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奉行“玄武门继承法”,出了5个太上皇。他们日子过得如何?

丰丰谈历史 2024-08-19 10:12:52

有句话调侃说,唐朝奉行的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玄武门继承法”。

这充分说明了唐朝皇位传承的不稳定性。

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唐朝竟有多达5个太上皇,这在历朝历代里,也是十分罕见的。

而这些太上皇,自然也不是像宋高宗或者乾隆那样,自愿退位。

他们往往都是权力斗争当中的失败者,被自己的儿子赶下皇位。

那么,他们在当太上皇时期,过得怎么样呢?

01、唐高祖李渊

李渊可能是历代大一统王朝里,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

就连唐朝的后世帝王都说,天下不是当朝天子的天下,是太宗皇帝的天下,言外之意是,他们认为唐朝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渊本人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功劳盖世,因此不断地加封他,让他当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

李渊甚至想过把天下一分为二,让李建成留长安,李世民去洛阳,因为他既不舍得长子李建成,也知道能奖赏一个功高盖世皇子的唯有皇位。

就在李渊的左右摇摆之中,玄武门之变发生了。

虽然史书里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集中在李世民是怎么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但李渊当时诡异的“泛舟湖上”,也透露出李渊也已经被控制了。

事后,李世民象征性地封自己当了两个月的太子,就让李渊退位为太上皇,自己当皇帝了。

按理说,李渊既然已经“自愿”退位了,就该搬出皇帝居住的太极宫,而让李世民搬进来了。

但李渊却绝口不提搬走的事,让李世民这个正式的皇帝一直在太子的东宫居住和处理朝政。

李世民当然不会舒服。

贞观三年,已经坐稳了皇位的李世民,先是为被李渊冤杀的刘文静昭雪,又把李渊的多年心腹裴寂贬回故乡,还放走了一批太极宫里伺候的宫女。

在这一套连环招下,李渊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主动提出要搬出太极宫,而住进当年赐给李世民的弘义宫,并改弘义宫为太安宫。

太安宫在宫城之外,环境和条件甚至不如东宫,有大臣上书表示反对。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奖赏了这个大臣,却对改善太安宫条件的事没提半个字。

李渊住进太安宫之后,就几乎没有离开过了。

长安炎热,李世民多次去九成宫避暑,也没有带上李渊。

直到贞观六年,李世民和李渊的父子关系,似乎才出现转机。

这年李世民在大臣马周的建议之下,重新修缮了太安宫,增修门楼,营筑雉堞,总算让太安宫有了点太上皇住所的样子。

李渊也开始离开太安宫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贞观八年,李渊以太上皇的名义回到太极宫宴请西突厥使者,高兴地对长孙无忌说“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同年又和李世民一起去城西检阅将士。

贞观八年秋天,李渊得了风疾。李世民立刻下令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太明宫,以为李渊今后静养和避暑的地方。

不过太明宫还没建成,李渊就已经去世。从那之后李世民下令停止营建太明宫,直到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登基之后,才把大名鼎鼎的大明宫建成。

可以看出来,李渊在退位后的头几年里,他和李世民是有点相互怨恨的。直到他生命最后两三年,这对父子才终于达成和解,只是这和解似乎来得晚了一点。

02、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82岁那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起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还政于李显。

由于李显继位是正儿八经走的武则天先立他为太子后下传位诏书的流程,且李显继位之后没有废黜武则天的尊号,而是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所以当时武则天的名义上的地位是唐朝的太上皇而不是太后。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居住在上阳宫。这可比李渊的太安宫环境好多了,号称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宫,“万方朝谒,无不睹之”,在当时有人间仙境之称。

李显也给足了武则天体面,不仅率领文武百官去上阳宫拜见武则天,还每10天去给武则天请安一次。

李显也没有清算武家人,反而和他们联姻,继续重用他们。

不过,武则天被逼从女皇的尊位退下来,心情未免抑郁。

根据《资治通鉴考异》记载,武则天平时总是精心打扮,她的子孙并不觉得她的模样衰老。

可是她退居上阳宫之后,一次李显去看她,发现没有化妆的武则天,憔悴到他几乎认不出来了,忍不住跪地大哭。

她在退位的当年,就因病去世了,若是不退位,心情好些,可能还能更长寿。

03、唐睿宗李旦

李旦能当上皇帝,全靠有一个好儿子和一个好妹妹。他们在没有只会李旦的情况下,联手发起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李旦登基。

作为回报,李旦把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给妹妹太平公主晋封万户,让她参与朝政。

强势的太子和野心勃勃的公主,本就难以相容,李旦又优柔寡断,无法阻止他们相争,反而一见李隆基似乎被动,就为了他削他兄弟的兵权,让他监国,见太平公主一流眼泪,就不忍心让太平公主离京,还导致朝堂上出现了7个宰相有5个出自太平公主门下的局面。

李旦就这么尴尬地维持了两年的平衡后,宣布禅位给太子李隆基,他自己当太上皇去,以示他坚决支持李隆基。

不过,李旦没有因此而放下权力。

由于他是自愿退位而不是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所以朝政大权依然掌握在李旦手里,且掌控着三品以上的大臣任免,以及刑政大权。

而且,只有太上皇能自称“朕”,李隆基这个皇帝只能自称“予”。

不过,李旦光靠和稀泥,显然是混不下去的。

太平公主并没有因为李隆基已经坐上皇位而认输,她已经废过一个皇帝了,打算重操旧业再次废了李隆基。

李隆基也不会因为当上了一个没有大权的皇帝,就对父皇感激涕零,对姑姑退让。他满脑子都是夺回大权,做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就在太平公主还在密谋的时候,李隆基先发制人,发起了先天政变,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逼得太平公主先逃入山中,被揪出来后又在家中自尽。

李隆基的这一行动,自然没有提前知会李旦,李旦吓得跑到承天门上避乱。

当李旦知道李隆基已经诛杀了太平公主之后,长叹一声,宣布归政李隆基,他再也不管事,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去了。

史书没有记载李旦在百福殿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不过李隆基是个极好面子的人,对兄弟都极力优待,对于这个已经没有威胁而又没有对不起他的父亲,应该也不会苛待的。

04、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玄宗带着皇子皇孙们逃离皇宫,又在马嵬之乱中狠心杀死杨贵妃以报自己平安。

杨贵妃死后,李隆基还想继续逃亡四川,可是父老百姓们拦住李隆基的车架,希望他不要走,留下来带领他们收复河山。

李隆基当然没有这个胆量。为了安抚百姓,他命令太子李亨留了下来。

好不容易逃到四川之后,李隆基接到一个消息:太子李亨擅自在灵武登基为帝了。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71岁了,在山河破碎之际,再也没有经历去争权夺利。他苦笑了一声,说:我儿子能顺应天地民心,我非常高兴。

便给李亨补上了传位诏书。

李隆基唯一的要求是,虽然他不管事了,但是在收复两京之前,国家大事和战争进度的消息,还是要汇报给他看一看。

李亨仅用了一年半,就收复了两京,把李隆基接回了长安。

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一开始是居住在自己当年和兄弟们一起玩乐的兴庆宫里。

兴庆宫位于市井之间,李隆基这个太上皇站在高楼之上看来来往往的百姓。

百姓们若山呼万岁,李隆基就高兴地大摆宴席。

过往的大臣们经过的时候,在楼下磕一个头,就能得到李隆基的赏赐。

这些事情落在李亨这个皇帝眼里,就成了李隆基想要邀买人心、夺大权的证明了。

没过多久,李亨信任的宦官李辅国假传圣旨说李亨请李隆基进宫玩乐,把李隆基骗进宫后逼着李隆基住进了皇宫里的西内,生活在监视之中。

李亨知道之后,轻飘飘一句“太上皇住在西内和住在兴庆宫没什么两样”,就把这事揭过去了。

李隆基身边服侍的人也全被换了。

伺候李隆基大半生的高力士被流放巫州。

一直陪着李隆基妹妹的玉真公主也不得不回到了玉真观。

李隆基在西内度过了两年寂寞的时光之后,黯然离世,享年78岁。

由于在李隆基去世半个月后,李亨也去世了,有很多人怀疑,李隆基是被身体越来越差的李亨暗杀的。

05、唐顺宗李诵

李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中风,严重到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的父亲唐德宗已经64岁了,年老多病,见到太子病倒,遍寻名医给太子治病。李诵的并却丝毫不见好,唐德宗忧虑得身体更加恶化,不久之后病逝。

李诵拖着半残的身体登上皇位,也就是唐顺宗。可他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摆烂,反而一当上皇帝就锐意改革,针对唐朝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处境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可这却损害了宦官们的利益。

这些宦官能够权倾朝野,靠的可不是皇帝的信任,而是手握兵权。

他们先是逼李诵立长子李纯为太子,而后逼李诵禅位给李纯。李纯就是著名的唐宪宗。

李诵成为太上皇不到半年之后,皇帝李纯对外公布李诵病重。第二天李诵就去世了。

有很多人觉得,李诵是被李纯或者宦官暗地里杀死的。

06、写到最后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唐朝的太上皇,除了唐睿宗李旦,都不是自愿退位的。

而李旦哪怕是退位了,也不愿意放权。他最后不再掌权,也是被逼的。

能被逼退位或者被逼放权,说明在此之前,和儿子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了。

在物质上的生活能不能维持体面,就要看之前把儿子逼迫到什么程度,儿子心性如何了。

而无论日子过起来体面与否,这些太上皇被逼着放弃权力,内心的苦闷也是可想而知。

所以这些太上皇在退位后的日子都说不上好。

哪怕是过得最好的武则天,也都郁闷到无心打扮了。

也难怪皇帝们哪怕年老体衰,都很少自愿退位的。

退位不仅仅要放弃权力,还意味着生活得是否舒心,不由自己掌控了。

哪个曾经独揽大权的皇帝受得了这一点呢?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