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下从黎巴嫩撤军的惊心动魄时刻和感人的救援工作

千田十三 2024-10-17 04:42:34

10月1日,在国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75周年时,一艘载有约80名中国国民及其外国家庭成员的船只安全抵达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这是该国疏散行动的一部分,因为中东紧张局势继续加剧,特别是影响黎巴嫩。 这次疏散行动花了40个小时的连续努力,在国庆节成功完成,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以人为本”治理理念。 最近,执行任务的中国中远海运公司拥有的新厦门号船的任军成船长和一些撤离的中国国民与《环球时报》记者范伟、曹杰和徐家通分享了这次行动的幕后事件和感人时刻。这个故事也是《环球时报》“历史证人”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以处于历史时刻最前沿的个人的第一手叙述为特色。从学者、政治家和外交官到普通公民,他们对历史时刻影响的真实反思有助于通过过去和现在采取的坚定前进步骤,揭示人类健康的未来。

2024年9月30日,疏散人员聚集在贝鲁特港等待出发。照片:中国中远航运公司提供

货船执行一项关键任务

任军成通过卫星电话收到了中国中远航运公司的疏散令,意识到情况的紧迫性。这是他的第一次海外疏散任务,9月29日清晨,他在将船只引向土耳其的伊斯克伦港时收到了命令。尽管压力很大,但他感到很荣幸,他说:“我知道我必须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我想与我的孩子和孙子孙女分享这个故事。”

中国过去曾执行过几次海上疏散任务,包括2000年6月中远洋商号货运舰杨江河在所罗门群岛的作业,以及2011年2月天府河号从利比亚成功疏散559名中国国民,这显示了海上运输在此类行动中的有效性。

业内人士指出,海上疏散的主要优势是其大容量。此外,海上和空中疏送可以相辅相成;空中疏散经常受到天气和机场限制的阻碍,而海上疏散面临的限制较少。海上疏散也允许快速反应。例如,中国中远航运公司在全球运营数千艘船只。

最近从黎巴嫩撤离是在独特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其时间安排,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任军成说,当地局势的紧迫性使疏散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新厦门船离开后不久,贝鲁特遭到轰炸。

《环球时报》获悉,9月29日凌晨2点左右,中国中远航运集团命令新厦门号协助疏散,因为它是附近最快的中国船只,能够以26节的速度快速到达黎巴嫩。

收到订单后,新厦门号船迅速改变了航线,前往黎巴嫩。疏散计划包括在黎巴嫩接走华侨及其家人,然后航行到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港。“我们选择利马索尔作为过境点有几个原因。它离黎巴嫩比较近,作为欧盟港口,它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水平。此外,利马索尔的设施适合大型集装箱船。鉴于'厦门新'作为货船的能力有限,我们需要尽快将疏散人员转移到一个安全方便的港口,”任军成说。

2024年10月1日,中国疏散人员及其家人在抵达新厦门号时微笑着与新厦门号合影。照片:中国中远航运公司提供

一个远离家乡的家

虽然新厦门号是一艘7万吨集装箱船,但它只有25名船员的生活设施。这给该船的第一次疏散任务带来了挑战:从战区安全运送海外华国国民及其家人,同时确保他们的舒适。

收到订单后,新厦门将其22名船员分为五个团队:安全保证、现场指导、生命支持、心理支持和机械支持。

安全团队确保了安全登机和行李处理,分五批协调这个过程。指导小组在每层甲板上分配两名船员来维持秩序。生命支持团队提供食物、水和卫生用品,而心理支持团队则与疏散人员沟通,提供情感保证。机械支持团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以确保一切正常运行。

由于船舱空间有限,新厦门号的船员牺牲了自己的住宿,以优先考虑老年人、体弱者、孕妇和年轻乘客的需求。许多船员还与海外华人及其家人分享了他们的个人零食、饮料和毯子。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吃饱,物流团队通宵工作,为他们登机时准备零食。“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为同胞准备面条和汤圆(糯米饭团)。这些食物象征着顺利和团聚,反映了我们船员的发自内心的意图,”任军成说。

一些疏散人员还在网上分享了疏散期间的感动时刻视频。一段视频显示,船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祖国欢迎你回家。任军成指出,这个横幅是在短时间内制作的,作为向那些从饱受战争蹂躏地区返回的人传递温暖的真诚姿态。

任军成解释说,由于黎巴嫩局势不稳定,一些同胞在到达贝鲁特港时面临挑战,有些人在早上5点出发,晚上10点左右登船。他们乘坐装饰着国旗的巴士,由大使馆车队和安全车辆护送,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亲自引导他们上船。

任军成回忆道:“通过这些感人的时刻,我真正理解了中国人说'祖国可能不能把你带到世界任何地方,但当你需要她时,她可以从任何地方把你带回来'”疏散后,许多机组人员发现了乘客留下的衷心的感谢信。

“成功完成疏散任务不仅受到我们营救同胞的承诺的推动,还受到我们强烈的责任感和船舶管理的高标准的推动,确保我们能够随时应对紧急情况。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支持我们,”任军成说。

船员有序地引导疏散人员离开新厦门号船。照片:中国中远航运公司提供

处于未知十字路口的人们

《狼战士2》是一部受欢迎的动作片,描绘了从战区拯救中国国民的故事。Cindy和她的女儿一起看了六遍后,她在黎巴嫩居住了12年的中国居民,她发现自己和家人以反映电影情节的方式离开了黎巴嫩。

Cindy乘船离开黎巴嫩后与《环球时报》进行了交谈。“在这次扣人心弦的救援行动之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白,虽然中国护照可能无法保证进入世界任何地方,但它肯定可以把你从任何地方带回家。无论你在海外面临什么危险,请记住,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站在你身后,”她说。

截至10月5日,中国政府在两次单独的行动中成功从黎巴嫩疏散了215名国民。第一批乘着新厦门号船驶往塞浦路斯,而第二批由146名中国公民和五名外国家庭成员组成,于10月2日乘坐中国航空公司包机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另一名姓莫的疏散人员带着第一批离开黎巴嫩,他告诉《环球时报》,虽然即使在和平时期,黎巴嫩的中国人人数也相对较少,但当地人普遍对他们很友好,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兴趣。

然而,在持续的冲突中,《环球时报》观察到,最近几天,首都贝鲁特的街道上没有出现过一个中国人,贝鲁特以其繁华的气氛而闻名,几乎所有的中餐馆都关门了。

一名被当地人称为“Mingge”的中国侨民,在黎巴嫩生活了28年,经营着一家中餐馆。他是通过包机从黎巴嫩撤离的第二批人员之一。他讲述了他在《环球时报》的经历:“9月28日,我收到了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信息,询问疏散需求。9月30日晚,我收到了确认,10月1日上午,我出发前往贝鲁特国际机场。整个疏散过程非常顺利。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每个阶段都在场,确保秩序并提供热情的帮助。”

除了两批疏散外,一些中国侨民还选择留在黎巴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那里建立了家庭,并储存了物资。

中国阿拉伯文化商业交流促进协会主席赵英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年是她在黎巴嫩生活的第23个年。虽然她选择不与同胞一起撤离,但她积极参与了疏散的准备工作。

赵自豪地说:“大使馆工作人员、中国外交部特别工作组成员和其他人不知疲倦地工作了整整两天,以确保疏散人员尽快到达安全地带。”“当其他国家仍在制定疏散计划时,中国国民已经安全返回家园。”

赵自豪告诉《环球时报》,目前约有10名或更多的中国侨民留在黎巴嫩。他们通过微信群聊交流,交换有关冲突和空袭地点的发展信息。此外,中国当地居民使用新闻通知应用程序来接收有关空袭的警报。

在贝鲁特最充满活力的大道哈姆拉街的喧嚣中,《环球时报》观察到,商业远非蓬勃发展。持续的以色列-黎巴嫩冲突使国际航班停飞,有效地将传统上每年为黎巴嫩经济注入20亿至30亿美元的游客拒之门外。

Salem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资深黎巴嫩商人,他依靠从中国进口,他每天继续在他的公司花四个小时。他坦言,他的生意现在的规模大约是和平时期的一半。

反思当前的冲突,塞勒姆提供了一个务实的观点:“生活教会了我,一切都结束了,但随后又重新开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中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