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好圣孙继位,继承人无能导致衰落

梦沉古道 2024-03-13 20:28:29

先来猜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人物,线索是有7个:

1.祖孙三代励精图治,这其实在历史并不多,三代皇帝都是明君的不多;

2.爷爷是因为他才传位给自己父亲,因为皇孙优秀,传位给皇子的,历史上有的,其实也很多;

3.爷爷都曾经出征外族,出征外族的皇帝也是非常多的;

4.他文武双全,文武双全的皇帝更是不在少数,皇帝有很高的成才条件,只要天赋足够好,完全是可以的;

5.叔叔曾与父亲争夺帝位,这其实在历史上也不少,兄弟夺位的不在少数,只要是皇帝子女多的基本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6.二十多岁登基即皇帝位,二十多岁即位的皇帝也是很普遍的;

7.他的儿子开始王朝由盛转衰,这样的儿子有一大批。

单看7个条件,可能有不同的选择,但是7个条件组合在一起,可以选择的答案就不多了,可以明确就是两个答案,一个是明宣宗朱瞻基,一个是乾隆皇帝。

朱瞻基父亲是明仁宗朱高炽,爷爷是明成祖朱棣,祖孙三代确实是励精图治,三代帝王都可以算作明君,而且确实是因为朱瞻基的原因,朱棣才选择把皇位传给朱高炽的。他的爷爷朱棣也确实北征了,朱瞻基还随行了,朱瞻基也确实是文武双全,二十几岁继位,而他的父亲朱高炽和他的二叔朱高煦确实争夺皇位继承人的位置,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在御驾亲征的过程中,被瓦剌俘获,导致明朝由盛转衰,即便明朝后来延续了100多年,但明朝的存在完全可以用压抑来形容,面对后金、面对倭寇、面对李自成等都是很被动的,直到灭亡。从朱瞻基后,明朝基本处于弱势位置。

乾隆皇帝的父亲是雍正皇帝,爷爷是康熙皇帝,祖孙三代共同开创了康雍乾盛世,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很多次,并且雍正和自己的兄弟们上演过九子夺嫡,雍正继位有康熙皇帝喜欢乾隆的原因,但不是绝对原因。乾隆皇帝确实也可以算做文武双全,但是他在文方面也是一直被诟病,比如他的诗数量很多,质量就不好说了。乾隆也是二十几岁继位,到乾隆儿子嘉庆皇帝的时候,清朝已经衰落了,从康雍乾盛世直接衰落到道光年间被英国人击败。

朱瞻基和乾隆皇帝,在众多相似中又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朱瞻基38岁去世,乾隆皇帝88岁去世,一个短寿,一个长寿。

这两个人虽然都经历盛世,但都对王朝衰落负有一定的责任。朱瞻基设“内书堂”教授宦官识字,为宦官擅权埋下了伏笔;乾隆皇帝闭关锁国还有大肆挥霍导致国库空虚,为后来清廷面对列强的屡战屡败做了铺垫。那么,明成祖朱棣和清圣祖玄烨为何就没看出两个人存在的问题呢?

首先,朱棣和玄烨只能看到一个时间段,好圣孙的表现,并不可能从小看到老。人总是在变化的,朱瞻基和弘历也是曾经励精图治过,尤其弘历,在年轻时也算是开拓出来一个盛世的,但是到了老年后,开始陶醉自己的成绩,逐步闭关锁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以说,人都是在变的,小时候看到的样子,长大不一定还是这个样子,人老了以后变化更大,这不能说看的准不准的事。

其次,衰落也有朱瞻基和弘历不能左右的因素。如果朱祁镇不受王振蛊惑御驾亲征,就不会被瓦剌俘虏,也不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事情,不是朱瞻基可以决定的。还有乾隆后期出现的国库空虚,实际上是在为过往的对外征战“埋单”,而这些征战是维护清朝的基础,如果乾隆不做,可能清朝的衰落会来得更早。因此,清朝的衰落有一些情况,弘历也是左右不了的。

第三,形势的变化并不是一时能够看清楚的。在这一点上,尤以清朝的衰落最为典型,清朝几乎避了所有王朝衰落的“坑”,但是不远万里到来的英国人是清朝任何的统治者都想不到的,因此,无论谁也看不透许多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当时英国的实力,清朝换作谁,都抵挡不住。客观的说,清朝虽然屈辱,但也苟延残喘了很多,这属于“另类”的成功。

最后,好圣孙的继承人并不是特别优秀,朱祁镇和嘉庆皇帝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差距很大,朱祁镇直接成为瓦剌的俘虏,这属于明朝的奇耻大辱。而嘉庆皇帝虽然很努力,但确实是真平庸,能够完成守成的目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1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