的消费意愿,优化了公众的消费体验。
绿色消费理念成为公众消费的一种普遍共识,公众的绿色消费偏好涉及食品、用品、出行等多个方面。公众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促使健康消费成为消费领域的“新宠”,健康养生、健康饮食、健康医疗、居家健康是公众普遍较为关注的健康消费领域。公众越来越注重体验消费,以体验为导向的文旅经济、研学经济、夜间经济成为公众消费的新热点新潮流。
十、海洋经济新热点,陆地资源枯竭,海洋养殖等
随着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我国海洋科考、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动能。
“蛟龙号”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近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深海羽流絮凝实验顺利完成。本次实验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羽流抑制材料和技术,通过喷洒絮凝剂,使羽流絮凝形成大颗粒迅速沉降海底,降低羽流的产生。深海羽流是当潜水器、深海矿车等装备在海底作业时,触碰到海底的沉积物而引发水体变浑浊、呈烟雾状,会影响勘探时的观测效果。
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投产
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该项目实现了海上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养殖的融合发展,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
十一、全球货币体系重塑,数字货币成为国际贸易主要支付手段,
当下,数字技术正以数据流为纽带,不断创造新市场、新产品、新价值,重构全球贸易模式、结构和规则,成为引领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数贸会组委会与国际贸易中心(ITC)近期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显示,据测算,2021年至2023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从6.02万亿美元增至7.1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8.8%。从全球前十大经济体来看,欧盟、美国和中国的数字贸易规模位居全球前三,并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数字贸易成为我国重组要素资源、优化外贸结构、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力量。由商务部牵头编制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和增速再创历史新高。
十二、娱乐方式彻底变革,与科技深度融合。
2023年年初,AIGC的引爆引领了行业的创新浪潮,同时,智能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用户对多元娱乐的需求迅速攀升。
娱乐行业与科技,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却在近年来呈现出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一系列新技术的涌现为泛娱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科技与娱乐领域之间紧密的联系与互动。本文将深入探讨娱乐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推动科技进步,以及这两个领域的相互融合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01. 科技进步助力娱乐业创新
科技进步为娱乐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性。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线上娱乐成为炙手可热的选择。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和爱奇艺的崛起,使观众能够随时随地观看电影、电视剧以及其他节目。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成熟,让娱乐内容变得更加沉浸式和交互式。
0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娱乐体验的全新定义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推动下,娱乐行业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娱乐公司能够精准地了解观众的喜好,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AI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包括智能推荐和语音合成,极大地提高了娱乐内容的制作效率和个性化程度。
03. 区块链技术:塑造娱乐产业格局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娱乐行业正面临着全新的变革。去中心化的版权管理使得创作者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盗版现象。此外,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兴起为艺术作品和娱乐内容的交易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了数字藏品市场的蓬勃发展。
04. 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趋势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娱乐行业也开始关注绿色科技。虚拟制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制作对环境的影响大幅减少。同时,越来越多的娱乐公司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实现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对娱乐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娱乐内容更加丰富和即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娱乐服务。
其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娱乐内容更加逼真、震撼,提高了用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最后,智能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娱乐体验。
展望未来,娱乐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节点、价值影响及未来趋势,国家信息中心 2019年09月18日
2025年全世界将爆发十二大全球变革 #认知觉醒 #赚钱思维 #
科技与娱乐,掀起社交娱乐新浪潮 ,2023-11-02
独家调查!当代人的消费观,有哪些新变化?人民论坛网2024-11-11
蓝色新动能!我国海洋开发利用取得丰硕成果,沈阳,2024-09-05
数字贸易“加速跑”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金融时报 徐贝贝2024-10-23
通向未来世界的十二个必然趋势,郭向东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2019-04-07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的创新突破:推动未来的医疗进步,郑老师,06-16
行业应用:学无人机可以从事的领域 超乎你想象!能飞航空 2023-07-14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5G向6G的发展不仅是速度!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2-28
5G信号“满格” “智慧”未来触手可及,光明网,2023-05-25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织信低代码,2024-05-21
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含新量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西北局,2024-07-19
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跑出“加速度”(国际视点)人民网,2024-11-05
打造智慧城市升级版——国家数据局解读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2024-05-21 新华社
一场新的资源争夺战,开始了!|地球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