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一个有着特殊印记的群体,他们没有生活,只是努力地活着:他们没有赶上免费的义务教育、包分配工作的大学、免费分配的房子、低价彩礼的婚姻、守护一辈子的另一半;却赶上了残酷和疯狂内卷的工作竞聘、高价的房子、唯利是图的婚姻、出轨成瘾的另一半、疯狂收割的高价医疗......
80后,小时候缺少父母陪伴,很多事情需要独自面对,长大后形成了独立却孤僻的性格;长大后,又不得不全方位陪伴孩子,陪玩、陪读、辅导作业、一起阅读、一起游玩,他们的初心是不想让孩子像自己一样,有一个苍白的童年,却在中考强制分流大潮中,不慎掉入了内卷的怪圈......
1.高价学区房下的陪读。进入优质教师资源学校的途径有三个:买学区房、跑关系、孩子成绩优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高价学区房是唯一选择,而对于收入普通的人来说,贷款买房,用一辈子的时间还房贷是唯一选择,同时房贷又占据了很多人一半左右的可怜收入。
2.有些地方“家校共育”的歪理邪说横行。一些地区的教育理念是“家校共育”,也就是说要求家长在学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有的要求给孩子作业改错,有的要求家长给孩子辅导课程,最终把孩子学不会做题和成绩不理想的责任,主要归于家长不下功夫——纯粹属于师德沦丧。
3.有些地方的作业减负,停留在口号上。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给学生减负,明文规定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等。然而有些地区阳奉阴违,为了追求成绩,不顾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些学生在重压下出现心理问题,还不少学生在三年级就开始戴近视眼镜,严重侵害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4.有些课外必读书目,内容僵化无趣。就拿身边的一二年级来说,学校指定的必读书目是曹文轩的儿童读物,譬如:《一起长大的玩具》、《歪脑袋木头桩》等等,不少内容枯燥无趣,充斥着大量口语和北京话,完全背离了书面语言标准和普通话推广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是一种倒退。和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相比,曹文轩的作品不值一提,何况他还有一些俏皮的色情言论流入了中小学必读作品,毒害青少年,为何不封杀?
5.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愈演愈烈。在有些地区的学校里:一是各种指标性研学活动泛滥。各种室内趣味活动被称为研学,其实就是把学校的科学课程搬到私营机构进行教学。真正的研学活动,应该是免费的、接近大自然的、接近工农业生产的,让孩子们掌握绿色的生存技能。二是各种教育督导和听课泛滥。学校是神圣的地方,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展厅和交流会。教师的能力如何,看看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认知水平便可得知,而不是靠听汇报和参观。
三是国学泛滥和文艺表演泛滥。动不动就占用教学时间,要求学生穿上不符合年龄特征的礼服,表演弟子规、三字经朗诵大会和大合唱,在一些领导面前作秀。学校是包容开放的学术圣地,学习要讲究实用,要取精华,要因材施教,而不是强制灌输选学内容。弟子规和三字经,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像小和尚念经,不知其意,纯属浪费时间。
6.强制中考分流的弊端。中考分流政策依然在实行,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按比例分流政策。强制分流的高压下,孩子们累垮了,家长们憋疯了。初中毕业生择优进入高中,其他人含泪进入鱼龙混杂的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对未成年人的不负责任。他们还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被误导和耽误,接受高中教育是必须被保护的受教育权,国家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未来的在学生,普及高中教育势在必行。
7.毕业后的就业焦虑。终于考入大学了,你以为自己解脱了?本科毕业时,被别人嫌弃孩子学历低,鼓励继续深造。硕士毕业后,发现满大街都是硕士毕业生,瞬间不香了,觉得自己的高学历被浪费了,甚至不如已就业的本科生风生水起。其实,学历只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闭门造车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