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料最终却推翻了清王朝

绍辉聊过去 2024-09-07 01:55:13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光绪二十四年刑部北监中的悲歌不仅仅是一位英雄的生命最后的挽联,也断送了一代天骄的仕途之路。

别人家的孩子谭延闿

谭延闿的成长之路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其父亲谭钟麟更是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因此对于谭延闿的要求极为严苛,谭延闿五岁就已经进入私塾念书,在父亲谭钟麟的要求下三天需要制成一篇文章,五天需要作一首诗,每天还需要坚持习字,十一岁时,在现在孩子普遍还没小学毕业的年纪,谭延闿便已经开始学习制义文学。

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下,结果也是喜人的,多年的勤耕不缀,使得谭延闿的笔力更加精深,特别是一手好字,他的书法以颜体为基,崇尚自然,一笔楷书十分洒脱大气,1893年,年仅13岁的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一举拿下秀才之名。

少年成才的谭延闿进入了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的视野,翁同龢见其字赞叹“秀发,年十三,所作制义奇横可喜,殆非常之才也。”曾经和他的父亲谭钟麟说“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后来真如翁同龢所言,通过谭延闿的不短学习与感悟,他在书法一道愈走愈远。

台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壮为曾评价翁谭两人的书法,认为翁同龢的子更加雍容恢弘但不乏严谨,有操持国家权柄的宰相之风,谭延闿虽地位功勋与翁同龢不分上下,但谭延闿的字更加洒脱更有才调,能与翁同龢相提并论,可见谭延闿的书法实力了。

会试第一名未进殿试前三

谭延闿性格温润圆滑,素有“甘草”之称,文章笔力深厚,书法也甚是精通,大家都认为状元的名号已经是十拿九稳啦,意外却就此发生。

本来“状元大热门”的谭延闿在殿试中连一甲前三名都未进,被点为了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据说,是因为谭延闿的考卷虽被考官们认同。但在慈禧最后圈定榜首名字时,发现谭延闿与谭嗣同的名字极为相像,且都是出自湖南,这不禁使慈禧想到了谭嗣同等人的维新变法。

谭嗣同等人这一行为无疑是在挑战她的权威,再看到谭延闿的名字时,便更加厌烦,就将谭延闿的名字抹去了。

慈禧这时看到名单后面的刘春霖,不止字写得好,而且名字的寓意也不错。

春霖、春霖,久旱逢甘霖。慈禧也觉得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也需要一场春雨焕发新的生机了,抱着这一想法,慈禧就圈定了刘春霖作为了清朝末期的最后一位状元。

但慈禧这一行为,无疑是十分可笑的,一朝官员如此随性的圈定,也使谭延闿对于清朝政府更加失望。

考试的结果已经尘埃落定,谭延闿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授位编修,这也是谭延闿父亲替自己儿子做出的安排,因为编修属清流,也是距皇权更近的一个官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不久谭延闿便辞官返回长沙,1906年重新任职长沙中路师范监督,投身于近代新式教育,可见谭延闿对于满清政府的救亡图存一直在行动,但又是怎样的原因使这位清朝官员最后选择站在满清政府的对立面,意图将其推翻呢?

慈禧晚年,清政府内部盘根错杂,眼看就要覆灭,清流派不满北洋派的贪腐跋扈联合上书慈禧控诉北洋派。

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以及自己的地位,慈禧便于1907年也就是丁未年亲自发起了一场丁未政潮,意图开启政治体制改革。

谭延闿积极响应,担任省“谘议局”议长,在位期间,谭延闿以谘议局为平台,反映民意,争取地方分权,以及监督地方行政。

1910年长沙民心混乱,百姓掀起了“抢米”的风波,但地方政府玩忽职守,只会采取高压政策。最终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引发了恶性事件,谭延闿便以谘议局的名义弹劾杨文鼎与等人以平其乱。

但这场改革的初心是难能可贵,却在慈禧的私心中变成了清流派与北洋派的权力争夺,造成了亲贵集权的局面,也使得这场改革无疾而终。

后来宣统年间,“保路运动”爆发,此时担任湖南谘议局议长的谭延闿积极响应,但这场运动是因为受压迫人民最后的反抗,面对民众的罢工、罢市、罢课,这场运动可预见的以失败告终。

谭延闿认清现实投身革命

这两次事件也彻底使谭延闿认清了如今的清政府已经被“蛀虫”啃食殆尽,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加之自己当时科举时,慈禧的操作,更加加剧了谭延闿对于清政府的不满,便产生了推翻清政府的念头。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因为辛亥革命,谭延闿转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从传统派转为了立宪派,参与到了辛亥革命之中。

1911年,辛亥革命中,谭延闿被立为湖南都督,1912年,正式加入同盟会,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谭延闿也作为立宪派的领头人物在革命党人焦达峰与陈作新因上台后肆意妄为,任人唯亲,搞毁经济被新军兵变所杀后,坐上了湖南都督的位置。

谭延闿担任湖南都督一职后面对辛亥革命后风雨飘渺的政府与社会,为了使辛亥革命的初心不似丁未政潮一般被扭曲篡改,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步就是安抚焦达峰与陈作新一派的人,防止引发新的争端,他赞扬焦达峰与陈作新在辛亥革命中居功甚伟,禁止所有人贬低焦、陈二人,并同谭人凤等人亲自参加焦、陈二人的葬礼,公署税馆又要降半旗以示哀思,一定程度上平息了革命派的怒火。

第二步不第一时间改变焦、陈的政治人员部署,只调整一些关键部门的人员,以稳定人心。

第三步就是加强地方的治理积极地方的政治参与,设置特别议会,表示资产阶级也有对于民主政治的追求,一团结社会的各个力量。

多条措施并举,使湖南政治局势得到了平稳的过渡,使辛亥革命的果更加完整。湖南政府也成为了后期谭延闿驰援武汉,参与汉阳保卫战坚实的后盾。

但此时他的权力并不足以完全推翻封建势力,只能眼看这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醉心独裁意图复辟,这并不是谭延闿想要的结果,也不是谭延闿心中真正的救国路。

谭延闿出任湘督时,便酝酿光复湖南,提出“文明革命”的口号,《临时约法》出台后,谭延闿便在湖南正式建立起三权分立政策,并在湖南开始革除封建陋习。

例如剃发、放足以及禁烟,并播出大量公款用于兴办资本主义工业,尤其是实业,并且首创田赋改革,废除钱粮师爷,统一了征收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

小结

谭延闿本性十分喜爱自然他曾说“世间最是天然美,莫向官厨问八珍。”认为天然之美才是食物最美之味,但在时局动荡的近代,为了心中的大义,谭延闿始终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

谭延闿这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救亡图存奔走,他年轻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想要进入官场,施展自己的报复,却因为慈禧的私心,导致谭延闿无缘状元一位,但谭延闿从未放弃,从翰林编撰道湖南都督,谭延闿始终坚持民主共和的观念,始终坚持“文治主义”

慈禧当年的私心之举可曾想过促成了一代鸠雄。

参考资料

[1]张宇航.谭延闿对颜真卿书法的接受与创变[N].中国书法报,2024-07-02(007).

[2]万佳敏.谭延闿与辛亥革命[D].湘潭大学,2022.DOI:10.27426/d.cnki.gxtdu.2022.001435.

[3]谭延闿百度百科

0 阅读:769